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热播的《暴风圈》本该是全智贤和姜栋元的大制作回归,但剧情里的几句台词和一些画面,却直接踩到了中国观众的底线。“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中国大连”被标注在破烂棚户区、反派角色讲中文……这些细节不仅让网友炸锅,也让商业合作瞬间凉透。
一部韩剧,能让代言品牌连夜撤稿,让“国民女神”全智贤口碑瞬间崩塌,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最近热播的《暴风圈》本该是全智贤和姜栋元的大制作回归,但剧情里的几句台词和一些画面,却直接踩到了中国观众的底线。“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中国大连”被标注在破烂棚户区、反派角色讲中文……这些细节不仅让网友炸锅,也让商业合作瞬间凉透。
但如果你以为,这只是“编剧写台词不慎,全智贤运气不好”,那就太小看这背后的资本逻辑了。
幕后大佬是谁?
这部剧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韩国本土剧”。它的出品方,除了韩国的 Imaginus,还有美方的 Skydance合作,发行平台则是 Disney+ / Hulu。换句话说,这部剧一出生就是“国际盘”,背后是国际资本在推动。
Imaginus是一家新锐制作公司,由前Studio Dragon高管拉起,背后有投资基金入股,打法就是“烧钱造大IP”。Skydance则是好莱坞动作大片的常客,而Disney+更是全球流媒体巨头。三方合力的目的很明确:做出能在全球范围引爆的剧集。
可问题也出在这儿——越国际化的项目,越容易忽视本地市场的敏感点。
为什么会踩雷?
第一,创作与市场的错位。
编剧和导演追求所谓的“全球化视角”,加点地缘冲突、敏感话题,在他们看来更有戏剧张力。但在目标市场观众看来,这不是艺术,而是赤裸裸的不尊重。
第二,审查链条太复杂。
韩方、美方、平台多方参与,谁来最终拍板哪些台词能播?一旦缺乏本地敏感度顾问,就容易漏掉风险。
第三,资本算错了账。
他们可能以为“争议能带热度”,结果在中国观众这里,争议不是话题,而是底线。最后不是剧火了,而是代言凉了。
前车之鉴告诉我们什么?
其实,这种资本与市场的错位并不新鲜。
2017年的“萨德事件”,直接让韩流在中国几乎按下暂停键,演唱会、综艺、代言全面受阻。文化产业,随时可能被地缘政治牵动。
金秀贤的代言风波,品牌毫不犹豫切割,就是因为舆论在当下已经对明星“零容忍”。
刘亚仁的丑闻,同样说明了资本的理性:一旦风险超过回报,切割永远是第一选择。
今天,全智贤遭遇的情况,其实和这些案例一样:资本能捧你上天,也能在一夜之间抛弃你。
对全智贤来说,影响到底有多大?
短期看,她已经失去了几个顶奢代言,商业价值受挫;长期看,更致命的是 信任基础坍塌。一个明星能在中国市场走多远,靠的不只是作品和颜值,更是观众的好感度与尊重。
而对制作方来说,问题也不小。Imaginus的模式就是砸钱做国际大作,如果这次因为内容问题在最大海外市场受阻,未来的融资和合制项目都会受影响。Disney+和Skydance也不得不重新考虑:在全球化叙事里,是否该更重视本地化审核?
最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要时刻警惕!
来源:聊点电视剧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