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唠第五名《照镜辞》,这剧是“悄咪咪火起来”的黑马——没见着啥大张旗鼓的宣传,我当初刷短视频时,刷到陈瑶演的两个角色同框对峙的片段,一个眼尾带狠、一个眼神破碎,直接被勾着去搜了全剧。现在就B站独播,评论区天天有人蹲更新,热度跟坐火箭似的往上蹿。
先唠第五名《照镜辞》,这剧是“悄咪咪火起来”的黑马——没见着啥大张旗鼓的宣传,我当初刷短视频时,刷到陈瑶演的两个角色同框对峙的片段,一个眼尾带狠、一个眼神破碎,直接被勾着去搜了全剧。现在就B站独播,评论区天天有人蹲更新,热度跟坐火箭似的往上蹿。
它是陈瑶和全伊伦搭戏的古装重生剧,设定是真够清奇:女主周若夕重生后,竟然发现“前世的自己”还在原来的轨迹上活着!等于说现在成了“两个自己掰头”——一个带着前世的遗憾,只想安稳度日、弥补过错;另一个还抱着当年的野心,一门心思在朝堂里钻营往上爬。
陈瑶的演技是真的惊艳,俩角色不用靠造型区分,光眼神就立住了。演“谋权版”周若兮时,说话语速放缓,眼底藏着算计,连抬眼的弧度都带着冷意;换成“自救版”扶微,声音软了些,眼神里总带着点小心翼翼,却又在关键时刻透出股不认输的韧劲儿,完全不会让人看混,难怪评论区全是“陈瑶演技封神”的夸夸。
排第四的《欢乐家长群2》,简直是当代爸妈的“续命下饭剧”,接地气到我妈看的时候总拍我胳膊:“你看这抢学区房的样,是不是跟咱们当初一模一样?”
作为续集,它没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创新,就扎在育儿日常里——为了给娃抢个靠谱的学区房,全家凑在一块儿开家庭会,我爸说“咬咬牙买老破小”,我妈说“不如找关系转学”,吵到最后差点拍桌子;家长群里老师刚发一条“明天带手工材料”,爸妈们秒回“收到”的速度比抢优惠券还快,有的还顺带拍句“老师辛苦”,那内卷劲儿看得人又好笑又无奈;最真实的是辅导作业,前一秒妈妈还耐着性子说“宝贝再算一遍”,下一秒见孩子把“5-2”写成4,直接深吸一口气捏着笔杆,那表情跟我上次辅导小侄女时的崩溃脸一模一样!
追这剧就像看自家生活切片,笑点密集还不刻意,偶尔还能从剧里学两招“怎么跟熊孩子沟通”,难怪身边的爸妈们都在追。
第三名《吴邪私家笔记》,光“吴邪”这俩字一出来,我这追了十年《盗墓笔记》的老粉就坐不住了。它是系列新衍生,但玩了个新鲜路子——以吴邪的私人手记为线索,把“现实找三叔”“回忆里的西沙海底墓”“新发现的神秘墓穴”三个时空串在一块儿,节奏快得让人不敢快进,生怕漏了线索。
一开局就扔了个大钩子:三叔吴三省突然失联,只留下半本写着暗号的手记和一张模糊的墓穴地图,而地图指向的地方,竟然藏着汪藏海百年前布下的迷局。我追的时候从晚上7点看到10点,中间连水都忘了喝,就想知道下一集吴邪能不能找到三叔的线索。
现在剧的讨论区天天热闹得很,不少老粉跟我一样在里面唠:“这版吴邪的那股韧劲对味儿了,没瞎改人设,终于不是毁原著的改编了!”
第二名《阵地》,跟前面几部风格完全不同,是部让人看得心头发热的文化抗战剧,冯绍峰、李晨、徐璐、王丽坤、王劲松这帮演员凑一块儿,光看他们同框飙戏就觉得值了。
它最难得的是没走传统抗战剧“枪林弹雨”的老路,专讲“没硝烟的战场”——一群爱国文化人拿笔墨当刀枪,在乱世里守着咱们的精神家园。剧里既能看到夏衍、郭沫若带着大家偷偷办报、排话剧的日常,纸张不够就用粗糙的草纸,油墨不够就掺点颜料接着印;还还原了《一年间》公开演出时,台下观众跟着剧情喊“救亡图存”,以及欧阳予倩改革桂剧、让传统戏曲接上时代的真实场景;中间穿插着李克农的谍战线,偶尔闪现南京沦陷时的硝烟画面,让整个故事既有文化人的风骨,又有乱世的张力。
我看到他们藏着报纸躲避搜查时,手心都攥紧了,好多观众跟我一样,看完都在说:“原来文化人也能这么有力量,每一个字都是武器,看得我热血沸腾!”
最后是稳坐榜首的《盛世天下》,这剧跟前面的都不一样,是部能让观众“自己掌控剧情”的互动剧——下一秒往哪走、跟哪个角色搭话、选哪种应对方式,全看你自己选,我第一次玩的时候随手选了“跟着陌生人找线索”,结果刚走两步就触发“被反派发现”的Bad Ending,气得我立马重开,不知不觉就玩了俩小时。
它能拿第一,全靠制作团队死磕细节:剧本写了30万字,光修改就磨了100多版,总时长450分钟,差不多抵得上3部电影;关键是不管哪条剧情线,画质都高清,演员演技也在线,完全没因为是“互动剧”就敷衍。好多人跟我一样,本来想随便试试,结果一玩就上头,热度能不冲顶嘛!
来源:林lin玲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