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友已经替他把演员安排得明明白白:宋祖儿拿锄头葬花,蒋欣甩着帕子喊“宝兄弟”,檀健次一袭红袍躲在屏风后哭。
“林黛玉=宋祖儿?
先别笑,87版当年也被骂成筛子。
”
刷到这条热搜的时候,正在地铁上,差点把豆浆洒旁边大哥鞋上。
郑晓龙要重拍《红楼梦》——七个字,比早高峰刹车还刺激。
网友已经替他把演员安排得明明白白:宋祖儿拿锄头葬花,蒋欣甩着帕子喊“宝兄弟”,檀健次一袭红袍躲在屏风后哭。
脑洞大得能塞下整个大观园。
先泼盆冷水:名单全是民间自制,官博安静得像被贾母禁言。
但不妨碍大家过干瘾,毕竟上一次全民给红楼选角,还是35年前。
那会儿陈晓旭被嫌“脸太圆”,欧阳奋强被嘲“乡土气”,结果呢?
一播就是封神。
所以今天的吵吵嚷嚷,不过是经典返场的固定节目,谁认真谁就输了。
可既然聊都聊了,干脆扒点干货——真让郑晓龙拍,他得先拆三颗雷。
第一颗,叫“黛玉滤镜”。
观众要的不是“弱柳扶风”,是“一开口就让你欠她五百两”的娇贵。
宋祖儿的问题是眼睛太亮,像刚充完电,没那股随时熄灭的丧。
反倒被忽略的陈都灵,线下生图里那股“风吹就碎”的劲,更像曹公笔下“从诗里捞出来的”姑娘。
只是她台词功底飘忽,得先过台词老师这关——87版黛玉每天练诗到半夜,才熬出那股“喘半口气”的韵。
第二颗雷,王熙凤的“辣”不能只剩高音。
蒋欣的华妃够跋扈,可凤辣子还要会算账、懂人情、眼皮一抬就能把丫鬟婆子收编。
赵丽颖近年演了不少“女高管”,眼里有算盘珠子声,但缺了点“未见其人先闻其笑”的爽脆。
真要二选一,不如让蒋欣减十斤、收三分狠,把“笑里藏刀”演成“刀口抹蜜”,才配得上“凤辣子”三个字。
最悬的是宝玉。
檀健次温润够,叛逆不足;陈哲远少年感满格,却像“会被爸爸拎去考科举”的乖娃。
别忘了,宝玉的“混”是内核:敢撕扇子、敢怼亲爹、敢把仕途经济说成“混账话”。
当年欧阳奋强能演活,靠的不是脸,是那股“骨子里厌世”的蔫坏。
放眼内娱,24岁以下男演员大多被综艺磨平了棱角,想找个“富贵闲人+叛逆份子”的混合体,难。
再说点冷的:87版开机前,全组封闭培训三年,琴棋书画全学,连走路姿势都按角色分。
今天谁肯?
流量档期按小时算,剧组等不起。
郑晓龙再牛,也得向资本低头。
到时候“黛玉”轧着三部古偶,“宝玉”中途去录选秀,画面一穿帮,再精致的服化道也救不了。
所以啊,围观群众与其吵谁演,不如盯死一件事:郑晓龙敢不敢像当年王扶林一样,先办一年“红楼学习班”,把演员扔进大观园,让角色长在他们身上。
要是真做到,就算最后选了十八线新人,也大概率真香;若还是“快餐式”开机,就算集齐顶流,也只能收获一部高清PPT。
经典最怕的不是翻拍,是“只拍不翻”。87版之所以无法超越,不是演员不可复制,是那股“把命豁给角色”的疯劲,今天没人敢赌。
网友吵得越凶,越说明大家心里门儿清:红楼不是古偶,是青春里的一场大病,得真病过,才能演。
地铁到站,热搜还在更新。
随手留言一句:“别急着骂,先让子弹飞三年——万一郑导真把演员关进园子读诗,到时候记得给今天的自己打脸。
”屏幕暗下去,耳机里正好放到《枉凝眉》。
突然想,要是新版真扑了,至少它提醒我们:原来35年过去了,我们还是忘不了那棵绛珠仙草,那块无才补天的石头。
来源:活泼香瓜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