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热依扎刚被金鹰奖提名最佳女主,评委原话:“她把褚韶华的韧劲演成了活的。
“民国拽姐”又杀疯了?
这回不是热搜,是奖杯。
热依扎刚被金鹰奖提名最佳女主,评委原话:“她把褚韶华的韧劲演成了活的。
”一句话,把去年骂她“只会瞪眼”的黑评直接按地上摩擦。
有人纳闷:不就是个女老板逆袭的故事,凭啥分涨到8.4?答案在弹幕里——
“柴碧云一出场,我手机差点吓掉,这还是《夏至未至》的校花?
”
“丁勇岱拍桌子那场戏,我奶跟着吼‘闺女别怕’,然后默默递给我一张存折。
”
数据更离谱。
YouTube上央视官方剪的“韶华怼人合集”,5000万次播放,评论区一水儿英文+泰文+马来文。
马来西亚Astro直接买断,3月双语上线,翻译组头疼:中文里那股“老娘今天就要把铺子开到你家门口”的狠劲,马来语怎么翻都不带劲。
杨祐宁这次学乖了。
被吐槽“台湾腔出戏”,他干脆跑北电报台词夜班,下周进组《南货店》,全程普通话配音,预告片里一句“褚小姐,合作愉快”已经没那口软糯味。
网友笑疯:“哥,早这样,你早就是民国霸总了。
”
最绝的是涂松岩。
剧里他一件长衫从第1集穿到第38集,领口磨得起毛,被写进中传论文《服装语言如何替角色说谎》。
结论:衫子越旧,观众越信他“没钱也要撑门面”。
学术圈管这叫“穷讲究美学”,弹幕管这叫“衫子演技”。
所以别再说年代剧悬浮。
当柴碧云真把左脸涂上三厘米刀疤、当李勤勤0.5秒从慈母切换到后妈,当热依扎在雪夜里抱着账本哭到鼻涕结冰,悬浮的是滤镜,落地的是狠活。
看完只有一个后遗症:想连夜把辞职信甩老板桌上,学褚韶华去搞钱。
别冲动,先照照镜子——没那张被金鹰奖盖章的倔强脸,还是老老实实搬砖。
剧可以爽,日子得慢慢熬,这就是成年人最后的清醒。
来源:梦回迷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