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内娱有个挺讽刺的事,投资3亿的S+级武侠剧《赴山海》上线了,主演还是靠《琉璃》《莲花楼》火起来的成毅,结果剧没凭质量火,反倒因为各种糟心事成了大家调侃的“笑话”。
最近内娱有个挺讽刺的事,投资3亿的S+级武侠剧《赴山海》上线了,主演还是靠《琉璃》《莲花楼》火起来的成毅,结果剧没凭质量火,反倒因为各种糟心事成了大家调侃的“笑话”。
我本来没打算看这剧,毕竟一开始连点讨论度都没有,直到刷到各种相关的吐槽,好奇心没忍住,点开看了几集,现在只想劝大家,能跑赶紧跑。
《赴山海》最先出圈的不是剧情,是剧外的一堆事儿。
先是成毅在采访里说,观众要是边吃饭边看、十分钟回来瞄一眼,或者中途洗菜刷牙,那不如别点开,免得浪费会员。
劝观众认真看剧本身没毛病,但这话听着就有点膈应,谁看剧还没个放松的时候?难不成花了会员还得全程盯着,稍微分心就不配看了?
这话一出来,粉丝和路人直接吵翻了,粉丝说演员是想让大家好好感受剧情,路人却觉得这是在“教育观众”,态度太傲慢。
这边吵架还没停,网友又扒出剧里的穿帮镜头,剪了个“搞笑集锦”,古代侠客手里拿着现代剧本,脚上还踩着洞洞鞋,本来挺严肃的武侠场景,一下子变得特别滑稽。
本来我对这剧没兴趣,结果被这些糟心事勾得有点叛逆心,到底是多离谱的剧,能闹出这么多事?抱着“审判”的心态点开,这下可好,剧里的问题比剧外还多。
我原以为,改编自温瑞安《神州奇侠》的剧,再差也能沾点武侠的边,毕竟温瑞安可是和金庸、古龙齐名的新武侠大家,原著底子摆在那儿,结果看了几集才发现,这剧跟“武侠”基本不搭边。
先说剧情,原著讲的是南宋时期萧秋水灭门后复仇、成长为侠客的故事,满是“侠义”和家国情怀,剧版倒好,改成了网络作家用AI改原著,触发系统bug穿越成萧秋水,还得完成任务当武林盟主。
本来“穿书”设定能玩出点新意,比如像其他穿书剧那样,用现代视角吐槽武侠套路,结果这剧里的现代视角,要么是主角解说观众都懂的剧情,要么就是一堆没意义的悬念,看得人犯困。
更让人难受的是成毅的表现,我特意没边吃饭边看,认真盯着屏幕,结果越看越懵。
他演“穿越后惊讶”是一个表情,演“害怕父亲”是一个表情,连“看到去世母亲复活”,脸上还是没什么波动,要是我突然见到好久不见的亲人,表情都比他丰富。
还有台词,黏糊糊的没力气,重音还总错,网上甚至出了“成毅台词听力题”,没字幕根本听不清他在说啥。
最离谱的是“武侠感”,剧里的画风像影楼拍的写真,招式设计跟古偶仙侠差不多,连主角现场调莫吉托的场景都有。
这哪是武侠剧啊,分明是挂着武侠名头的闹剧。
看《赴山海》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在想,3亿的投资,到底花在哪儿了?后来查了查才知道,现在很多S+剧,钱大多花在顶流演员片酬和宣发上,真正用在剧本打磨、服化道制作上的没多少。
《赴山海》就是这样,顶着武侠IP的名头,找了顶流主演,却连最基本的“侠义内核”都丢了。
原著里萧秋水的成长,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得经历磨难才懂侠义的重量,但剧里的主角,满脑子想的都是“开挂”,觉得古早武侠的“虐”没人爱看,得搞点爽文剧情才行。
可问题是,武侠剧的魂从来不是“开挂”,是家国情怀,是兄弟情义,是主角在困境里的坚守。
现在的很多武侠剧,把这些都丢了,只剩炫酷特效和套路剧情,哪还能让观众有代入感?
去年有部小成本武侠网剧,没什么顶流演员,投资连《赴山海》的零头都不到,却因为好好讲“侠义”,拿到了不错的口碑。
这说明不是观众不爱看武侠了,是内娱懒得好好做武侠剧。
大家愿意为好作品买单,但像《赴山海》这样,拿着好IP、花着大价钱,却拍出一堆烂东西,观众自然不买账。
《赴山海》这3亿,与其说是投资,不如说是给内娱敲了个警钟。
要是还抱着“顶流+IP就能赚钱”的想法,不认真打磨作品,以后再高的投资,也只能拍出更多“笑话”。
毕竟观众的眼睛是亮的,谁也不会一直为烂剧买单。
来源:剧评风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