剧名不醒目等于自杀!3秒定生死,为何长剧剧名必须放弃含蓄美?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05 18:03 2

摘要:就像《不眠日》导演刘璋牧在微博喊的那样,拜托观众“安利一下”,这剧热度从7219涨到8881,放短剧集里算不错了,但放长剧堆里,还是得靠“吆喝”才能活。

其实,现在长剧导演最头疼的事,可能不是拍戏而是让戏被看到。

就像《不眠日》导演刘璋牧在微博喊的那样,拜托观众“安利一下”,这剧热度从7219涨到8881,放短剧集里算不错了,但放长剧堆里,还是得靠“吆喝”才能活。

更扎心的是《180天重启计划》的导演李漠,剧收官了还念叨“它好像没真正绽放过就被淹没了”。

为啥?观众现在刷手机跟逛超市似的,3秒钟决定买不买,合胃口就点,不合就划走。

长剧倒好,起个名跟写诗似的,《雾起长河》《月落西厢》,好看是好看,可观众压根不知道你卖的是悬疑还是爱情。

不信你看数据,2025暑期档前20的长剧,剧名平均才3.75个字。

《不眠日》算好的,原名《逆时侦查组》多直白,改成现在这样,高级是高级了,但观众得看完剧才明白“哦,原来跟时间循环有关”。

这就像你去买奶茶,菜单上写“秋日私语”,谁知道是芋泥还是草莓?

话说回来,微短剧那边可就不一样了。

人家起名跟开了挂似的,《我的一天有120个小时》《闪婚替嫁,傅总的千亿新娘》,光看名字就知道是时间循环+霸总逆袭。

有机构统计过6000部微短剧,“总裁”“战神”“逆袭”这些词出现率超高,就跟在你耳边喊“快看我!这里有你想看的爽点”。

为啥人家这么敢?因为微短剧明白一个道理,现在观众注意力就跟金鱼似的,记忆只有8秒。

你不起个“标题党”的名,根本抢不到流量。

就像抖音上,剧名带“追”“逆袭”这些动词的,曝光量能多3倍不止。

而且人家分得特别细,女性向就“一胎三宝”,男性向就“赘婿战神”,精准戳中不同人群的爽点。

当然,现在也有争议。

广电总局正搞《微短剧管理办法》,要管管那些“雷人”剧情和哗众取宠的片名。

但其实,就算整治,也不会禁止长剧名,毕竟像《家族修仙,开局成为镇族法器》后来改成《玄鉴仙族》,反而成了佳话,关键是得在“吸睛”和“格调”之间找平衡。

长剧咋破局?其实可以学三招。

第一招叫“高概念提炼”,比如《不眠日》要改成微短剧名,《时间循环警官,我能重启五次人生》,直接把核心设定甩出来;

第二招是“关键词嵌入”,悬疑剧就叫《法医秦明,骨语密码》,类型标签一目了然;

第三招最狠,“情绪承诺制”,家庭剧直接《离婚后,三个孩子教会我成长》,把观众可能感兴趣的情绪点全写上。

有人可能担心,这么起名会不会太“俗”?

你看《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原名就叫《结爱》,加了副标题后播放量涨了32%。

还有网文《家族修仙》,一开始用俗名爆火,后来改雅了反而成了粉丝互动的美谈。

这说明啥?只要内容硬,名字俗点不碍事,反而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你不起个醒目的名,连让人发现“酒好”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长剧观众流失严重,平台天天喊“接地气”。

与其在内容上纠结怎么迎合,不如先从剧名下手。

当然,大投资的历史正剧没必要瞎改,但类型剧真可以大胆点,《破产姐妹,从负债到亿万》听着不高级,但至少能让观众知道“哦,这是讲搞钱的”。

再配合AI起名工具,比如腾讯那个“智剧名”系统,能根据用户数据生成高点击率的名字,比自己闷头想靠谱多了。

说到底,长剧起名不是让你放弃格调,而是学会用市场的语言说话。

就像现在网文圈,新人作者要是还起《我欲封天》这种大气但模糊的名,早被淹没了。

长剧也一样,在这个“3秒定生死”的时代,你不把卖点写在脑门上,观众根本没耐心揭开你的“含蓄美”。

毕竟,连《圆桌派》都在聊长视频观众流失了,再不醒目的话,真就离“自杀”不远了。

来源:有风来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