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猫眼认证的播出10天有效播放量破7亿、连续10天登顶剧集热度榜,成毅饰演的萧秋水角色热度在爱奇艺破2亿。
要说最近新的流量密码,吐槽成毅的新剧《赴山海》,绝对榜上有名。
《赴山海》剧集播出初期,凭借成毅的流量和《莲花楼》积累的热度,迅速登上热搜。
猫眼认证的播出10天有效播放量破7亿、连续10天登顶剧集热度榜,成毅饰演的萧秋水角色热度在爱奇艺破2亿。
单看数据可能不少人都有疑问,这也能叫“扑”?流量不是挺好的?
然而随着剧集内容的推进,观众的负面评价迅速堆积,剧情套路、制作粗糙、镜头穿帮等问题频频被网友吐槽,甚至连“洞洞鞋穿帮”这样的细节也被翻出来进行集中讨论。
与剧集热度形成对比的是,《赴山海》的口碑逐渐下滑,在豆瓣、微博等平台上遭遇大量差评。
一时间“成毅演技退步”甚至“演员带资进组挤占制作成本”等争议浮出水面,对许多观众来说,这似乎是成毅“扛剧能力”遭遇考验的关键时刻。
但就在争议尚未平息之际,成毅的新项目消息传来。
据业内消息成毅将主演爱奇艺S+级别古装剧《两京十五日》,该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小说,由张黎执导,林更新搭档出演,目前已到了进组定妆阶段。
那么,在剧集口碑翻车的情况下,成毅为何还能获得平台重磅资源?
对于不少观众来说,剧集的表现直接影响对演员的评价其实很正常,《赴山海》播出后,关于成毅演技的争议也迅速升温。
许多自媒体博主和剧评人开始系统性分析成毅的表演方式,指出其表情管理、情绪节奏与角色匹配度存在问题。
更有网友认为成毅应为剧集口碑下滑承担一定责任,毕竟作为男主角,他是观众关注的核心人物,也是剧作质量评估中最直观的参考之一。
再加上《赴山海》被定义为S+制作,资源配置并不低,演员表现自然会被放大审视。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剧集的整体完成度并非由演员单方面决定,从剧本、导演、剪辑到后期,每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成片质量,镜头穿帮、服化道粗糙等问题,本质上属于制作层面的失误,演员很难独自承担全部责任。
《赴山海》虽然口碑遇冷,但其热度、讨论度和商业价值依旧不低,成毅作为主演,在剧集播出期间持续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抖音话题“#赴山海口碑回升”热度上涨,微博相关词条多次冲进热榜前列。
甚至在剧集播出第二周,满小饱、丸美等品牌还追加了投放合作,这些品牌在投放决策中,显然是基于内容热度和演员带货力做出的判断。
这说明即使口碑存在问题,成毅个人的流量和舆论话题度依然具有强大的转化能力。
这“一套”是不是有点熟悉?
杨洋主演的《我的人间烟火》也曾经历类似路径,剧集开播即遭遇大面积差评,但依靠杨洋本人的流量,依旧完成了商业价值的基本盘。
不同的是杨洋在剧集播出后的“冷静期”相对较长,而成毅几乎无缝接入新剧,这种速度的差异本身就说明了平台对流量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上半年,网络上传出一份所谓“六大单人过会保障演员”名单,引发业内关注。
所谓“单人过会”,指的是演员凭借其个人影响力就能推动剧集通过平台立项,无需依赖搭档、IP加持。
这六位演员包括刘亦菲、赵丽颖、杨紫、胡歌、张若昀和肖战,均在过去几年中凭借多部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市场号召力。
虽然成毅尚未进入这份名单,但其手握《莲花楼》《赴山海》《两京十五日》三部S+项目,接剧节奏紧凑,说明其在平台方眼中的“抗风险能力”仍被看好。
如今演员的价值评估已不再由单一维度决定,流量、演技、招商能力、话题强度都是综合考量因素。
在这个逐渐精细化运作的行业体系里,“扛剧”不再只是演员的标签,而是平台、资本、市场共同押注的结果。
谁能持续稳定地产出内容、制造话题、吸引品牌,谁就能在激烈的剧集竞争中站得更稳、走得更远。
来源:时光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