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有可能当时的情况是,夏初是突然得到了消息,知道了穆子儒他们要去抓捕这些人,所以他紧急赶去给这些人通风报信。
夏初被害真相曝光了。
褚韶华一直以为夏初之死,就是穆子儒一手造成的。
穆子儒为了升职,不惜对夏初大打出手,直接打了夏初5枪。
但直到褚韶华看到穆子儒的嘉奖令和夏初的遗物,才发现夏初之死和闻知秋脱不开干系。
随着夏初被害真相被揭开,闻知秋和褚韶华也分道扬镳了。
根据穆子儒的口供,他当时确实是去抓人的,但上级给他的名单上面并没有夏初的名字。
穆子儒说的是,不知道夏初当初为什么也跑过来了。
很有可能当时的情况是,夏初是突然得到了消息,知道了穆子儒他们要去抓捕这些人,所以他紧急赶去给这些人通风报信。
而夏初到了现场之后,穆子儒为了升职,连开5枪打死了夏初。
穆子儒很清楚,夏初是上海地下党的大人物,打死一个夏初的功劳,可比抓捕那些小人物要大的多。
夏初是在和褚韶华在婚纱店试衣服的时候,突然被叫走的。
叫走夏初的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褚韶华的合作伙伴闻知秋。
褚韶华后来在夏初的遗物里面也发现了一张药方,上面的笔记正是闻知秋的。
一开始的时候,觉得夏初之所以突然跑去穆子儒的抓捕现场,应该就是因为闻知秋给了他那张药方,所以推断闻知秋很有可能和夏初一样,也是地下党。
但看到夏初牺牲后,闻知秋对褚韶华的态度,就能明白,闻知秋根本不是地下党。
首先,夏初重回上海的任务和身份很明确,就是带领大家搞地下工作。
夏初应该也知道这个身份和工作的危险性,在这个基础上,夏初还是决定和褚韶华结婚,除了因为爱情外,还因为他很确定褚韶华和自己是一类人,未来褚韶华也能加入进来和自己一起干事业。
如果闻知秋和夏初一样,也是一名底下党的话,他应该是能够理解夏初这种想法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闻知秋在得出是自己的情报害死了夏初的话,那他不会隐瞒真相,一定会跟褚韶华坦白真相。
因为他相信夏初的选择不会错,褚韶华如果知道夏初的身份和被害的真相,她一定会义无反顾地加入夏初,继续完成夏初没有完成的事业。
但事实是,闻知秋什么都没有跟褚韶华说,甚至连夏初死亡的真相都没有告诉褚韶华。
之所以不告诉褚韶华夏初死亡的真相,是因为他觉得是自己的失误害死了夏初,他害怕被褚韶华责怪。
如果闻知秋和夏初身份一样,褚韶华一定是可以理解闻知秋的,她不会责怪闻知秋的。
只有闻知秋是被人利用害死了夏初,他才不敢把真相告诉褚韶华。
其次,以闻知秋做生意的手段和能力,他如果是地下党的话,又怎么可能会犯下这种低级错误,害死夏初。
根据穆子儒的说法,很明显夏初是被人给骗过来的,夏初并不在名单里。如果夏初不去,那他就可以躲过一劫的。
闻知秋但凡有点地下工作的经验,都不可能识别不了这个陷阱,傻乎乎地让夏初去送死。
唯一的可能性,是闻知秋知道夏初的身份,他也很佩服夏初这样的人,愿意暗中帮助夏初。
而闻知秋的心思被有心之人给猜到了,利用他想要帮夏初的心思,不经意地让他知道了穆子儒他们要动手。
闻知秋以为自己得到的消息是真的,为了救夏初的同志,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听到的消息告诉了夏初。
夏初对闻知秋很信任,再加上当时情况紧急,根本没有时间再去核实消息的真假,于是就直接跑去了现场,被穆子儒给开枪杀害了。
最后,从预告来看,褚韶华得知夏初是被闻知秋从婚纱店叫走的之后,就质问闻知秋的身份。
但闻知秋并没有跟褚韶华解释什么,而是直接卖掉了闻氏大药房,离开了上海。
闻知秋如果真的有身份的话,他的去留应该也没有那么自由。至少对于当时的上海来说,闻知秋继续留在上海的作用,肯定是要大于离开的。
对于有身份的闻知秋来说,是有工作原则的,不可能因为感情而影响工作。
上级组织应该也没有那么轻易答应让闻知秋离开,闻知秋这属于是典型的逃避了。
从这三点来看,闻知秋其实没有特殊身份,他就只是一个有爱国之心的普通商人而已。
02 康二妞委身夏元夏元的药材,一直都是和东北的杨三爷合作的。
杨三爷是个很有气节的人,东北沦陷之后,杨三爷直接拒绝了和日本人合作,直接得罪了日本人。
没有了杨三爷的供货,夏元的药材便供应不上了。夏元却趁着杨三爷和日本人闹翻的机遇,主动找到了日本人合作。
夏元主动选择和日本人的合作,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做生意,毕竟他们开药铺的,如果没有了生药材的供应,药铺是很难经营下去的。
夏元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留条后路自保。当时的形势很不明朗,夏元也不知道最后哪方会获胜。
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到的办法,是哪边都不得罪。
夏元和日本人合作做药材生意,如果日后日本人输了,他最多也就被骂是唯利是图的商人。
而且当时的现状是,连南京都已经暗中和日本人合作了,夏元当然会觉得跟着上面走不会错。
但如果日本人赢了,夏元和日本人有了这层合作关系在前面,在日本面前也能有几分面子,不至于被清算。
甚至还可以借着这层关系,把夏家的事业做得更大,彻底打垮一直和自己作对的老海本土实力雄厚的田氏大药房等等。
夏元确实是老奸巨猾,靠着提前和日本人的合作,在上海的局势发生变化的时候,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
夏元自从上次康二妞主动帮他处理伤口之后,就一直对康二妞蠢蠢欲动,但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从上次被小五揭穿过去的事情之后,夏元发现康二妞是一个十分有主见、有态度的女孩子,而非是只要谁有钱就愿意跟谁。
夏元虽然对康二妞有好感,但是他只想和二妞玩玩,并没有离婚娶二妞的打算。
夏元知道,以二妞的脾气和做事风格,她是断然不可能心甘情愿地去做自己情人的。
尤其是还有褚韶华在,就算二妞对夏元有点想法,她碍于褚韶华的面子,也不可能去妥协的。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康二妞能够平安无事之上的。
如果当康二妞发现自己都活不下去了,那些脾气个性、做事原则立马就会被抛在一边。毕竟,活着才最重要。
夏元摸准了康二妞的性格,在康二妞被埋在废墟里面奄奄一息的时候,夏元及时出现救下了康二妞。
被救后的康二妞为了生存下来,直接选择委身夏元,做了夏元的情人。
二妞还是和褚韶华不同,她一次次地吃男人的亏,却又一次次重蹈覆辙,继续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男人身上。
如果说前面二妞被小五和穆子儒骗,是因为识人不清,那她这次主动委身夏元,做夏元情人,则是她彻底堕落,放弃自己,走向不归路的开始。
03 周燕没有死因为周燕的指控,差点害死了褚韶中和褚韶华兄妹。
还好最后宋萍了出来,说出了当晚的真相,救下了褚韶华和哥哥。
即便褚韶华被周燕害得这么惨,她也还是对周燕念了旧情,没有对周燕赶尽杀绝。
而且周燕不仅没有死,最后的结局应该还过得不错。
关于周燕的结局,剧里有两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褚韶华从哥哥那里得知当年在自己茶壶里面下药的不是陈二顺,而是周燕之后,就和康二妞设局让拆白党盯上了周燕。
其实以褚韶华的手段,她有的是办法让周燕神不知鬼不觉地死在上海,但是她没有这么做,而只是找了拆白党。
拆白党一向是骗财骗色,周燕的身价也就只有2000大洋,拆白党是不可能为了这么点小钱,背上一条人命的。
所以,那个拆白党应该只是骗走了周燕的钱,并没有杀害周燕。
其次,褚韶中没有在法庭说周燕给褚韶华下药的事实,而是选择事后只告诉褚韶华。
褚韶中得知是周燕举报了妹妹之后,他完全可以在法庭上把周燕下药的事情说出来,这样就算褚韶华救不出来,周燕也会受到惩罚。
但事实是,褚韶中宁愿自己站出来替妹妹顶罪,也没有把周燕供出来。
如果一开始褚韶中不供出周燕,是因为他也不知道褚韶华能不能找到证人,他是抱着自己被判死刑的心态去顶罪的。既然自己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所以不想再把周燕拉下来。
那后面褚韶华找到了宋萍作证,又在法庭上把当年的真相说出来,那褚韶中完全可以把周燕下药这件事情也说出来,而不是继续隐瞒。
褚韶中这么做,只能说明他还念周燕的好,还是舍不得把周燕给送进去坐牢。
褚邵中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他本性不坏,只是有些窝囊,而且还很念旧情。
周燕其实是很了解褚韶中为人的,知道他念旧情,所以她之前才敢那么肆无忌惮地算计褚韶华,就是算准了褚韶中不会拿自己怎么样。
当周燕被拆白党骗光了钱,在上海生存不下去的时候,她很有可能会回去祈州找褚韶中。
褚韶中本来就很容易心软,看在孩子和过去的情分上,多半也做不到真的对周燕完全不理,最后很有可能会选择收留周燕。
周燕经历了这次之后,应该也会认识到自己问题,会收心和褚邵中好好过日子。
04 结语一开始的时候,会埋怨褚韶华做事不够果断,尤其是对周燕。
正是因为褚韶华的一次次纵容,周燕才会那么得寸进尺,最后差点害死褚韶华。
但看到宋萍站出来为褚韶华做证,突然理解了褚韶华。
褚韶华在事业上确实是个有能力、有野心的人,但这并不代表褚韶华就不能是一个善良的人。
褚韶华的善良,也得到了很多回报。比如程辉、纺织厂女工、宋萍和华顺药铺的伙计等等。周燕只是个特例。
来源:犀利姐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