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杂志方放出花絮:两人拍一张对视要NG十七次,因为谁先把嘴角压下去谁就输了这场“骗子游戏”。
500万预约把优酷服务器挤到卡顿,侯明昊和卢昱晓却躲在《时尚芭莎》的幕布后面数钱。
杂志方放出花絮:两人拍一张对视要NG十七次,因为谁先把嘴角压下去谁就输了这场“骗子游戏”。
导演在监视器里看得直搓手——观众要的就是这种真真假假的窒息感,平台要的就是这种能把超前点播价格抬到9元一集的窒息感。
2025年Q1的仙侠档期早被古偶虐恋填满,优酷却把赌注押在一对“互相拆台”的主角身上,原因很简单:观众看腻了哭哭啼啼的殉情,现在想看你骗我我骗你,最后谁先把心交出去谁赔钱。
定档海报里,侯明昊的剑横在卢昱晓颈侧,卢昱晓的指尖却抵在他心口。
海报发布一小时,微博转发破百万,数据组把这张图拆成九宫格放大研究:剑刃没开锋,指尖却沾了血。
剧组没解释,任由粉丝吵成两派——一派说血是男主的,一派说血是女主的。
吵得越凶,预约量越涨,优酷后台的算法工程师笑出了声:每吵一次,平台就省一笔广告费。
这套“留白营销”是《苍兰诀》用过的老方子,当时把“命格树”三个字留白,让网友自己写同人文,最后把剧抬进年度前三。
现在《入青云》照方抓药,只不过把留白换成了“谁先把真心交出去”,观众自己当编剧,平台躺着收会员。
OST名单放出那天,网易云评论区被“周深+张碧晨”五个字刷爆。
有人翻出《苍兰诀》的播放曲线:周深《余情》上线当天,剧集热度值暴涨3200点。
优酷这次把周深放在主题曲,张碧晨放在插曲,时间差精确到72小时——第一集放完,观众刚被剧情勾住,张碧晨的虐嗓立刻补刀,情绪被拉到峰值,超前点播按钮准时亮起。
音乐监制在朋友圈晒截图:周深录歌那天,把“青云”两个字唱出了七种音高,每一种都对应一条剧情伏笔。
平台要的就是这种“听歌剧透”的爽感,你多听懂一个转音,就多欠平台一集钱。
线下合体营业更直接。
杂志拍摄现场,侯明昊和卢昱晓被要求“互相爆料”,卢昱晓说侯明昊拍吻戏前吃三颗薄荷糖,侯明昊说卢昱晓背台词时拿手机录音,回家放两倍速听。
剪成15秒短视频放上抖音,点赞破两百万,评论区全在喊“kswl”。
数据组连夜开会:把“薄荷糖”和“两倍速”做成关键词包,投放给最近三个月搜索过“仙侠”“虐恋”“智商在线”的用户,转化率比常规素材高47%。
平台算得明白:一个热搜位报价两百万,一条短视频零成本,换谁都选后者。
有人算过账:500万预约,按最低会员月卡25元算,优酷已经提前锁定1.25亿现金流。
这还没算超前点播,没算品牌植入,没算后期二剪分成。
剧组把“骗子CP”当成理财产品,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眼神都做成可拆解的社交货币。
观众以为自己在嗑糖,其实每嗑一次就给平台贡献一次日活。
最绝的是,剧还没播,CP超话已经排到前三,管理员发帖规范:禁止路透真名,禁止磕真人。
看似保护演员,实则保护角色寿命——角色活得越久,观众欠的钱越多。
仙侠剧走到3.0时代,平台不再跟你谈虐恋,谈的是“智商税”。
你以为是侯明昊和卢昱晓在互骗,其实是平台在骗你:先让你相信“纯骗”很新鲜,再让你为“谁先动心”买单,最后你发现,自己才是那个被钓上来的凯子。
2025年Q1,优酷把价格抬到9元一集,你还觉得值,因为你想知道到底是谁先交心。
平台赌的就是这股“我不服”的劲儿,赌你宁愿少吃一顿早饭也要提前看结局。
到时候大结局放出,如果真是HE,观众会骂“烂尾”;如果是BE,观众会骂“诈骗”。
无论哪种,热度都到手,下一部“纯骗CP”已经立项。
观众总觉得自己能看穿套路,却忘了套路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
优酷把“谁先动心”做成盲盒,你每点一次超前点播,就多一次抽卡机会。
抽到最后,卡面写着“你动心了”。
平台收起钱,演员收起工牌,留下观众在弹幕里吵架:到底谁骗了谁?
来源:来段综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