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海:打破生死樊笼的修行寓言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9 00:34 2

摘要:我在看《赴山海》前几集时,便为这部剧的暗合道妙惊喜不已,但又不敢对结局太抱希望。毕竟作品得迎合观众,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我在看《赴山海》前几集时,便为这部剧的暗合道妙惊喜不已,但又不敢对结局太抱希望。毕竟作品得迎合观众,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通常穿越故事,要么是主人公回到现实生活,带着穿越过程收获的智慧,与旧时亲朋重聚,以坚强积极的态度,继续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项挑战;要么是主人公留在另一世界,功成名就,与有情人携手并肩,继续为另一世界添砖加瓦。

这是大多数观众最喜闻乐见的结局:因为人们往往看不透生死,只想获得个现世安稳。

可这样的结局,实在并不是真正的圆满。

肖明明无论回到现实世界,还是留在武侠世界,其实都是困在“系统”的樊笼里,继续经历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种种烦恼。

我写前面两篇观剧心得时,想到上述两种最可能出现的结局,便不禁怅然,只好自我安慰:红尘无处不道场,反正无论留在哪一处天地,皆可以历境炼心。

但樊笼就是樊笼,炼心的目的是从樊笼里逃出来啊。

只有先从眼前的樊笼里逃出来,才能回归不灭的真如,才有能力再一次又一次地,入一座又一座的樊笼,继续救护困在里面的众生。

万万没想到,《赴山海》竟真把我最期待的这种结局拍了出来!

肖明明完成成为浣花剑派掌门的任务后,系统曾让他选择:或是回到现实世界,或是成为武侠世界里的其他角色。

其实这就是个主导生死轮回的系统,让人接连不断地去做一场又一场的大梦。无论“书里”还是“书外”,都是它化现出的幻相。

当肖明明不计生死,挥剑破坏系统时,已然寓示了他将打破轮回,出离大梦,了生脱死。

《莲花楼》有个情节也与此相通:李莲花用内力震断了自己最珍视的少师剑。

相传金碧峰禅师能入甚深禅定,阎王派来的无常鬼都奈何不了他。可他什么都能放得下,却唯独最爱日常用的那只紫金钵。无常鬼试着敲击紫金钵发出声响,他听到后果然出定,一出定,立刻就被无常鬼的锁链锁住。他觉察,自己虽对尘世不再贪恋,却唯独存了一丝执着在紫金钵上,于是趁无常鬼不备,打碎了紫金钵,这才真正做到了无牵挂,从此再不被生死束缚。

少师剑其实就是李莲花的“紫金钵”,少师剑断,便寓示李莲花摆脱一切羁绊,超脱凡尘。《莲花楼》的番外:山还是山,海还是海,而李莲花站在了山海之外的彼岸。——此岸花谢,彼岸花开。

《赴山海》的最后,肖明明亦不再困于任何世界随妄业轮转,他步入无量光中,得无量寿。

正如成毅所说:解脱了。

从修行的角度而言,但凡有人达到了生脱死的成就,甚至哪怕起心动念想要解脱,想要让其他人也反思生死、破除妄想,魔宫便会震动。

魔,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青面獠牙,只会打打杀杀吓唬人的小怪兽。

魔的本质,是阻止人放下对生死的执着,千方百计把人困在颠倒梦想里的势力。

在现实世界,你要讲述从生死中解脱的故事,就要有面对群起而攻之的勇气。因为从你做这件事开始,就注定会有铺天盖地的明枪暗箭,以何患无辞的欲加之罪,但求除你而后快。

在武侠世界,你修行,就必然会有势不两立的冤家对头与你相伴而生;你的修为提升得越高,冤家对头就会变得越可怕。如萧开雁之于萧秋水,同胞兄弟同生同源,正邪交战,不死不休,直至幻梦被打破,同归于尽。

剧中《神州奇侠》的同人文是肖明明撰写,却被李楠署名并传播,两个人都对书中的世界产生影响。

肖明明与那世界的佛性相应,便会与至善的萧秋水交感,彼此交融。

李楠则与那世界的魔性相应,他没有特定的面貌,无论位居九五之尊的皇帝,还是叱咤风云的奸雄朱大天王,抑或原本纯属炮灰的平凡人萧开雁,谁因贪痴嗔三毒烦恼而疯狂,谁就会被他蛊惑,成为他的傀儡,甚至是他的化身。有道是:“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

柳随风也曾被萧开雁蛊惑,杀害少林方丈与武当掌门。

他的前半生,困于百草谷被灭之怨,也困于李沉舟救命之恩,用少林方丈天正大师的话说,那都是“心魔”。

有网友提出疑问:江湖中不是绝少有人见过李沉舟的面容吗?萧开雁一个“炮灰路人”,怎能假扮李沉舟还惟妙惟肖呢?

从逻辑上说,这是个BUG。就好像《西游记》里红孩儿见到观音菩萨根本不认识,一张口就问:“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但他先前偏就能扮成观音菩萨,把猪八戒骗得团团转。

其实,眼之所见,即心之所有。

柳随风心里有李沉舟,猪八戒心里有观音菩萨。

而菩萨也好,魔也好,本无定相,皆应众生种种求,化现种种身。

所谓“千人面”,也就是“应千人之心现千面”的意思。

柳随风想把自己炼成药人,牺牲自己换李沉舟康健。李沉舟却不接受他这么做,反而再次救了他,还告诉他不要再囿于恩仇。

我看到不少网友诟病:结尾处用那么大篇幅讲述柳随风这个配角做什么?

想来,这是为了让大家看清楚人被度化后,心魔消除的自在状态。

随众人一起保家卫国后,柳随风飘然而去,神色明和,与他从前的邪魅判若两人。

还记得系统给肖明明的一项任务吗?感化柳随风。

曾经以为难如登天的任务,因为有李沉舟的共同努力,竟真的完成了。

至于李沉舟,他与赵师容相拥而亡的结局相当尊重原著,且又升华了原著。

原著中的李沉舟有极重的情执,以致进退失度。

《赴山海》中的李沉舟虽与赵师容伉俪情深,面对赵师容时总是无比温柔,一句“小容儿”,更充满了怜爱。可你仔细看他注视赵师容时的状态,目光始终净澈,从无染浊,尽管情深义重,但绝非意乱情迷。

他对爱侣情真,却不生贪恋,不会因此耽误自己去做需要做的事情。

而赵师容之所以能够始终全心全意的理解他,支持他,放得下对他的万般不舍,也是因为本质上,两人是志同道合、境界相当的人。

看着他俩相拥而亡的画面,我只觉悲欣交集:悲,是因他们的事业未竟,仍有无数众生在苦海里煎熬;欣,是因为他们已经在度众生的过程中,度了自己。

有句话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以前我的理解是:没本事的时候,最好别自找麻烦,凡事不出头,苟到大结局;等哪天有本事了,再去行侠仗义,解救天下苍生。

但看了李沉舟和赵师容的结局,我豁然明白:度众生就是度自己。达,则众生与我一同解脱;穷,不过是众生未尽我愿未尽,但不妨碍自己解脱。

《赴山海》最后一集还给了毒害李沉舟,让观众恨得牙根痒痒的皇帝几个镜头。

平心而论,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会有鹰派和鸽派。皇帝的手段固然令人发指,但这对应的,恰是真实的历史。

肖明明是个拥有丰富军事知识的人(所以敢写军事迷穿越到古代的故事,李楠强占他的作品才能获得受邀出席军事论坛的资格),回看历史,才知道南宋“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结果,就是“崖山之后无中国”。而明代可以与北方的蒙古人达成隆庆和议,互通贸易(剧中皇帝“美食美酒源源不断”即指此),则是戚继光创车步骑协同作战,成为蒙古军队的克星,这才有其“子子孙孙怀德内附,世世代代不犯太师(戚继光)城”的盟誓。

肖明明在武侠世界的逆天改命,扭转的不是一人一事的得失,而是整个国家的命运。

最终皇帝即使算不上良心发现,至少明白了什么是正确选择。

君是山河大地主,萧秋水和李沉舟能让君有所改善,也便改善了这片山河大地间众生以后若干年的处境。

古琴七弦而有五音,宫商角徵羽,首先是宫音对应君,其次是余下四音,对应臣、民、事、物。而五音,也对应金木水火土。

这恰与《忘情天书》之“天地君亲师,金木水火土,日月风云”相通,所以萧秋水能在琴曲的帮助下修炼《忘情天书》的功法。

司马承祯《素琴传》有云:“琴者禁也。以禁邪僻之情,而存雅正之志,修身理性,返其天真。”

返其天真,即明心见性。不再被“天地君亲师,金木水火土,日月风云”这种种幻相所迷惑,从而忘我。

如此,便心无所住,打破生死樊笼,当然也就不会再留在红尘之中了。

但修行的最高境界,是连“不住”都不住,不会困在红尘里,也不会困在红尘外。

如果因为知道天地众生皆是幻相,便对其再无慈悲,那便迷失在枯寂里,再无长进;相反,如果知道“无一众生得灭度者”,而仍坚守“我应灭度一切众生”之心——也即《忘情天书》第十五层“天地有情”,那才能修成有情无情同圆种智的正果。

《赴山海》最后的画面:肖明明步入无量光。

无量光是寂定真空中所生的妙有,可遍一切处,是真正的“逍遥”。

他从此可以无挂无碍,任意穿梭在不同的世界,琴心剑胆,去邂逅并度化红尘中一切有缘众生。

恰如成毅所唱的《赴红尘》:“跨越山海终又相遇,咫尺天涯未曾远离。”

来源:光影下的秘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