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程骏年说自己在剧组干了两年,金融线、李李复仇线全是他磨出来的,结果片尾字幕找不到名字,钱包里只有每月3000。
3000块一个月,署名没有,还要被剧组告,程骏年把《繁花》的里子撕给全国人看。
9月22日,一段4分18秒的录音把王家卫拉下神坛,也把编剧行业最脏的抹布抖在太阳底下。
程骏年说自己在剧组干了两年,金融线、李李复仇线全是他磨出来的,结果片尾字幕找不到名字,钱包里只有每月3000。
他放出录音,里面秦雯被吐槽“只会写感情戏”,王家卫被嫌“不懂商业”,连陈道明、靳东都被点名。
第二天剧组回怼:这人只是资料员,2020年就滚蛋,录音是偷的,已经报警。
两边说法中间差着一条黄浦江,谁真谁假法院见,但数字不会撒谎——67%的编剧吃过署名亏,敢打官司的不到一成,平均耗两年半,胜诉也不一定能拿到钱。
程骏年敢跳出来,无非两条路:要么拿法律换公道,要么拿自己换行业注意,他选了后者。
剧组急着把“资料员”标签焊死在他头上,是因为只要坐实“非核心创作”,署名权纠纷就转成“前员工泄愤”,赔偿金额能缩成指甲盖大。
3000块月薪是关键证据:2020年上海最低工资2480,给3000就是吃准你不会喊疼,喊了也拿不着证据。
录音里提到“改到第37稿”如果属实,法院会认成实质性创作,剧组就得把“编剧”两个字吐出来,所以先告隐私侵权,把录音打成非法证据,后面署名官司就不用打。
这一招影视公司用了十年,百试百灵。
陈道明和靳东被卷进来,表面看是无妄之灾,实质是挡枪。
录音里没爆他俩演技,只吐槽“演员话语权太大”,剧组却把热搜引到“演员被贬低”,观众自然站演员,火力就从编剧署名转移到“谁嘴碎”。
陈道明工作室24日发声明“保留追责”,没否认录音里声音真假,只强调“不参与内部纠纷”,一句把锅推回给剧组,顺便给自己贴金:我专业,不跟你们玩阴的。
靳东不发声,团队放风“评价应基于专业”,意思是私下说谁都会,别当真,既不得罪王家卫,也不惹观众,稳赚好感。
法律专家25日出来降温:偷录可能违法,剪辑可告诽谤。
话没说死,留给法院操作空间,也提醒围观的人——别急着站队,站错会被反噬。
程骏年真想要的是署名+赔偿+行业立规矩,他手里如果没有完整原始录音,很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剧组真想要的是把“非法录音”定性,让后续集体诉讼胎死腹中。
双方都在抢时间,10月中旬开庭,谁先拿到保全裁定,谁就能在舆论和谈判桌上压对方一头。
这场闹剧把编剧合同的老账翻出来:职务作品条款、修改权归属、稿酬分三次付清,行业模板全是公司律师写的,编剧签字时连标点都不敢改。
美国编剧工会敢罢工,中国编剧连工会都没有,只能指望个人爆雷。
程骏年点着了引线,能不能炸出改革,要看法院把录音认成证据还是炸弹。
认证据,后面排队的人会把法院门槛踩烂;认炸弹,程骏年一个人扛雷,公司继续用3000块买 silence。
观众只看到《繁花》灯牌亮,不知道灯管里焊着多少无名编剧的骨灰。
剧组声明里那句“已采取法律手段”听着像安慰粉,其实是警告所有幕后:闭嘴,下一个告的就是你。
可纸包不住火,67%的数据摆在那,今天不爆明天爆,爆在谁身上只是抽签。
3000块买得到两年代笔,买不到人心;法院判得了一个程骏年,判得了一百个吗?
来源:知情达理风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