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完播,剧中人物命运各异,重温东北抗联烽火岁月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5 17:27 2

摘要:该剧以东北抗联艰苦抗战14年为背景,将鲜为人知的抗联精神,以多角度叙事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归队》播放量达7.7亿次,网友评价:“唯一含泪看完的抗战剧。”

该剧以东北抗联艰苦抗战14年为背景,将鲜为人知的抗联精神,以多角度叙事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让除东三省及北方大部分地区之外的观众,了解到在白山黑水之间,还有许多坚决抵抗日寇侵略的英雄们。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东北抗联”!

《归队》大结局中,只有汤德远、万福庆和高云虎三人,最终实现了“归队”的心愿。

但他们代表了抗联先辈,在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坚决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的顽强信念。无数

践行了“只要打不死,那就打不散”的承诺,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东北抗联

1931年9月18日,驻扎在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趁月黑风高前往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蓄意炸毁其中一段铁轨。

然后,嫁祸给驻守在该路段的东北军,最终因张学良误判并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导致东北地区沦陷。

历史书上将这次事件称作“奉天事变”或“柳条湖事件”,即大家熟知的“九一八事变”。

自此之后,东北地区约3000万人口,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在长达14年间,日军制造了数不清的惨案,预估平民死亡总数达数十万。

在日寇铁骑践踏东北、生灵涂炭之际,生活在白山黑水的普通民众和部分东北军官兵,自发的组成了多支抗日武装。

包括东北义勇军、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抗日同盟军、抗日救国军等,人数多达30余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字是指14年间陆续参加和阵亡的抗日英雄们。

起初,东北地区因为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指挥作战能力,在同装备精良、补给充足的日军作战时,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1936年2月,我党领导的满洲省委将多支抗日武装整合在一起,将其组建成一支约3万人的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

在东北军主力执行“不抵抗”命令入关后,东北抗联打响了抗战第一枪,成为了东北地区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

当时,驻扎在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号称“百万大军”,而东北抗联总兵力仅有区区3万人左右。

抗联战士凭着一腔爱国热忱,以顽强的意志力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坚持和日寇打了整整14年,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日本关东军为了剿灭东北抗联,断绝抗联战士和百姓的联系,继而切断他们唯一的后勤补给,大力推行“归屯并户”政策

将百姓迁移至指定场所,实施统一、高压监管。背后是无数东北百姓的血泪,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了抗联的后路。

二、抗联缩影之《归队》

1940年,东北抗联在和日寇展开多次惨烈的战斗后,出现了严重伤亡和非战斗减员。

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东北密林中,抗联战士在没有冬装、缺医少药和断粮的威胁下,仍然坚持和日军作战。

最终,3万人仅剩下不足千人,只能跨越国境线进入苏联境内休整。

但东北抗联的战士们从未改变抗击日寇的决心,心中有一个永远无法磨灭的信念:“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电视剧《归队》以一支被日军打散的东北抗联小队为背景,每个人都将“归队”当做使命,目的是继续战斗下去,直至将日寇赶出中国。

排长鲁长山外号“老山东”,他是这支小队的领导,更是队伍中每个抗联战士的主心骨。

老山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归队”的承诺,为此他放弃了老婆孩子热坑头的安逸生活,义无反顾的走上了集结队伍之路。

本着手下的兵一个都不能少的初衷,老山东踏上了寻找幸存战友的征程。

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对小贵念念不忘,临终遗言:“要是小贵儿在就好了。”

最终,老排鲁长山倒在了班长汤德远的怀中牺牲了。而汤德远也在历尽坎坷、饱受折磨后重新归队。

这支因日军围剿而被打散的东北抗联小队,虽没有人为他们吹响“集结号”,但松林镇的“八棵松”却是他们通往理想和信念的灯塔,

鲁长山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只要打不死,那就打不散”的抗联精神。

即便当时的东北抗联孤立无援,同时又遭受到了日军的严重破坏,但他们扔坚信“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高云虎、万福庆的遭遇也非常令人唏嘘。福庆曾和汤德远一起被抓进劳工营,历尽九死一生才成功逃脱。

即便遭受了太多的挫折和磨难,但福庆从未放弃找归队的信念,始终将排长的教导铭记心间。

《归队》中的“小贵儿”让很多观众看后为之落泪,他作为地主家的儿子,完全可以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但在那段令人生畏的烽火岁月中,田小贵却主动放弃了优越的生活,跟随排长踏上了一条抗日之路。

小贵儿的思想觉悟非常高,他不仅自己投身于抗联,还将护院的家丁一起带到了上山,充实抗联小队的实力。

但当时东北地区的抗战环境和斗争残酷成都远超想象,而像田小贵一样支持抗联、坚决抗战到底的抗联战士比比皆是。

可惜的是小白马、兰花等一众抗联小队成员,在渡江时惨死在日军的炮火之下。

被炸晕后的田小贵也没有成功渡江,最终因叛徒出卖被抓进了“731”,成为了第490号“马路大”。

川野苍介为了彻底打垮田小贵的意志,给他注射了成瘾性毒品“帕飞丁”。

在药物的控制下,田小贵成为了日军的傀儡,做出了意志无法控制的“背叛”行为,甚至因此害死了老排长鲁长山。

田小贵的悲惨遭遇,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东北地区抗战的复杂性,也解释了抗联出现大量叛徒的原因。

当时,很多人都因为无法忍受极端环境的折磨,以及日军的围剿和屠杀,最终沦为了可耻的叛徒。

回过头来再说一下抗联小队二班长汤德远,相比于田小贵而言,他的遭遇更为曲折。

汤德远在抗联小队被日军打散后,一直都想前往松林镇的“八棵松”,刻下自己的代号“九”,完成老排长的归队召唤。

但不幸的是汤德远先后两次被抓,头一次是和万福庆一起被抓入大秃岭子劳工营。

后来,在同村发小肖铁林的帮助下逃出劳工营。时任伪军搏虎团团长的肖铁林,依靠谄媚日军暗中捞油水。

可谓“成也肖铁林、败也肖铁林”,汤德远第二次被抓和肖铁林的暗箱操作有直接关系。

为了收服汤德远这匹野马,肖铁林用了一招苦肉计,将汤德远关入大牢折磨了一年多。

然后,肖铁林再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让汤德远对他感恩戴德、鞍前马后。

肖铁林认为这样才能彻底摧毁汤德远的抗日意志,殊不知老汤血管中流淌的抗日热血从未冷却。

即使表面上看起来,老汤和肖铁林蛇鼠一窝、沆瀣一气。

还依靠这位“哥哥”成为了“天天好大酒楼”的掌柜,但老汤内心还是一位抗联人。

有人看过《归队》后,认为肖铁林是潜伏者,因为他曾营救汤德远、支持过抗联。

殊不知这些根本无法抹去肖铁林身上的汉奸污点,只能说这个人藏得很深。

当然,要说老汤一点动摇都没有也不现实。直到川野仓介掐死了他的儿子嘎牙子,外加老排长死在了他的怀中,才让他重拾抗联血脉。

其实,抗联小队中每个人的经历都无法复制,老排长、小贵儿、福庆、云虎和老汤等,他们的经历就是一部“东北抗联史”的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高云虎的经历也十分传奇。他和福庆前往松林镇等待鲁长山期间,曾被抓到老金沟淘金。

这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黑金矿,在喜欢吃“人头饼”的游世龙带领下草菅人命、无恶不作。

游世龙是日本开拓团成员,他伪装成棺材铺老板,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听二人转,听到起劲时自己也会上台唱两嗓子。

高云虎在金把子、泥鳅等人故意制造的塌方中幸存下来,被松林镇“夜来好”酒家的老板娘大阔枝所救。

二人日久生情,最终上演了一段生死之恋。

后来,鲁长山找到高云虎和万福庆之后,云虎没有被儿女情长羁绊,跟随老排长再度踏上了归队之路。

三、东北抗联获得正名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讲话中提到,“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战的起点。

2017年,教育部正式提出教改意见,同年春在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

此后,全国范围内的抗战馆在举办各种展览时,将“14年抗战”的概念固定下来。

这也使得国人逐渐意识到了,抗日战争是14年,而不只是8年。

东北抗联在一无援军、二无后勤补给,同时又缺医少药、武器落后的前提下,在白山黑水的冰天雪地中孤军奋战14年。

《归队》中所体现的只是东北抗联的一个缩影,很多观众都是一边流泪一边追剧。

他们从电视剧中感受到东北抗联精神的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了日军的残忍。

可以说自“九·一八”开始,东北的热血男儿便拿起武器,打响了抗战的第一枪,同时也点亮了那个热血沸腾的烽火年代!

结 语

只要我们不忘记,抗联英雄将永远活在每个人的心里,抗联精神也会被一代又一代的子孙所铭记和传颂。

至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重温东北抗联的烽火岁月,不禁感慨:他们这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唯一的心愿就是让后人过上好日子。

我们一定要珍惜得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为祖国强大、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均参考、引用权威资料及可靠信息源,结合个人观点创作的『原创文章』,文末已标注文献和资料来源。

来源:红衣史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