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纵观爱奇艺2025-2026剧集片单,长剧领域将集中布局“人生海海”“微尘剧场”“传奇幻想”“生活光芒”“迷雾剧场”“自由力量”六大单元,涵盖古装、悬疑、都市、正剧等多个类型题材,含金量十足的剧集项目聚焦了全行业的目光。
9月25日,爱奇艺秋季悦享会拉开了序幕,上百部大剧公开点燃了市场。
纵观爱奇艺2025-2026剧集片单,长剧领域将集中布局“人生海海”“微尘剧场”“传奇幻想”“生活光芒”“迷雾剧场”“自由力量”六大单元,涵盖古装、悬疑、都市、正剧等多个类型题材,含金量十足的剧集项目聚焦了全行业的目光。
具体到细分单元类型,其实能看到爱奇艺在长剧创作方面的微妙变化。
一是古偶剧数量减少,对比2025年春季悦享会上“传奇幻想”单元近80个古偶项目,秋季悦享会对剧集项目进行了更新,一些前期待定的古装项目从片单上消失了。
二是正剧项目存在感越来越强,“人生海海”“自有力量”单元涵盖的现实主义正剧、历史正剧、年代正剧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明显提升,市场关注度也出现显著增强。
片单中古偶和正剧的此消彼长,实际上反映出了当下观众审美和剧集创作的发展趋势,在秋季悦享会上,爱奇艺自评的十五部最受期待剧集中,正剧向的长剧也占到了将近三分之二。
强调质感与深度的正剧向内容越来越受到观众和市场的青睐,实际上来到了爱奇艺的舒适区,暑期档的一部全民大爆剧《生万物》就是最有力的证明,重回优势赛道的爱奇艺,又会给剧集市场带来哪些惊喜呢?
正剧扎堆在意料之中
平台加码对正剧向内容的投入布局,其实不难理解。
一方面,基于当下内容创作市场的整体风向,对影视内容质量、深度与价值的追求持续提升,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娱乐性质,正剧也成为了最适宜的创作类型,观众需求的升级促进了正剧题材的蓬勃发展。
另一方面,正剧的市场价值已经得到了反复验证,不同类型的正剧向内容均有爆款诞生,以今年暑期档为例,云合数据统计的全网长剧累计有效播放量排行榜前三中,《以法之名》和《生万物》都属于正剧,就连男频复仇大剧《藏海传》的落地古装也颇具正剧风。
无论是从内容价值还是市场价值层面衡量,正剧确实具备爆发的基础,受到市场重视也并非意外,而爱奇艺片单也能够看出现阶段正剧向内容的发展趋势。
一是改编更青睐严肃文学。
基于正剧的内容特性,思想性、艺术性更高的严肃文学成为了影视改编创作的主力军,尤其是在《人世间》《繁花》等茅奖获奖作品影视化大爆后,茅奖IP乃至茅奖得主的小说被疯狂抢购。
爱奇艺片单中就有大量根据严肃文学改编的剧集项目,比如茅奖得主格非的《登春台》、梁晓声的《父父子子》、李佩甫的《平原客》、陈彦的《星空与半棵树》、刘震云的《一日三秋》......艺术气质和美学质感更高的严肃文学仍然是正剧改编的“香饽饽”。
二是加速吸收头部创作资源。
爱奇艺片单公开的正剧呈现出向头部项目集中的趋势,一来是因为追求内容质量和深度的正剧,与平台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吻合,更容易受到资源倾斜;二来是因为正剧更注重内容价值和社会价值,创作难度相对更大,更需要优质创作班底来保驾护航。因而正剧项目的整体投资、制作体量往往会更大,也更容易吸纳行业头部资源。
比如反战剧《八千里路云和月》由飞天奖、白玉兰奖最佳导演张永新执导,年代剧《冬去春来》由郑晓龙执导、高满堂编剧,聚焦高原盗猎盗采的《生命树》由正午阳光团队打造,法治涉案剧《重器》则由白玉兰最佳导演沈严执导、赵冬苓编剧......头部创作资源集中到正剧项目中,已然成为了一大行业趋势。
三是内容整体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正剧的市场定位区别于其他类型题材,内容的时代性、严肃性和复杂性削弱了娱乐性,因而无论是创作团队还是受众群体年龄相对较大,但这一刻板印象正在被逐渐打破。
为了改变受众年龄结构单一的问题,近两年正剧创作更靠近年轻观众,比如启用年轻流量演员、创新题材内容、新媒体宣发,进一步拓宽受众范围,《觉醒年代》《山花烂漫时》都是典型的例子,吸引了非常多年轻观众入场。
而爱奇艺片单中也有非常多年轻化的正剧,杨紫主演盗猎题材的《生命树》、孙千主演的现代检察剧《心诉》、章若楠主演的年代剧《冬去春来》、任嘉伦主演的历史正剧《风与潮》,通过年轻演员和创新题材来拉进与年轻观众之间的距离。
整体而言,爱奇艺这份正剧片单的含金量确实相当高,题材创新、内容制作、视觉审美等各个层面都可圈可点,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正剧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正剧之于爱奇艺
毫无疑问,正剧是爱奇艺的优势赛道。
早一点的现象级爆款《人世间》《狂飙》《风吹半夏》不提,今年暑期档的一部《生万物》就保住了爱奇艺的体面。
在《生万物》之前,爱奇艺的2025年可以说是高开低走。开年的悬疑剧《漂白》虽然深陷抄袭争议,但至今仍然稳坐云合集均播放量TOP1,成为了平台2025年的巅峰时刻,后续第二季度的多部大剧市场表现不佳,致使爱奇艺在长视频平台的竞争中逐渐落后。
具体到营收层面,2025年第二季度,爱奇艺总收入66.3亿元,同比减少了10%,会员服务、在线广告、内容发行三大业务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进入暑期档,爱奇艺的处境则更加艰难,尽管诞生了多部站内热度破万的古装剧,却深陷注水争议,致使平台热播剧的含金量和信任度持续下降,直到暑期档后半场年代正剧《生万物》播出,才挽回了口碑。
CVB收视率2.388%、云合市占率峰值46.1%、爱奇艺站内热度仅次于《狂飙》,《生万物》就是暑期档当之无愧的剧王,也再一次证明了爱奇艺在正剧赛道的绝对优势。
其实在今年四月份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古偶剧还是平台长剧的主旋律,近八十个古偶项目一举带动剧集市场再次进入“古偶大年”,相比之下正剧的存在感并不强。
而秋季悦享会片单对“古装幻想”单元项目的调整实际上是迎合市场做出的一次改变,平台自评最受期待的剧集也逐渐向正剧项目倾斜,但接下来能否成功放大平台在正剧市场的优势,再造第二个《生万物》,更关乎剧集内容的创作。
一方面,能否保证高质量的内容输出。正剧题材内容的严肃性和复杂性注定了创作难度会更大,对创作者的要求也会更高,比如《以法之名》编剧团队在三年时间里走访了超过100位检察官,正剧内容制作周期长、制作难度大,但市场瞬息万变,为剧集的呈现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能否连接到大众用户。正剧的受众范围有限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来创作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年龄倾向,二来追求内容价值与深度就必然会出现观剧门槛,因而相对于其他题材显得不够男女老少皆宜。
毫无疑问,爱奇艺对正剧的创作有着丰富的经验,从片单已公开的正剧项目也能看出平台的稳与破,稳在头部资源的倾斜,破在题材、选角的大胆创新,让市场充满了期待。
但正剧的创作不仅关乎内容精彩与否,题材类型的特殊性还意味着需要承担时代、社会和文化责任,都对爱奇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来源:眸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