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八万大洋能买一条命,褚韶华干嘛把支票送进银行保险柜,而不是直接砸在夏元脸上?
“如果八万大洋能买一条命,褚韶华干嘛把支票送进银行保险柜,而不是直接砸在夏元脸上?
”——我第一次看到电报影印件时,脑子里蹦出的就是这句。
三天后,那张支票果然变成钉死汉奸的钢钉,只不过被钉住的不止夏元,还有康二妞的半条魂。
上海档案馆去年解密的樱花计划电报,字少,杀气重:万灵丹=军部特供止血粉,配方必须“活口送达”。
落款是“夏翻译”,收电方是“梅机关”。
翻译官想拿药,药厂老板想保方,戏台搭好,缺一个唱黑脸的。
康二妞被推到台前,不是因为她多会演,是她当时欠了霞飞路烟馆七十大洋,鸦片债比命重。
日军答应替她销账,条件只有一个:把褚韶华勾进包厢,让夏元“偶遇”。
美人计低端,却够用。
可褚韶华是谁?
宁波帮里最敢把汇票当手雷的人。
他提前三天把真配方锁进英租界保险箱,留给银行的支票是特制的:号码跳号,水印暗缀“告密”二字。
只要有人敢兑,当场触发央行稽核。
夏元前脚把支票递进柜台,后脚就被经济调查科请去喝茶。
闻知秋那天穿的是竹布长衫,袖里揣着逮捕令,嘴里还客气“夏经理,例行问话”。
整个上海金融界,只有褚韶华敢把银行当捕鼠夹,而且夹住的是日本军部伸进来的那只手。
最惨的是徐淑芬。
新出的日记里,她写自己“像被钉在戏园包厢的蝴蝶”,夏元拿她娘家兄弟的命逼她演妒妇,她只能把指甲掐进掌心,把哭腔唱成泼辣。
那出“暴打康二妞”的戏,她演完回府,吐了一盆血。
后来褚韶华给她留的信只有一句:“欠你的,我用一辈子还。
”信纸压在万灵丹非遗申报材料的最后一页,像给正房夫人补的嫁妆。
康二妞晚年手稿更冷:她说自己当年把鸦片膏藏在绣花鞋跟里,每走一步都在想,要是褚韶华真信了她的撒娇,她就把鞋跟敲碎,把膏子兑进他的茶。
结果男人没碰她的茶,只递给她一张船票,让她去香港戒瘾。
船票她没舍得用,夹在户口本里,和徐淑芬的远亲关系写在一起——两个女人,一个户口本,一个配方,把乱世里最软的肋骨亮给彼此看。
至于万灵丹,现在是非遗,配方公开,核心一味药引叫“血见愁”,长在南京紫金山背阴面。
每年清明,褚家的后人会送一筐到档案馆,摆在那张旧支票旁边。
讲解员说,这是民国最值钱的纸,买得下一个汉奸的命,也买不回三个人的青春。
来源:喜庆的露珠L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