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多仔牟森成长经历相似,破碎家庭启程,奈何志向殊途

西瓜影视 港台剧 2025-09-30 15:38 2

摘要:“如果父亲就是毒枭,你这辈子还能洗得掉那股味道吗?”——这个问题,把《围猎》评论区顶到热搜的,不是明星颜值,而是两个男孩从同一道裂缝里爬出来,一个抬头看见天,一个低头扎进泥。

“如果父亲就是毒枭,你这辈子还能洗得掉那股味道吗?”——这个问题,把《围猎》评论区顶到热搜的,不是明星颜值,而是两个男孩从同一道裂缝里爬出来,一个抬头看见天,一个低头扎进泥。

剧里,多仔和牟森都出生在“毒户”:爹制毒、家破碎、邻居绕路走。

可镜头一摇,多仔在码头搬货攒钱,想给父亲买张去外省的船票;牟森却在猪圈旁学配料,把第一次“试货”当成成人礼。

编剧没给他们金手指,只给了一道选择题:要不要把伤口变成刀?

真实案件比剧更冷。

2020年云南普洱,警方端掉一个家族工场,三个未成年儿子全参与洗毒币,最小才14岁。

审讯时,老大说:“我爸说,读书不如学配方,一辈子饿不着。”那年,他们学校同届有17个孩子因涉毒退学,占全年级男生十分之一。

剧外数据更扎眼。

国家禁毒办通报,2023年抓获的18岁以下贩毒人数同比又涨13.7%,其中六成首次接触毒品是在“家”——或看见长辈吸,或直接被拉去送货。

破碎家庭不再是背景板,而是输送带。

有人把锅甩给“基因”。

可剧组在云南跟拍时,缉毒警随口一句:“同个村,同个姓,有人家连出三个大学生,也有人家代代进去吃牢饭。”差别只在于有没有一个大人肯把“不对”说出口。

多仔的幸运,是马仔叔最后那句“别学我”;牟森的悲剧,是牟海东把猪圈铁门锁死,连一句“你值得更好”都吝啬。

所以禁毒课进课堂,光放血淋淋照片还不够。

广州越秀区试点让学生给“未来的自己”写信,封存在校史墙,毕业那天拆。

试点三年,那所中学零涉毒。

孩子需要先被提醒“我可以是谁”,而不是只能被恐吓“你别变成谁”。

剧终,多仔没等到父亲出狱,却拿到船员证;牟森在审讯室背过身,拒绝见律师。

镜头定格在同一扇铁窗,光线一分为二。

屏幕黑了,弹幕飘过一句:“他们本可以并肩看海,却选了不同的回头岸。”

毒品的可怕,从来不是幻觉,而是让人提前认命。

真正能把人从猪圈里拽出来的,不是铁棍,而是有人先伸手,说一句“你可以走”。

这手,可以是老师、警察、邻居,甚至弹幕里陌生人的一句劝。

禁毒不是口号,是把“伸手”变成习惯。

看完剧,别急着骂角色蠢;先问一句,如果身边真有“多仔”,今天敢不敢拉他一把?

来源:阿夏爱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