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短视频刷到一条剪辑,画面里一个穿校服的男生把篮球砸向镜头,下一秒切到十年后他西装革履站在发布会舞台。
刷短视频刷到一条剪辑,画面里一个穿校服的男生把篮球砸向镜头,下一秒切到十年后他西装革履站在发布会舞台。
弹幕飘过一句“这剧把青春拍成了回旋镖”,手指就停住了。
《灼灼韶华》这名字起得挺大,但内核其实很小:一群县城高中生怎么把“不甘心”熬成“敢”。
没有滤镜下的北上广,操场是开裂的,宿舍墙皮掉渣,老师骂人的方言比台词还密。
可偏偏就是这些土味场景,把30岁+的观众按在地上摩擦——原来我们当年那点破防,剧里都记得。
最戳人的是第三集。
女主偷偷把竞赛报名表塞进男主书包,镜头没给煽情配乐,只有纸页摩擦的沙沙声。
后来男主落榜,女主在楼梯口递给他一瓶冻成冰坨的矿泉水,说“明年再砸回来”。
弹幕突然安静,大概都在找纸巾。
这种“不安慰”的安慰,比一百句“加油”更像青春本身:疼,但不说破。
导演显然懂“遗憾美学”。
校服的袖口永远卷得不对称,黑板报总有错别字,连天台告白都卡在熄灯铃响。
可正是这些毛边,让“后来”更有重量——十年后同学会,当年最混的小胖成了物流老板,端着酒杯说“我当年就想赢一次”,声音还是发抖。
有意思的是,剧里没出现一个“成功学”镜头。
没人考上清北,没人逆袭上市,最出息的那个不过开了家修车铺。
但屏幕外的成年人却看红了眼:原来我们耿耿于怀的,从来不是“没成为谁”,而是“没把18岁那口气喘匀”。
现在更新到18集,弹幕开始玩梗“建议把剧名改成《我那不争气但够炽热的青春》”。
挺好。
毕竟能让我们边笑边骂“这拍的不就是我”的剧,这两年真不多了。
最后留个小钩子:如果给18岁的你递一瓶冻成冰坨的水,会说啥?
来源:正能量风铃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