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隔多年,《亮剑》李云龙的热度只增不减,很多人都说他的原型是王近山将军,笔者每年都会重温《亮剑》好几遍,原本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但如今了解了另一位将军的革命故事,才恍然大悟,李云龙的原型应当是他,本文将列出不容置疑的铁证——
时隔多年,《亮剑》李云龙的热度只增不减,很多人都说他的原型是王近山将军,笔者每年都会重温《亮剑》好几遍,原本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但如今了解了另一位将军的革命故事,才恍然大悟,李云龙的原型应当是他,本文将列出不容置疑的铁证——
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黑土地上有一个让敌人怨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的主力纵队司令员——刘震!
在红军时期的一次夜战中,还是排长的刘震,在战斗中因杀红了眼,不小心把背着的一袋银圆给弄丢了。当时红军本就缺钱少粮,弄丢了银圆还得了,上级领导盛怒之下,就撤了他的职,罚去炊事班背锅。
上级领导如此惩罚刘震,一是做做样子,二是让他长长记性,并不是真的要将他拿下,因他太能打仗了,可是领导们的宝贝疙瘩,所以不打仗的时候就让他到炊事班去背锅,要打仗了又他回去当排长。
刘震被罚背锅这件事,和《亮剑》中李云龙在擅自调动部队攻打平安县城后,遭旅长骂,要罚他去炊事班背大锅的情节一模一样,而且李云龙也绘声绘色地给旅长讲了自己在长征时,因犯错误被罚到炊事班背锅的趣事。这一桥段,足以证明李云龙的原型是刘震将军。
有读者会问:在战争年代,有不少有性格的将军都因一些特殊原因,被上级领导撤职罚到炊事班背过锅,例如有些旋风司令的开国上将韩先楚,难道仅凭一个背锅的经历就能断定李云龙的原型是刘震将军吗?
当然,笔者搜集的铁证可不止这一点!
刘震将军是原红25军75军225团的。长征途中,徐海东指挥后卫团打阻击被包围,他骑匹白马,眼看被敌人追上了,情况非常凶险。
那时,韩先楚是营长,刘震是营政委,两人一挺机枪轮换着打,掩护徐海东冲出重围。又你帮我,我帮你,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赶上队 伍 。
这次战斗,与《亮剑》开篇的苍云岭突围战很相似。李云龙端着机枪,带领新一团掩护师部和野战医院转移后,被日寇精锐坂田联队围困于苍云岭,经过血战才杀出一条生路,可在得知营长张大彪等人因负伤,仍被鬼子围困时,他不顾自身安危,二话不说就又冲了回去,最终将张大彪等人从鬼门关救了回来!
李云龙此举看似莽撞,但背后是对战友的情义担当,他从不丢下任何一个弟兄,哪怕对方只是一个小兵,这与刘震将军的作战哲学如出一辙——战友的生命高于自己的生命!
这也是李云龙的原型是刘震将军的铁证之二!
1955年授衔时,刘震上将,当初的老班长陈先瑞却是中将,这差别还是很大的!
陈先瑞中将佯装生气地说:“我这个班长是中将,我手下的战士是上将, 这兵叫我怎么带?”
刘震上将说:“什么这将那将,战士到了什么时候了得听班长的。”
正如“天王老子都不怕”的李云龙被贬到被服厂当厂长,后因战场需要他出任独立团团长时,他正牛哄哄的骂骂咧咧,要拒绝接受命令时,旅长破门而入,一声“李云龙”就让他立马换了一副嘴脸,乖乖的听话。
诚然,李云龙在剧中有主角光环,是打仗的一把好手,而且还桀骜不驯,但对于自己老首长是非常敬重的,就连缴获的一个骑兵营的装备,在被旅长“打劫”时,他虽心疼,但也没有二话。这与刘震将军对于军衔没有自己高的老班长,依旧敬重的纯粹的革命情谊是一样的!
这就是李云龙的原型是刘震将军的铁证之三!
“跟他打仗心里有底”。
当年四野2纵的老兵们都这么讲。
秋季攻势中,2纵主要任务是在四平附近钳制新1军。
此前2纵的一篇力作,是夏季攻势的一仗——怀德、大黑林子歼灭战。
5月的吉林,春寒还带着一股逼人的气势。清晨站在旷野里,脊背一会儿就凉嗖嗖的了。
怀德镇像个掺了些高粱面的窝头,隆起潮润的黑土地上,城墙上明碉累累。城脚下蝉堡重 重,一道宽8米左右,深3米左右的外壕,环绕着城墙。壕外屋脊形铁丝岗和鹿砦,层层叠叠。周围一马平川,只在西南角有道雨裂沟伸到城下。沟旁灌木丛生,光秃秃的枝条上,鼓着淡绿色的叶苞 。
突破口,主攻方向,钳制方向。兵力配置,主攻方向绝对优势兵力,一梯队,二梯队,预备队。 炮兵阵地,纵队炮团和各师炮营及各团炮兵,全部使用在主要突破点上。
对一个久经战阵的将军来说,当敌情和地形地物尽收眼底时,脑海里就会像电子计算机屏幕一样,随之闪现出各种克敌方案和数据,而胜利了就在此刻同步前进了。
别看刘震打完仗就回哈尔滨,把部队扔给政委吴法宪等人,像个“甩手掌柜”,打起仗来可是半点不含糊。更何况这是黑土地的反攻第一仗。就像一场篮球赛,一开始能否压住对手,一出手就投进三分球,还是被人连夺篮板球,事关全局,非同小可。
5月17日黄昏,怀德还未打响,城南十里堡方向枪炮声骤起。长春新1军四个团援兵,被早已等在那里的1纵和独1师阻住了。接着,大黑林子地区又枪炮声大作,5师和从四平出援的71军两个师又打响了。
来得正好。
激战一夜,怀德守军新1军新30师90团和保安17团大部被歼。残敌退灶城东关帝庙和大烧锅院内,拼死抵抗,不断打信号弹呼叫救兵。
这时,林彪命令独1师单独阻援,1纵迅速南下大黑林子,与2纵围歼71军主力。
这实在是节骨眼儿上的一招妙棋,如果攻占怀德再调兵打援。71军失去目标会拔脚溜掉, 结果吃小鱼丢大鱼。现在小鱼把大鱼粘住也靠不扰,不能溜,大鱼小鱼一锅烩。
林彪在双城踱得有板有眼有章法,还要前线指挥员打得有板有眼有章法。
黑土地上夏季攻势以后,有些战斗就是由于前线指挥员未能完成林彪意图,而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刘震留下部分兵力围歼残敌,以主力迅速南移截断71军退路。结果,守敌的援敌全成了瓮 中之鳖。
反攻第一仗,前线主要指挥员刘震,功不可没。而且,他从始至终都有些超乎寻常的勇气与决断,能够精准把握战机,通过打破敌人的节奏来掌握主动权。
《亮剑》中李云龙指挥“李家坡之战”也是如此,当时山崎大队抢先占据高地有利地形,料定我军只会从下到上佯攻,所以有恃无恐,觉得自己才是把控战场节奏的主宰者。
先期负责冲锋的772团的确就是使用常规方法进攻,所以才多番冲锋后仍久攻不下,伤亡惨重,最终直接被旅长给撤了下来,换李云龙团上!
李云龙早就想好计策:必须要先打破敌人的节奏,先用挖壕沟的方式接近敌人,然后用手榴弹密集轰炸解决战斗!
接受作战任务后,李云龙立即开始率部 “土工作业”逼近,然后“奖赏”了山崎大队“3600颗手榴弹”, 全歼山崎大队。
此战充分展现了李云龙的战术创造力,通过土工作业逼近的方式,打破了敌军的节奏,最终实现全歼敌人目标,为之前苦战的兄弟部队报了仇。
因此,在作战中总能打破常规,在绝境中打出气势,用智慧扭转战局。也是李云龙这个人物与刘震将军的相似之处。
一言以蔽之,“不跟敌人的节奏走”,掌握战场主动权,就是李云龙的原型是刘震将军的铁证!
老兵们都说:战争年代摊上个能打仗的指挥员,那是福气。东南西北,甩开膀子打就是了。打胜仗,少流血,还能学到许多本事。否则,你就跟着窝囊去吧,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纵观李云龙这个人物在剧中的表现,再来结合刘震将军的战斗经历,难道还不足以证明李云龙的人物原型就是刘震将军吗?
来源:33年老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