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陈都灵演新版林黛玉,真的会比周也宋祖儿强10倍吗?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6 19:55 1

摘要:目前它是四大名著翻拍中进度最快的一部,不仅确定由《甄嬛传》原著作者流潋紫担任唯一编剧,而且预计2027年就能正式播出

郑晓龙执导的新版《红楼梦》自筹备以来就处于舆论焦点。

目前它是四大名著翻拍中进度最快的一部,不仅确定由《甄嬛传》原著作者流潋紫担任唯一编剧,而且预计2027年就能正式播出

随着剧组曝光了剧情设定、选角进展、制作投入等信息,一方面让部分观众期待经典有了新表达,一面也因诸多偏离原著的调整引发全网争议。

首先是选角上,最受关注的自然是林黛玉。

网传备选演员有陈都灵、周也和宋祖儿,最新消息则表示敲定陈都灵出演。

但也可能只是营销手段之一,在正式开机前无定数

早先这张剧照释出,就有网友发现有几分黛玉的味道

网友评价陈都灵确实在如今的一众小花中清冷感更为凸显,但《红楼梦》女性角色的复杂程度普遍偏高,能演出黛玉的弱柳扶风,也很难诠释出黛玉骨子里的悲凉与孤傲。

提名的角色人选

也有网友觉得陈都灵眼神更“阴毒”,适合演妙玉

其次是剧本上,不同于以往各版《红楼梦》聚焦“宝黛钗”的情感纠葛与贾府兴衰。

新版把原著中戏份有限的贾元春推到了核心位置

江苏大剧院舞剧《红楼梦》里的元春

据传在流潋紫撰写的剧本里,元春被扩展成了"从贾府后宅一步步走进皇宫,在宫廷权谋中挣扎、黑化,最终牵动整个家族命运"的大女主。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旧版的“宝黛钗”关系有了新的视角,但也很可能冲淡原著中的反封建内核。

毕竟《红楼梦》的价值从来不是“后宅争宠”,而是对封建家族衰落、人性复杂的深刻刻画。

也正因《红楼梦》文学性强,经典滤镜也厚重,因此每一点改动都容易触动观众的情怀神经。

62版《红楼梦》

今天想来聊聊,这部时代的遗产伟大在何处,对如今的审美心智构建还有怎样的意义。

01

超越时代的女性智识

《红楼梦》第一回里,曹雪芹开篇就写道: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

在他的眼中,虽然自己这一生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但他身边的这些女子,学问见识都远在他之上。

这既像是对自己的反问反省,更是故事的主人公贾宝玉与他身边的那一群女子人生经历的真实映射。

因此,他写这本书的主意本旨是:使闺阁昭传。

虽然在那个时代,一生从属于男性的女性,最终难逃薄命结局,但在曹雪芹的眼中,她们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十分绚烂。

也因此,红楼梦既是一部关于女性的悲剧,也是一部歌颂女性的史诗,他借宝玉之口,多次将女性赞为脂粉英雄。

越剧《红楼梦》图源@浮名

红楼女儿们,个个都体现出超越时代、超越常人的气度、胸怀和见识。

抄检大观园,人人噤若寒蝉,只求自保。

唯有探春发出了一声振聋发聩的怒吼,扇出了一记响亮的耳光,让我们看到了古代贵族小姐身上的力量。

在讲究出身的年代,探春一生都甩不掉庶出的身份,也是因此,她多次被人小看。

被刁奴欺负,又被王善保家轻看,她直接动手打了大太太的陪房,怒斥二太太抄检大观园是愚蠢的行为,凌厉响亮,让这些豪奴再不敢小瞧她。

无论是秋爽斋的布置,还是她发起成立诗社时写的请柬,以及她后来的理家,都足见其性格中飒爽豪气和能干智慧的一面。

就连脂砚斋都将其看作将来家族被抄没后能够挽救贾府子孙之人。

如探春所说,自己是个男儿的话,将来的作为一定不可限量。

梦想有朝一日能做主子姨娘,大概是丫鬟们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生活了。

但鸳鸯打心里瞧不上。

她有清醒的认识,早就把豪门中的一切看透了,知道当姨娘不过是名头好听,谁又真正得到体面,过得好了?

面对大老爷的施压逼娶,她不仅没有低头,还直接将事情捅到贾母跟前,让贾母为她做主。

而为了表明决心,她甚至铰发明志,让贾赦吃瘪下不来台。

宝钗的内心深处,也是有一番抱负和志向的,不然不会写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样颇有豪气的诗句。

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要借谁的力?想登哪片青云?

在世人的认知中,能写出这种诗词的,一般都是满怀抱负或壮志难酬的士大夫。

事实上她们自幼读书,博学多识,无论是写诗填词,还是随机应答,她们的才情见识、学问谈吐,是远高于同时代普通男性的。

还有如红梅傲立于寒冬枝头,挣脱糟糕原生家庭的邢岫烟;精明果敢、能撑起荣国府偌大家务的王熙凤;面对苦难洒脱不羁,活成风流雅士的湘云...

她们有才干有抱负,只因是女性,跳不出时代的枷锁,只能被困于闺阁。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那些品貌不凡、才情出众的红楼女儿们,大多命运多舛,最终随着贾府“大厦倾倒”而风流云散,令人叹惋。

而《红楼梦》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它为这些优秀的女子立传扬名,让世人看到她们。

02

清朝文人得舆所著的诗词集《京都竹枝词》中有这样一句:“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有贵贱、有贫富、有善恶,他们如同真实世界中的众生一般鲜活

鲁迅评价《红楼梦》:“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林黛玉的谨小慎微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失去父母被迫寄人篱下的明哲保身。

薛宝钗的八面玲珑并非“油腻”的处事圆滑,而是大家闺秀在家族约束之下的装愚守拙。

袭人的话,晴雯是绝对说不出来的。

每个人物的行为都有其背后深层的原因,看懂了他们,也就看懂了人生。

正如《蒋勋说红楼梦》中写的:“慈悲其实是真正的智慧。慈悲并不是天生的,慈悲是看过生命不同形式的受苦之后真正生长出来的同情与原谅。”

如果说如今细读《红楼梦》还有意义,那便是让大家以更成熟的智识去理解他人,对他人多分体谅,也就放过了自己。

回看“金陵十二钗”中性格截然不同的人,也是我们不同境况下的真实写照。

不拘小节的湘云,孤僻清冷的妙玉,读《红楼梦》,何尝不是在读自己?

据说旧时的文人士大夫相比起宝钗更喜欢黛玉,因为他们觉得黛玉的遭遇跟自己有几分相似,秉持本性,却并没有博得上下人的欢心。

所以,他们借赞赏林黛玉来吐槽一番,为自己的怀才不遇发发牢骚。

对比《金玉良缘》完全误解钗黛的主体性和智识,把关系往娇妻、雌竞、第三者的方向代入解读

综艺节目的“调侃”更是荒谬离谱

《红楼梦》的迷人,还体现在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细节之中。

从穿着打扮到衣食住行,它完整呈现十七、十八世纪中国贵族生活的面貌。

元春省亲

宁国公府、荣国公府那种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富贵生活,真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

精明干练的王熙凤一出场,曹雪芹便不惜大量铺墨于她的衣着穿戴: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

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豪门贵族的日常,雍容华贵的形象,轻松跃然纸上。

同时,在《红楼梦》中,描写叙事的视角总是随着时间和人物的身份在变化。

比如写大观园,元妃省亲时我们看了一遍大观园,刘姥姥进荣国府时我们又看了一遍大观园。

77版电影《红楼梦》

89版北影《红楼梦》,借刘姥姥的眼体现荣国府的荣华富贵

景随人移,不同视角,不同心境,各有景象。

03

虚妄梦境的现实警示

叔曾看过一个书评,说《红楼梦》之所以是中国文学“文史哲美”四方面的顶尖,并不在于写尽繁华,或是见证兴衰。

而在于,它真正写尽了人之性灵,盈缺聚散,替人们先蹈了千年万代不变的覆辙。

在这里,盛衰循环就在转眼之间。

一开始,贾府风光无比,不可一世。

元妃省亲,修一个园子光“软装”就花了5万两银子。

10版的大观园,极力想展现的大观园美好仪式,却呈现一种“精致土”

但在小说的后半部,贾府被抄了家,大观园衰落了,到最后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呼啦啦大厦将倾”。

人的命运也实难预料,并非出身尊贵,就能显赫一生,也并非身份卑微,就会晚景凄凉。

风月宝鉴两面皆可照人,虚幻是美丽动人的,现实却是血泪枯骨。

这不仅仅是个人无法抵御诱惑的悲剧,更是对世人谋虚逐妄的警示。

活在虚幻世界久了,难免不易体悟到人世无常的真相。

安富尊荣,耽溺瞬息的繁华;不思筹谋,追求即时的欢乐。

反观现今,各种速食娱乐,能让人轻而易举地获得即时快感,打造一个理想的伊甸园,以逃避现实的种种“求不得”。

却也蚕食着我们的时间、消耗着我们的精力。

在这场盛大的梦境里,有诗酒年华,也荡气回肠。

甚至演员们以一种近乎自伤自损的方式去表演,余生都没有走出过那场梦境。

那种痴意,几乎是现象级的、绝迹的,是时代的宝贵遗产。

来源:小蚂蚁的影视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