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的丈夫闻知秋,在二十年前就告诉她,女儿陈萱没了,让她别再想了。
褚韶华在北京碰见了陈萱。
她整个人都愣住了,一动不动,就那么看着。
她的丈夫闻知秋,在二十年前就告诉她,女儿陈萱没了,让她别再想了。
这二十年,她心里一直有个窟窿,以为孩子真的不在人世。现在,一个活生生的人就站在她面前,她怎么能信?
事情要从二十年前说起。
那会儿褚韶华在上海已经小有成就,开了自己的洋行,买了房子,以为总算能摆脱老家那些糟心事了。
他们手里还拿着一张小女孩的照片。
大姨说:“瞧,这是萱儿的近照。”
褚韶华只看了一眼,心就沉了下去。照片上的女孩,根本不是她的陈萱。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夜里,她躲在门外偷听,听到了这辈子都忘不掉的话。
更毒的话还在后头。
要是褚韶华不听话,他们就找人牙子把她再卖一次。
这些话,是从她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嘴里说出来的。
褚韶华没有哭,也没有闹。
晚上,吃过饭,她领着他们去河边散步。
到了桥上,她回过头,看着他们贪婪的脸,然后伸出手,把他们一个一个,都推了下去。
结果,兄嫂和大姨都死了。
只有她,捡回一条命。
没过几天,大姨的儿子找来了。
褚韶华告诉他,你娘是自己不小心掉进河里的。
可当时办案的探长起了疑心,他私下里对这个表哥说,你娘的死,恐怕和褚韶华脱不了干系。
表哥回来就堵住褚韶华质问。
褚韶华气得浑身发抖,她什么都不能承认。
这时候,闻知秋站了出来。他把褚韶华无意中听到的那些话,还有那张假照片,都摆在了表哥面前。
表哥不说话了,他自己的娘是什么德性,他心里有数。
闻知秋看着他,问了最后一个问题:“那真正的萱姐儿呢?”
表哥因为死了娘,心里怨着褚韶华,就随口说了一句:“萱姐儿……出事了。”
就是这句含糊不清的话,让一切都变了样。
闻知秋回头告诉褚韶华:“萱儿没了,安心顾自己吧。”
这个消息,让褚韶华彻底断了对过去的念想。
不久后,她选择出国留学,一走就是三年。
信里的话写得乱七八糟,前言不搭后语,可每一笔每一画,都是想念。
他就在国内,等了她整整三年。
这二十年的夫妻,他们生了三个儿子,日子过得安稳,几乎没红过脸。闻知秋懂她,她也信他。可陈萱的出现,把这份信任砸出了一个大洞。
她回到家,对着闻知秋就是一通大吵。
闻知秋也懵了。
他这才反应过来,当年表哥是故意说谎,报复褚韶华。
他抓着褚韶华的手,一遍遍地说对不起,说自己当时就该派人回老家去亲眼看看,哪怕是去坟前上一炷香也好。
等褚韶华哭累了,气也消得差不多了,闻知秋才慢慢说出了心里藏了二十年的话。
他说,当年他其实也怀疑过表哥的话。
可他不敢去证实。
为什么不敢?
他害怕一个结果:万一陈萱真的还好好的活着呢?
如果陈萱死了,那褚韶华亲手推下河的那三个人,就是害死她女儿的凶手,她是在报仇,心里不会有那么大的负担。
可如果陈萱还活着,那褚韶华杀掉的,就是三个虽然可恶、但罪不至死的人。
他太了解褚韶华了,他怕她会一辈子活在悔恨和自我怀疑里,夜夜被噩梦纠缠。
“我当时就想让你走出来,离那些打打杀杀的事情远远的。”
闻知秋的声音很轻。
他让她去读书,去见更大的世界,就是想用新的东西,把她心里的那块伤疤盖住。
他做的每一个决定,想的都是她。
【R-27】
褚韶华不说话了。
她没法再去怨恨一个这样处处为自己着想的男人。
他们的相识,也挺有意思的。
第一次见,褚韶华露宿在上海街头,闻知秋以为她是个要饭的,给了她三枚硬币。她没说话,默默把钱还了回去。
闻知秋当时还觉得奇怪。
第二次见,她在他家的药房门口看招工牌子,他请她,她拒绝了。她不想再和过去沾上一点关系。
他那时候就觉得这个女人有股劲儿。
闻家是名门,听说他看上一个百货店的店员,全家都反对。
褚韶华自己也跟闻家人说,她对闻知秋没那个意思。
她心里想的是,靠男人过活的女人,腰杆子挺不直。她要的爱情,是两个人能并肩站在一起,谁也不比谁矮一截。
于是她拼命做生意,等到她的产业大到能和闻家平起平坐时,她才点头,做了闻知秋的女朋友。
那时,她已经不需要攀附任何人。
现在,二十年过去,孩子们都大了,失散的女儿也回来了。
生活虽然绕了一个大弯,但终究还是回到了它该有的轨道上。
那些藏在岁月里的误会、谎言和苦痛,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
来源:烤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