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甄嬛传》的后宫,从来都是一场以出身为筹码的博弈。有人手握将门光环,有人背靠世家势力,而安陵容与叶澜依,却同是握着“烂牌”入宫的女子——一个是县丞之女,家世微薄到在秀女堆里都不起眼;一个是驯马女出身,连太后都直言“不如辛者库贱奴”。
《甄嬛传》的后宫,从来都是一场以出身为筹码的博弈。有人手握将门光环,有人背靠世家势力,而安陵容与叶澜依,却同是握着“烂牌”入宫的女子——一个是县丞之女,家世微薄到在秀女堆里都不起眼;一个是驯马女出身,连太后都直言“不如辛者库贱奴”。
可正是这两张看似同样窘迫的牌,却被她们打出了截然不同的结局:安陵容拼尽全力往上爬,却始终活在他人的轻视与踩踏中,最终落得个自尽的下场;叶澜依带着一身桀骜闯入深宫,除了齐妃曾鲁莽送过一碗九寒汤,竟无人敢轻易招惹。这悬殊的命运背后,藏着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更是“廉价感”与“自我价值”的鲜明对抗。
先看安陵容,她的一生仿佛都在“自我贬低”的泥沼里挣扎。初入宫时,她穿着素净的衣裳站在一众华服秀女中,连抬头与人对视的勇气都没有。好不容易被皇帝翻了牌子,她却紧张得浑身发抖,连基本的侍寝礼仪都做不好,最终被太监原封不动地送回碎玉轩。
那晚之后,她躲在被子里偷偷抹泪,心里想的不是“如何改进”,而是“我果然不配”——不配得到皇帝的恩宠,不配站在这富丽堂皇的宫殿里。
后来与甄嬛、沈眉庄交好,她本该在这份情谊里找到些许安全感,可内心的自卑感却让她处处敏感。看到甄嬛与淳儿相处融洽,她不会觉得是少女间的投缘,反而会暗自揣测:“她们出身差不多,都是大家闺秀,自然更合得来,我这样的人,终究是融不进去的。”
这种“不配得感”像一根刺,扎在她心里,让她始终无法平视自己,更无法平视他人。
为了摆脱这种“不配”的处境,安陵容开始拼命寻找“靠山”。她先是依附甄嬛,后来又转头投靠皇后,甚至不惜伤害昔日姐妹,学调香、练冰嬉,把自己变成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
可即便偶尔得到皇帝的青睐,她也从未真正自信过——得宠时,她怕“这份恩宠早晚要失去”;失宠时,她又认定“果然是我不够好,才留不住皇上的心”。她总觉得自己的人生是“被迫”的:被迫入宫,被迫争宠,被迫做违心的事,可她从未想过,这些“被迫”的背后,是她自己一次次放弃了“选择自我”的权利。
她把所有的价值都寄托在他人的认可里,把尊严拴在皇帝的恩宠与他人的眼光中,最终活成了连自己都讨厌的样子。哪怕后来她凭借手段坐上了妃位,在后宫依旧没有立足之地——皇后利用她,其他嫔妃轻视她,连身边的宫女都敢在私下议论她的出身。
一旦她失势,那些曾经被她压制过的人,便会一拥而上,把她踩得粉身碎骨。她一生都在“争”,却从未争到过“自我”,最终只能在绝望中饮下毒酒,结束这可悲的一生。
再看叶澜依,她的出身比安陵容还要低微。入宫前,她只是圆明园里的驯马女,每天与马为伴,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若不是皇帝偶然见了她驯马时的飒爽模样,强行将她纳入后宫,她或许一辈子都不会踏入这红墙之内。
入宫对她而言,不是“福气”,而是禁锢——她心里装着果郡王,这份突如其来的恩宠,于她而言不过是枷锁。苏培盛说“封为答应是你的福气,不然得从官女子做起”,可她听了这话,脸上没有半分喜悦,反而满是不屑;太后嫌她出身卑贱,劝皇帝“少去她宫里”,她也毫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
在后宫里,她从不因自己的出身而自怨自艾。其他嫔妃穿着华丽的宫装争奇斗艳,她却常是一身劲装,连行礼都带着几分漫不经心;皇帝想让她承宠,她却直言“臣妾身子不适”,丝毫不给帝王面子;面对其他嫔妃的试探,她更是毫不客气,一句“管好你自己”便堵得对方哑口无言。
众人都说她“桀骜不驯”“性子孤傲”,可这份“孤傲”,恰恰是她为自己筑起的保护墙——她明确地告诉所有人:我不好惹,我的底线不容触碰。
她从不把“恩宠”当回事,更不把“他人的眼光”放在眼里。齐妃因为嫉妒,让翠果给她送九寒汤,想害她失去生育能力,她得知后,没有像安陵容那样忍气吞声,而是直接找到皇帝,把事情闹大,不仅让齐妃受到了惩罚,更让后宫所有人都知道:欺负叶澜依,没有好下场。
她的人生,除了“入宫”这件事无法自主,其余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选择——她选择不讨好皇帝,选择不参与后宫争斗,选择守护自己心里的那份执念,哪怕这份选择会让她得罪权贵,甚至引来杀身之祸,她也从未动摇过。
安陵容与叶澜依的命运对比,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自我价值认知”对人生的影响。安陵容总觉得自己“廉价”,所以她拼命想抓住外界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却最终被这些东西反噬;叶澜依从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所以她能守住自己的底线,活出自己的棱角,哪怕身处泥沼,也能保持一份清醒与骄傲。
其实,对每个女孩而言,出身就像我们无法选择的“初始牌面”,有人拿到好牌,有人拿到烂牌,但这并不意味着结局已定。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原生家庭、外貌和社会地位,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看待自己——是像安陵容那样,把自己的价值寄托在他人的认可里,在自卑中迷失自我;还是像叶澜依那样,认可自己的价值,守住自己的底线,在复杂的环境里活出自己的态度。
真正的“贵”,从来不是靠出身和外界的光环堆砌起来的,而是源于内心的自信与清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不因为他人的轻视而否定自己,不因为处境的艰难而放弃自我。
只有当我们真正学会爱自己、认可自己时,才能在人生的牌局里,无论拿到怎样的牌,都能打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来源:小林林林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