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花岛过去靠这对真情侣横扫各大榜单,如今同一套打法失灵,数据不会说谎:豆瓣开分3.8,评论区高赞留言只有一句“别再消费感情”。
播放量破十亿的短剧厂牌,这次被真情侣亲手砸掉招牌
新剧上线三天,弹幕里刷的全是“快逃”。
韩雨桐和曾辉第十一次搭档,观众却第一次集体打低分。
听花岛过去靠这对真情侣横扫各大榜单,如今同一套打法失灵,数据不会说谎:豆瓣开分3.8,评论区高赞留言只有一句“别再消费感情”。
问题出在哪?
剧本像流水线模板,三分钟一反转,五分钟一强吻,逻辑漏洞大到能开车。
剪辑更离谱,镜头跳来跳去,连角色在哪个房间都分不清。
最致命的是,真情侣的亲密戏被逐帧分析,有人截图对比嘴角弧度,有人研究借位角度,剧情反而没人讨论。
听花岛内部资源分配也失衡。
同档期李柯以的新剧拿到七成投流预算,平台开屏、热搜、短视频轰炸一条龙。
落日雨辉组合的新剧只分到零头,宣传海报被压到APP第三屏。
粉丝发现后冲进官博质问,运营回了个“排期紧张”,直接被骂上热搜。
短剧市场早变了。
去年野蛮生长期,狗血就能赚钱。
今年观众开始挑刺,马厩制片厂靠一部悬疑短剧杀出重围,熊和兔用职场题材拿下年轻女性,西安等闲拍年代剧都能做出电影质感。
这些厂牌共同点:剧本先磨半年,拍摄周期拉满,演员提前两个月围读。
听花岛还在用老办法:攒个七天剧本,找流量演员,砸钱买量。
去年这招能日入百万,现在观众直接划走。
平台算法也聪明了,完播率低的剧自动降权,投再多钱也推不出去。
真情侣滤镜碎得彻底。
过去观众嗑糖,现在观众要故事。
有人统计,新剧前三十分钟出现八次强吻,六次壁咚,剧情推进全靠肢体接触。
弹幕飘过一句“这不是谈恋爱,这是打卡”,点赞破十万。
行业寒冬来得比想象快。
横店群演爆料,短剧组从每天三四十个缩减到个位数。
投资方开始看剧本才给钱,过去那种“演员定了就开机”的日子结束。
听花岛如果继续啃老本,下个季度财报可能直接变脸。
观众其实很好哄。
把故事讲圆,把人物立住,别拿工业糖精糊弄。
马厩制片厂的小成本短剧《夜班便利店》靠一个反转封神,制作费不到听花岛的十分之一。
这说明问题从来不是钱,是心。
短剧下半场拼的是耐心。
谁愿意花时间磨剧本,谁就能活下去。
真情侣也好,流量明星也罢,救不了烂故事。
听花岛这次翻车给所有厂牌提个醒:观众长大了,套路该扔了。
来源:爱生活的水滴A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