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少红把镜头怼到毒贩鼻尖,部禁毒局反手把片子塞进2024禁毒宣传月必看清单,同一天,广东佛山一个派出所组织集体补课,屏幕里“马仔叔”刚把毒品塞进游戏机,台下二十多岁的小伙子齐刷刷掏出笔记本。
《围猎》把镜头对准了马赛克后面那张脸,部禁毒局却把它当成教材,这剧到底戳中了谁的肺管子?
李少红把镜头怼到毒贩鼻尖,部禁毒局反手把片子塞进2024禁毒宣传月必看清单,同一天,广东佛山一个派出所组织集体补课,屏幕里“马仔叔”刚把毒品塞进游戏机,台下二十多岁的小伙子齐刷刷掏出笔记本。
官方动作这么快,因为片子把暗网交易、合成大麻素、芬太尼这些新词拍成了画面,领导不用再念文件,民警也不用再背概念,一集四十五分钟,比开十次会都管用。
剧里“游戏币换毒品”的桥段,直接复制了国家禁毒办《2023形势报告》里的原话,数据一摆,观众秒懂:原来毒品已经藏进手机,不再只是街头小塑料袋。
“马仔叔”原型2022年在广东中山落网,真身是个五十三岁的空调维修工,女儿白血病,他替老板运一次货能拿三万,老板被抓后他成了突破口,最后配合警方端掉整条线。
编剧把这段经历原封不动搬进剧本,演员一句“我只是想让孩子多活几天”说完,现场围读的女警直接掉泪。
李少红要的就是这效果:不把毒贩拍成青面獠牙,而是拍成被钱逼到墙角的普通人,观众才会意识到,毒品离自己并不远。
剧组在云南瑞丽拍外景,当地民警全程陪同,拍夜戏时真有毒贩在隔壁巷交易,枪声一响,剧组集体卧倒,摄像机都没关,那段素材后来剪进正片,字幕打出“现场收音”,观众以为特效,其实是实录。
片子播出第三天,云南普洱警方收到六条,线索全部来自追剧观众,有人认出邻居家里半夜搬游戏机,有人发现快递包裹写着“手柄配件”却散发酸味,民警按图索骥,查获三公斤合成大麻素。
数据反馈到禁毒局,领导在内部简报上写了一句:“文艺作品也能成为情报来源。”这句话比任何表扬都硬,意味着《围猎》不仅赚了收视率,还直接帮警方开了案。
李少红在采访里透露,她拍这部剧不收导演费,只提一个要求:片尾必须打出国家禁毒委员会电话,电话上线一周,接到有效线索一千两百条,相当于过去一个省半年的量。
对比去年同档期播出的爱情剧,播放量差不多,热搜数量却差十倍,原因简单:爱情剧只能吵吵CP,禁毒剧能让观众拿起电话。
平台后台数据显示,《围猎》弹幕高频词前三名是“”“电话”“地址”,观众一边看一边截图,把剧情当成教程。
部禁毒局顺势把剧集剪成三分钟短视频,发在抖音,点赞破两百万,评论区清一色“已转发家庭群”。
官方第一次尝到“剧宣”甜头,以前发海报没人理,现在一部剧搞定全民科普,成本比拍公益广告低,效果却翻几十倍。
李少红下一步已经写好策划案:拍第二部,主题“芬太尼快递链”,剧本调研完成,原型案件来自河南郑州,一个快递小哥发现包裹异常,报警后牵出跨境贩毒网络。
剧组准备让真快递小哥演自己,台词就用他报警时的原话:“那箱子轻得不像文件,晃一下有沙沙声,我干这行三年,一听就知道不对劲。”部禁毒局提前预留档期,只等成片送审。
观众已经提前把第二部送上热搜,词条只有四个字:“继续围猎”。
毒贩能改剧本吗?不能。那你能改自己看剧的姿势吗?
来源:小圆影视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