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活像吞金兽,但管它的人也没闲着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6 21:29 1

摘要:有一说一,好几部微剧的海报都有着长剧的质感。短剧制作成本,随着长视频平台的入场,恐怕一升不复降。

又到了审视一周短剧行业新闻的时刻。现在的短剧,活像一只飞速成长的吞金兽。

爱奇艺:以长带短,以女带男

昨日的2025爱奇艺iJOY悦享会,公布了微剧场新片单,共12部。

有一说一,好几部微剧的海报都有着长剧的质感。短剧制作成本,随着长视频平台的入场,恐怕一升不复降。

2025-2026爱奇艺微剧片单

下滑查看全部↓↓↓

演员阵容上,爱奇艺采取了“以长带短”“以女带男”的模式,即长剧女演员+短剧男演员。

比如《嗅骨》的女主角丁笑滢,2015年便通过参演《幻城》出道,最近在《赴山海》中饰演赵师容,是帮主李沉舟(成毅 饰)的妻子;男主角姚冠宇则是今年短剧霸总赛道的新晋顶流。(相关阅读:对话姚冠宇:暗黑系霸总偏爱轻喜剧)

丁笑滢主演的另一部《此夜逢君》,男主角锦超也是短剧第一梯队的演员。

《三秒预见你》则惊现“胡一菲”——娄艺潇出演女主角林知予。

其实,从今年7月开始,娄艺潇开始密集接触短剧:

7月在甘肃敦煌拍摄的《我为将军解战袍》,娄艺潇演一位女将军;

8月杀青的红果短剧《套现人生》里,她不仅是女主角,还担任了联合出品人。

也并非接不到长剧出演机会,在进军短剧领域之前,娄艺潇刚结束徐兵导演新剧《金色》的拍摄。

《我为将军解战袍》杀青时,她在微博上认真地分享心得:“(长剧与短剧)没什么不一样,对演员来说角色不分大小,戏份不分长短。”

倪虹洁在接受《影视独舌》采访时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短剧)可施展拳脚的地方还很多,想表达的东西也特别多,所以我觉得短剧我可以(演下去)。”(相关阅读:倪虹洁:我不是八爪鱼)

或许对于长剧的中腰部演员来说,入局短剧只是跟上时代潮流、与观众多多见面的新方式,无关外界质疑的“降咖”“自降身份”。

还有两部剧,《唐诡奇谭》《唐诡奇谭之长安县尉》,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是《唐朝诡事录》的衍生短剧。前者是横屏短剧,大约有21集,单集15-18分钟;后者则是竖屏微剧。两者都是从《唐朝诡事录》这个IP里转化的故事和人物。目前主创阵容还未公布。

据悉,系列短剧会随着《唐朝诡事录之长安》播出时上线。

郭靖宇希望从衍生短剧身上看到长剧有望发展的方向:

“我们今年的短剧创作,实际上是想把过去多年在长剧中没敢实现的一些题材,用短剧试水。如果短剧受到了观众欢迎,未来我们会把它重新换团队、换人马,拿到长剧来。如果竖屏短剧拍得特别好,导演编剧也可以参加未来长剧的拍摄。”

“短男101”,老路or旷野?

悦享会上,爱奇艺副总裁姜滨重点推介了一部短剧演员相关综艺,《谁是我的男主角》。

《谁是我的男主角》的定位是“追剧式短剧演员成长真人秀”。现场听下来,有以下几个亮点:

第一,观众不仅能看节目,还能参与节目,成为节目中短剧的总导演,决定他们心中的短剧男主角。节目中,用户将决定角色去留、演什么剧本。

第二,节目将邀请知名编剧参与原创短剧IP,并进行经典的长剧IP改编。

第三,100位男演员参与角逐。

第四,将有4位国民女演员作为导师助阵,并参与短剧拍摄。

第五,由《一路繁花》导演团队担任制作。

看来,它是承袭了爱豆选秀基因的“短男101”,而且抓马情节不会少。

这一季要是办得好,估计明年就有“短女101”了。

但不管是什么101,“短国艺人”仍然是一片亟待开采的旷野,因为观众真的需要新鲜面孔。

红果编剧8月总分账破5000万

9月24日,红果短剧对外发布了8月分账报告,红果自制-剧本8月总分账突破5000万元。

也就是说,参与红果自制剧剧本创作的编剧们(以个人或工作室为单位),8月份一共拿到了5000多万。

其中,单剧本工作室当月分账最高近1000万,单个人编剧当月分账最高破200万,单剧本当月分账最高破100万,近50部剧本当月分账破20万。

红果自制-8月剧本分账报告

下滑查看全部↓↓↓

这是继今年4月以来,红果又一次公布单月剧本侧总分账成绩。

4月时,剧本总分账突破4000万元;8月初,红果颁布新政,提高了对编剧的分账政策;8月中旬,红果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剧本侧总分账,达2.2亿元。

这么一算,今年上半年红果自制剧的月均剧本分账约为3700万。

有暑期档助力的8月,5000万是个不小的跃升。

红果展示了部分单月分账破30万的剧本,包括《掌生1:神算大小姐名满天下》《朱门假千金,寒门金凤凰》《原来,我已经天下无敌》《八零开局离婚,去找青梅过神仙日子》等。

《掌生1》《朱门假千金》都是红果播放量“10亿俱乐部”成员,而当月播出、当月破10亿的共有9部……红果确实像一只急速膨胀的貔貅,每个人都争着投喂。

广电总局正在制定《微短剧管理办法》

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成就。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韩冬介绍,据市场机构统计,到今年7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到6.96亿。

在规范管理方面,韩冬表示,一是建立微短剧分类分层管理机制,规范发展秩序,正在制定《微短剧管理办法》,计划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为微短剧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二是开展专项治理和常态化监管,及时处置违规节目。

三是不断细化管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比如“雷人”剧情、“霸总”人设、片名哗众取宠等问题,及时进行纠偏。

“接下来,我们将采取更多有力举措,推动微短剧健康发展。精品化、大众化、国际化是微短剧未来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这不是《微短剧管理办法》第一次在公开报道中出现。在今年年初于北京召开的2025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国家广电总局就将制定《微短剧管理办法》作为网络视听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三个月后,“国家广电智库”又在一则推文中透露,广电总局正在谋划出台《微短剧管理办法》,这部行业法规将能更清晰地划清红线、底线,推动微短剧行业避免内卷式竞争。

主管部门对微短剧一向采取放水养鱼的保护性监管措施,从不断发布的管理提示到短剧平台每月都有的自我纠错机制,都反映出微短剧行业一直在问题中成长,在坎坷中寻找精品化之路。

而短剧的精品化之路也没有让人失望,从上半年的《家里家外》到最新爆款《盛夏芬德拉》,微短剧的“细糠”天花板已经越来越高。(相关阅读:极致浪漫《盛夏芬德拉》登顶,“小孩叔”的含金量还在上升丨一周红榜)

我相信,时间会证明,无论是粗茶淡饭还是垃圾食品,观众总是会主动发现“好东西”。

【文/时一】

来源:搞笑的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