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部全新片单,抓住情绪的爱奇艺走在变化之前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30 14:20 1

摘要:《漂白》《临江仙》《朝雪录》《生万物》四部热度破万剧,类型辨识度鲜明;微剧艺术表达不断提升,数量突破2万部;爱奇艺出品电影《捕风追影》票房破12亿,口碑稳居暑期档前列;综艺方面,今年以来云合综艺正片播放市占率排行前10占据4席,《喜剧之王单口季2》《新说唱20

为有源头活水来。

九月接近尾声,今年过去大半,回望爱奇艺的表现,足见其“源头”不断、活水奔涌。

剧集海报(图源:豆瓣)

《漂白》《临江仙》《朝雪录》《生万物》四部热度破万剧,类型辨识度鲜明;微剧艺术表达不断提升,数量突破2万部;爱奇艺出品电影《捕风追影》票房破12亿,口碑稳居暑期档前列;综艺方面,今年以来云合综艺正片播放市占率排行前10占据4席,《喜剧之王单口季2》《新说唱2025》《姐姐当家》几乎成了热搜的议程设置节目。

而刚刚举办的2025爱奇艺iJOY秋季悦享会上,爱奇艺又一举发布了400多部2025-2026年“长+短”片单,其中既包括《唐诡奇谭》《狐妖小红娘王权篇》《两京十五日》《这一秒过火》等新作,也包括《家业》《生命树》《罚罪之英雄简史》《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样的大作。

待播剧集海报(图源:豆瓣)

此外,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还公布了线下体验业务——爱奇艺乐园和IP衍生品的最新动态,并宣布了联合奥斯卡奖得主鲍德熹推出AI剧场的消息。内容、情绪、技术、场景,行业的变动不居里,爱奇艺的活力不减反增。

在“无物常驻”的常态中,爱奇艺没有被动适应,相反,从长短剧到线下乐园,再到AI剧场的实践,一步步的策略都更为积极主动。这是一家成立15周年内容公司的韧劲,也是一种在不确定中引领行业向前探索的进取意识。

在IP的活水、情绪的流动里,爱奇艺找到恒常的确定性。

变的主旋律

最近两年,长视频经历的巨变行业有目共睹,长短剧的震荡与融合尚未完成,观众喜好快速变化,单位不再以年、季度计,而是以月、甚至以天计。这正是龚宇连续两年都以“万物恒流、无物常驻”作为演讲主题的缘由所在。

从更深的层面看,行业正在经历内容形态、技术逻辑、再到商业模式的三重变化,而爱奇艺则在每一轮变化中都选择了主动出击,寻找自身的结构性答案。

第一重变化,也就是最外显的内容形态的变化。短剧异军突起后,过去几年不同行业抢速度的不在少数,但真正有精品化制作能力、平台级内容策划能力的却少之又少。

去年,爱奇艺宣布上线微剧场和短剧场,以精品化为导向,质、量并重。从“质”来看,微剧以IP改编,避开短剧一本多拍、融梗造成的雷同观感,最突出的案例便是改编自同名IP微剧《成何体统》的热播,以清奇设定、高度还原成为微剧爆款标杆。从“量”来看,如今一年过去,微剧的内容供给达到20000部,用户规模方面,8月最后一周与今年第一周相比增长54%。

在这轮变化的过程中,长剧也在同步进化,单部作品的风格辨识度更鲜明,有一剧一格的醒目质感。仅从今年到目前为止的四部热度破万剧来看,都在剧场风格下做到更极致的垂类精进,比如《朝雪录》强烈的中式恐怖美学,《生万物》深扎泥土的土地叙事,都展现了鲜明的类型意图与作者表达。

《朝雪录》和《生万物》剧照(图源:豆瓣)

承接去年悦享会推出微剧场和短剧场,今年的悦享会上,爱奇艺再度主动迎接巨变,联名奥斯卡奖得主鲍德熹探索AI时代的叙事模式和内容生态,推出AI剧场,并以创造营模式着手主题探索和人才培养,这也是爱奇艺主动拥抱的第二重变化。

在龚宇看来,未来的超级个体可能明天、明年,再晚后年就会做出商业长片,而且内容的艺术性、商业性可能跟专业的电影公司或影视工作室没有差别。他判断,AI颠覆长视频、短视频的时刻即将来临。

这一判断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甚至是有些大胆的。目前在不少平台、创作者,甚至科技公司看来,AI的角色仍然停留在工具辅助阶段,这既源于对技术现状的认知局限,也反映出对创作者主导权的本能维护。但从AI渗透日常生活与内容生产的趋势来看,保守只会固步自封。主动拥抱变化、提前验证可能性的平台,才有可能在真正的拐点到来前占据先手。

第三重变化是模式之变,爱奇艺乐园最快从年底开始就要陆续落地扬州、开封和北京。这意味着爱奇艺的业务模式很快会拓展到IP衍生品和乐园两个方向,同时娱乐场景也会从线上为主拓展到线上线下并重。龚宇也在策略上明确,线下业务未来会是爱奇艺的核心业务之一。

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

与国内其他依托文旅资源的乐园路径不同,爱奇艺乐园以内容IP为原点展开衍生开发与商业延展,这种模式下的IP衍生品会有更强的情感附着力,也更易产生多次的重复消费。

线下乐园虽然还未开放,但爱奇艺过往的不少IP已经展现出潜力,《爱你》同款香包月销量超5万件,《狂飙》和《我的阿勒泰》对地方文旅的带动。平台不再仅是内容的制作与分发者,而开始构建以IP为支点的完整消费闭环。

爱奇艺面对内容形态、技术路径与生态边界三重变局主动出击,展现出其在行业复杂性中不断寻求解法的能力。

情绪价值应万变

尽管龚宇连续两年都用“万物恒流,无物常驻”作为演讲的主题,从哲学角度来说,事物永远是绝对变化的,但也有相对静止的一面。从这次的悦享会和过去一年来爱奇艺的内容实践来看,爱奇艺也已经找到永恒之变中的相对不变,也就是满足用户的情绪价值。

在这方面,爱奇艺相比其他平台是更有基因的,每年两次的对外大会,不仅会发布最新的片单,更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外表达爱奇艺对时代和情绪的洞察,其中的很多过往判断至今并不过时。

比如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前年提出的小人物叙事,去年的向下共情、向上创作,以及今年提到的大众渴望朝气蓬勃的少年感,都在试图抓到变动不居的时代心理与文艺创作间的交叠之处。从这一点来讲,爱奇艺的内容基因有很强的社会学属性。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

这也决定了爱奇艺对情绪价值的满足并不是散点式、蹭热点的,而是有自觉性、有规划的。具体到内容供给层面,又可以分为几个维度。

首先,满足情绪价值需要密度和强度支撑,密度对应的要求是数量要多、类型要多元。如王晓晖所说,爱奇艺唯一的内容策略就是多样性。此次爱奇艺发布的片单数量超过400部,从品类上看覆盖长剧、微剧、短剧、综艺、纪录片、电影等,其中最受关注的剧集又覆盖到五大剧场。

强度对应的则是类型的创新和冲击力。爱奇艺今年的长剧类型感强烈,比如《不眠日》引入时间循环和高智商犯罪等新意设定,《生万物》展现的淳朴的农耕文化和厚重的乡土眷念。

《不眠日》和《生万物》海报(图源:豆瓣)

大会上王晓晖所总结的两个创作思路,很好地回答了给作品“上强度”的问题,一是“奇思妙想”,在人物、情节、设定上追求新意;二是“刻骨铭心”,即回到故事的本质,在情感与精神层面触及观众,这是国产剧几十年来的经典母题之一,也是爱奇艺的特色赛道。

爱奇艺此次发布的片单中,能看到强度的延续。《这一秒过火》《狐妖小红娘王权篇》《两京十五日》设定新颖、视角独特,是新的“奇思妙想”;《家业》《生命树》《八千里路云和月》则以厚重主题、现实关怀切入,承接“刻骨铭心”的艺术表达。

待播剧《这一秒过火》和《八千里路云和月》海报(图源:豆瓣)

另外,满足情绪价值一个关键维度在于时效性,这一点很好地被综艺内容覆盖。今年综艺的两大爆款《喜剧之王单口季2》和《姐姐当家》所引发的对职场、女性、婚姻、成长议题的震荡与共识讨论,也验证了爱奇艺综艺的当下性。

《喜剧之王单口季2》和《姐姐当家》海报(图源:豆瓣)

就像王晓晖所要求的,每个影像都踩在“当月”的节拍上,跟大众在每月的互动形成社会热点,越能取得核心竞争力。

从此次片单来看,爱奇艺综艺品类、赛道与生活场景是强耦合的。四大核心品类和两个辅赛道几乎涵盖了生活的不同领域,也是情绪表达的不同侧面。比如《一路繁花2》中姐姐们充满年龄反差感的生命力,《哈哈哈哈哈6》传递的“生活五味,哈哈以对”的生活理念。

待播综艺《一路繁花2》和《哈哈哈哈哈 第六季》海报(图源:豆瓣)

最后一点,关于情绪价值被满足的场景,除了惯常认知的线上,还有线下,通过爱奇艺乐园,这一块超级拼图也补齐。爱奇艺完成内容-情绪-场景的闭环,大众的情绪产生情景可能不在爱奇艺,但得到表达、宣泄,甚至达成共识、转化消费的场景都会在爱奇艺。

IP的金科玉律

情绪价值的构建,源于持续稳定的内容供给,而情绪价值的放大与转化,则有赖于IP的持续聚合与生态构建能力。

某种意义上,IP可以理解为一种情绪的组织方式,承载观众从被内容打动到长期投射感情的心理路径。情绪的广度决定IP的生命力,情绪的深度则决定它的商业半径。平台如果具备这种组织情绪的能力,IP就不再只是一个作品名,而是能实现从线上消费向线下生活参与的外溢。

就像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吴刚敏锐洞察到的,现在的IP,早已不只是简单的精神消费品,更不是单纯让用户被动观看,而是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线上线下的方方面面。

这套IP逻辑背后,离不开平台长期的内容投入与运营能力,也正是这一点,让爱奇艺试图完成的不只是情绪的共鸣,而是情绪的闭环。

这个闭环,首先建立在长期的内容投入与IP耕耘上。如前文所述,爱奇艺的内容辨识度,正是IP形成的土壤。以《莲花楼》为例,从剧集播出同步售卖衍生品,到后续的演唱会、舞台剧、线下重聚,爱奇艺构建出一个IP持续运营的完整范式,也为平台探索内容消费闭环提供了成熟样本。

《莲花楼》舞台剧剧照(图源:微博@莲花楼舞台剧)

其次则依托平台生态的整合力。如今各行各业都在争抢IP衍生品这门生意,但从业务来看,许多企业往往只做内容或只做商品,从场景来看,又要么只侧重线下渠道,要么受限于渠道,只在线上售卖内容的IP衍生品。

这种割裂式的开发路径导致的结果是,消费者对产品缺乏持续的情感附着,也缺少贯通记忆和使用场景锚点,IP心智也就容易松散,更难进入长期运营和商业化的正循环。

相比之下,爱奇艺具备线上IP原生场与线下生活触点的双重布局,不仅能够将观众的情绪沉淀为内容记忆,也有能力将其向可触可感的消费行为延展。这种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内容平台生态,是IP转化为生活方式、完成商业闭环的重要基础。

从这次悦享会最新公布的线下体验业务进展来看,爱奇艺不论是从乐园+IP衍生品的业务内容,还是门票+二次销售的售卖模式,或是对外合作方式上都前置规划得相当清晰。

而从长期来看,中国市场的IP衍生品开发潜力仍有很大空间。在好莱坞这样成熟的内容产业市场中,头部IP的收入结构中,衍生品通常占比高达六到七成。这一比例在中国远未达标。

但爱奇艺也并没有复制迪士尼或环球的路径,仅从乐园业务来看,龚宇强调,区别于传统乐园的占地大、投资大,爱奇艺要做的是小型化、强互动、快迭代的新型主题乐园,在更小的物理空间内复现甚至超越传统乐园的沉浸感。

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讲述爱奇艺乐园

这种差异化布局,放眼全球,尚无其他影视娱乐公司系统落地。但对爱奇艺来说,长期IP耕耘、线下场景布局、AI与沉浸技术的融合,恰逢其时。

情绪无形,IP成形,在“无物常驻”的行业大势中,爱奇艺通过多元的IP内容,完成情绪价值的多场景满足,正在构筑属于自己的常驻阵地。这一次,以不变应万变,也以万变再破局求新。

来源:毒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