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力作——简评电视剧《阵地》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9 13:35 1

摘要:央视一套在黄金时间热播的38集电视剧《阵地》,生动地诠释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灯塔照耀下,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兴起、抗争、建设感人肺腑的事迹,讴歌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和革命文化惊天动地的作用,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力作

——简评电视剧《阵地》

陈学璞

央视一套在黄金时间热播的38集电视剧《阵地》,生动地诠释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灯塔照耀下,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兴起、抗争、建设感人肺腑的事迹,讴歌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和革命文化惊天动地的作用,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该电视剧的背景是,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于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随着武汉沦陷、长沙激战,桂林成为抗日的大后方。

与过去武装斗争抗日的题材不同,《阵地》通过桂林抗战文化城第一次真实地反映了全民族的文化抗战。在毛泽东、周恩来的运筹帷幄下,调动了桂系李白黄共同救国、团结抗日的积极性,他们对抗战人士实行开明政策。包括同意在桂林设立八路军办事处,出资两党合办的《救亡日报》,同意我方推荐的名人进入桂系广西建设研究会,担任广西地方干部培训学校教育长;批准、放宽和默许了一系列气势磅礴的群众性抗日文化活动。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感召下,郭沫若、夏衍、田汉、焦菊隐、巴金、柳亚子、陶行知、徐悲鸿、茅盾、欧阳予倩、丰子恺、 李四光、叶圣陶、 阳翰笙、艾青、洪深、张曙、艾芜、王鲁彦、汪达之等文化界著名人士聚集桂林。以李克农为代表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以夏衍为总编辑的报社编辑部,发挥了我们党对统一战线和文化阵地的领导作用。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桂林通过新闻、文学、音乐、戏剧、美术、群众大会和示威游行等形式,开展抗日宣传,构筑“民族文化长城”。该剧再现了在桂林发生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建立、《救亡日报》复刊、桂剧《梁红玉》改革、话剧《一年间》演出、陶行知岩洞教育、日寇大轰炸城毁人亡、蔚为大观的西南剧展等历史事件。

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氛围中,该剧刻画了文化名人栩栩如生的群体形象,构建起抗战时期的文化精神图谱。王劲松饰演的郭沫若既有文人领袖的儒雅风骨,又有革命者的宽大胸怀;冯绍峰饰演的夏衍呈现出热烈追求、敢于担当的风格;李晨饰演的李克农具有不畏风险、足智多谋为文化抗战保驾护航的革命胆略;沈泰 饰演的张曙有火一般的热情、一心扑在抗战歌曲创作上而壮烈牺牲。徐璐饰演的青年女子任素宁是个虚构人物,她文笔美妙,性格坚韧,突破了传统抗战剧的女性人物印象,展现了知识女性在抗战中的独特魅力。

《阵地》在艺术表达方面,有多点创新,令人耳目一新。该剧采取双线叙事结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文化抗战”两条线时而平行,时而交汇,突出了主题,丰富了内涵。该剧将 “史诗剧” 与 “心理剧” 有机融合,通过角色内心独白、梦境闪回等手法,深入挖掘人物心理变化。在视觉上通过校园情侣任素宁、韩大勇一文一武的抗战选择,采用文武双修的方式。武的一方借韩大勇从戎抗战,且战且溃且溃且战,战火纷飞,从视觉上体现抗战大片的制作体量,让观众绷紧神经;文的一方则借任素宁经历南京大屠杀,以笔为枪创作散文与通讯,在复刊于桂林的《救亡日报》发表,揭露日军的残暴行径。视听语言方面,文化抗战场景多采用暖色调,军事战场则以冷色调为主,强化了不同场景的氛围和情感表达。音乐设计是叙事的重要支点。《义勇军进行曲》和在桂林创作的大量抗战新歌曲,激荡人心,鼓舞斗志,万众一心,投入抗战。主题曲《笔墨山河》以古筝与交响乐融合,旋律激昂又婉转,象征着文化抗战的刚柔并济。

据透露,《阵地》集结了国内一线主创团队与实力演员。总制片人严从华曾策划制作《人间正道是沧桑》《觉醒年代》等爆款大剧。导演高希希曾执导《大决战》《破晓东方》《历史的天空》等多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佳作,善于驾驭宏大历史场面与复杂人物关系,兼具史诗气魄与情感厚度。编剧钱林森代表作包括《绝命后卫师》《长沙保卫战》等,擅长在历史真实与戏剧张力之间找到平衡,其笔下的故事既有历史的凝重感,也不乏人性的温度。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电视传媒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桂花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文化抗战剧《阵地》,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砥砺奋进力量,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该剧首次系统再现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填补了抗战题材中文化抗战的叙事空白,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关头高瞻远瞩的文化战略和统战智慧,揭示出文化认同与精神坚守同样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基石。全剧以“笔墨为刀枪、文心铸长城”的创作理念,深刻诠释了文化的力量如何成为唤醒民众、凝聚人心、抗击外侮的重要武器,是对抗战胜利80周年最具份量的一次文艺致敬。

不言而喻,该剧不仅还原了一段被忽视的文化抗战历史,更以 “文化阵地” 为纽带,将 80 多年前的抗战精神与当下的文化自信紧密联结,让观众深刻认识到文化的力量和统一战线的力量,启示我们在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牢牢坚守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建设文化强国。

来源:梦回迷城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