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咱们来聊一部让我“勇敢点开,惨烈退出”的新剧——《赴山海》,这剧原本没啥水花,结果靠剧外各种“离谱名场面”强势出圈:主演让观众“看剧要专心”,台词像听力题,穿帮镜头堪比搞笑合集。一时间,观众从“围观”变成“围剿”,甚至还有人说:这剧是今年最大的乐子来源。
今天咱们来聊一部让我“勇敢点开,惨烈退出”的新剧——《赴山海》,这剧原本没啥水花,结果靠剧外各种“离谱名场面”强势出圈:主演让观众“看剧要专心”,台词像听力题,穿帮镜头堪比搞笑合集。一时间,观众从“围观”变成“围剿”,甚至还有人说:这剧是今年最大的乐子来源。
可一旦你真的点进去看几集……保准你像我一样,光荣“受伤退场”。
《赴山海》号称改编自武侠大师温瑞安的小说《神州奇侠》,听起来来头不小,毕竟温瑞安可是与金庸、古龙齐名的新武侠“五大家”之一。但看过之后你会发现,这剧和“武侠”几乎没啥关系。
首先,画面像影楼写真、打戏像仙侠剧跑马灯特效,根本不是武侠该有的质感。再说设定,主角是个现代写网络武侠小说的青年,因为用AI改编原著太离谱,结果触发系统Bug,穿到了小说里,成了男主“萧秋水”。
听着挺带感吧?但剧情展开完全抓不住“现代人穿古代”的趣味点。主角既没搞笑吐槽,也没带来现代视角的反差,只是一个“鬼鬼祟祟”的工具人,打斗不燃、设定不吸引、节奏还慢得要命。看了几集后就一个感受:无聊到窒息。
更离谱的是,原著讲的是一个少年惨遭灭门、经历磨难最终成长为一代侠客的故事,充满了“血与痛”的成长线。而剧版却硬塞“爽文”套路,主角想开挂、想一步登天,连主线任务都嫌弃“太难”。
这样的改编,别说致敬武侠了,简直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典范。
剧情已经够一言难尽了,演员表现更是雪上加霜。
成毅在剧里的表演可以说是“面瘫式演技代表”:惊讶、开心、紧张、悲伤,每种情绪都像复制粘贴。比如主角发现死去的母亲在书中复活时,他的表情比我们平时看电费账单还淡定……
体态也毫无“侠气”,走路咯噔、打斗没气势,整组“少年四少侠”看上去更像景区古装NPC组团营业。和反派对战时,观众甚至分不清谁才是主角。
但最要命的,是成毅的台词。黏糊气虚、语调混乱,网上甚至流行起“成毅台词听力挑战”——不开字幕,根本听不懂他说啥。有网友形容:“听完三句,觉得自己像参加了雅思听力考试。”
这不是夸张,而是真实体验。明明是S+级别的大制作,演员却连基础的台词功底都不过关,实在说不过去。
其实,《赴山海》最初的改编方向并不算坏。它试图通过“现代写手穿书”的设定,探讨不同年代读者对武侠的理解差异。
过去的武侠讲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行侠仗义、兄弟情深”,但现在的观众更偏好“开挂逆袭、一步登天”的爽文模式。这种观念碰撞,本应是剧中最值得挖掘的部分。
可惜,编剧和导演没有把这个冲突拍深反而拍成了浅薄的“升级打怪”,以为堆砌设定和特效就能唬住观众,结果吃相难看。
主角本应在“旧武侠世界”中逐渐理解侠义、成长为真正的大侠,结果却变成了一个只会抱怨不能开挂的“工具人”。这不仅让故事失去了灵魂,也让整部剧的“武侠底色”彻底崩塌。
如今的内娱武侠剧频频扑街,本质上不是观众变得苛刻了,而是创作者放弃了对“侠义精神”的坚守。他们更关注数据、流量、营销,忽略了武侠本身最动人的东西——情义、信念、代价。
结语:
3亿投资、S+配置、顶流演员,最终换来的是一部“笑点多于看点”的伪武侠剧。《赴山海》的失败,不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整个行业价值观漂移的缩影。
当一部主打武侠的剧集,连“侠”都演不出来,那它注定无法赢得观众的心。
所以香玉奉劝大家:好奇可以,但千万别轻易点开,除非你做好“被重伤”的心理准备。
来源:小何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