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沉舟把龙袍披在身上那一刻,全江湖都以为他是皇后嫡子,结果剧本翻页,血缘栏里写着:生父燕狂徒。
李沉舟把龙袍披在身上那一刻,全江湖都以为他是皇后嫡子,结果剧本翻页,血缘栏里写着:生父燕狂徒。
这一行小字把权力帮十年“皇家营销”撕成碎纸,也顺带把观众的脸打肿——原来高贵身世也能像拼多多链接,点进去全是山寨。
剧组为什么敢在身份上做手脚?
答案在数据里。
原著党只占播放量的18%,剩下82%是第一次听说“神州奇侠”的短视频用户。
他们记不住复杂门派,却能一秒get“私生子逆袭”的爽点。
平台算法监测到“私生子”关键词停留时长比“皇子”多7秒,编剧立刻加戏,把燕狂徒从背景板抬成亲爹,顺带给李沉舟补了一场“跪祠堂”哭戏,单条预告冲上热搜第一,播放破三亿。
流量到账,谁还管逻辑?
燕狂徒更赚。
原著里他出场三章就跳崖,连全名都没留下,现在摇身一变成“战力天花板”,还绑定张三丰原型,海外版权多卖十个国家。
制作方放出风声:第二季拍他青年版,演员未定,先P了一张白发骑马图,24小时全网转发八十万,代言费直接翻十倍。
一个死人被剪成摇钱树,资本连棺材板都不放过。
萧秋水被改得更狠。
原著他吞无极丹后选择散功,把兄弟放第一,江湖放第二,剧里却被穿书者逼到黑化,一剑劈了唐老太太。
黑化理由不是仇恨,是“300年内力必须用完,不然观众嫌拖沓”。
平台数据告诉编剧:角色黑化当天,弹幕量增加五倍,付费率提高12%。
兄弟情义值几个钱?
会员拉新才是硬指标。
穿书者萧开雁的算盘也打得精。
原著里他只是个早死的二哥,剧里给他“预知剧情”外挂,让他提前埋伏笔、改结局。
为什么?
因为“穿越”是去年网文TOP3标签,自带搜索流量。
剧组把萧开雁写成嫉妒主角的打工人,白天装兄弟,晚上改剧本,社畜观众瞬间代入,弹幕刷满“世另我”。
角色完成从背景板到共情符号的升级,演员微博一周涨粉五十万,商务接到手软。
量化功力同样是为了“看得懂”。
原著写“剑意如长江大河”,观众一脸懵;剧里直接字幕“60年功力”,大爷大妈也能比较“李沉舟比萧秋水少20年”,吵架有抓手,话题有热度。
温瑞安批评“太玄幻”,制作组转头把锅甩给“年轻观众需求”,顺带放出“张三丰参考”的史料截图,证明自己“有考据”。
一套组合拳,争议变宣传,免费热搜到手。
权力帮原型被说成明教,也是精准踩点。
明教在武侠剧里自带“起义”滤镜,观众一听就想到“朱元璋翻身”,立刻把李沉舟的篡位脑补成“底层逆袭”,私生子身份反而成了“被压迫者”徽章。
历史梗+武侠壳,审查好过,话题好炒,周边好卖,一鱼三吃。
所有改动背后只有一条主线:把复杂原著切成短视频也能看懂的标签。
身份反转、黑化、穿越、量化战力,每个点都能在十五秒内讲清,方便二创剪辑,方便算法推荐。
至于是不是毁了原著,平台不关心,他们只关心“完播率”和“拉新率”。
观众骂得越狠,数据越漂亮,第二季广告已经提前售罄。
戏播完,李沉舟站在山顶喊“我到底是谁”,弹幕飘过一行字:你是流量亲儿子。
燕狂徒在回忆里冷笑,萧秋水在黑暗里拔剑,穿书者继续敲键盘改命。
只有观众被留在原地,才发现自己花的会员钱,买的是编剧提前写好的耳光。
下次看到“皇子”标签,你还敢一秒相信吗?
来源:时髦旭日q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