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却在病痛与熬夜中被剧组当作助理使用,最终连署名和稿酬都被剥夺。
《繁花》在2023年底横空出世,
收视与口碑双赢,胡歌、马伊琍、唐嫣的演绎加上王家卫的名号,
让这部剧几乎成为“经典”。
然而,就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一段令人唏嘘的控诉浮出水面。
9月19日,疑似早期编剧“古二”自曝:
他才是最初创作出 Lily、阿宝与 W 小姐故事线的人,
却在病痛与熬夜中被剧组当作助理使用,最终连署名和稿酬都被剥夺。
一、事件经过:从核心创作到无名助理
古二回忆,早在2019年,
他就写下了《乱世佳人》(后改名《盛世佳人》)的雏形:
女主 Lily 作为股市传奇人物横空出世;
男主阿宝的成长主线,从认购证到股市对决;
W 小姐的外贸故事,独立于男性角色之外开辟事业;
以及丝光棉 T 恤的抢单、股市恩怨、商战博弈。
可以说,《繁花》的主要人物和商战框架,最初都出自古二之手。
为了写好剧本,他大量采访股票老师、外贸商人,
买书查资料,甚至自掏腰包请教各类前辈。
然而,他得到的并不是尊重:
剧组在经费上严苛卡死,书籍只能买二手,采访预算只有几十元;
他一边熬夜写剧本,一边还要帮导演送宵夜、挡酒,
甚至亲自下厨为导演煎牛排;
因长期劳累,他的罕见病恶化到站不住,
但当他提出休息几分钟时,却被导演警惕地问:
“你想从我这要什么?”
最终,最让人心寒的是署名。
古二的创作成果,被交到知名编剧秦雯手里,经“改名”“加段”之后,
署名权彻底归属于秦雯,而他自己只被当作“几千块钱的助理”。
古二无奈控诉:
《繁花》的核心故事源于自己,
但最终署名和荣誉,与他毫无关系。
二、录音曝光(时常是2分58秒)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古二还公开了几段录音。
录音大概意思:
2019年初录音:
大编剧秦雯不懂“股市风波”,古二耐心解释“沪深争证券大哥”。
秦雯困惑如何写股票,古二则直接设计阿宝的股票主线。
2020年底录音(时常是8分):
导演抱怨秦雯剧本“只有爱,没有事件”,于是让古二来补充事件,再交给秦雯署名。
与此同时,古二还要为导演下厨做饭。
这些录音,直观展示了古二在创作与生活上的“全能打工人”身份。
三、导演的“商人气质”
不少影迷一直对“墨镜导演”抱有滤镜,认为他是艺术至上的孤高导演。
但在业内人眼中,他的另一面并不稀奇:
他视演员为“工具”,经常让演员在无尽的拍摄中消耗,甚至辛苦一年,最后戏份全被删光。
王祖贤、关淑怡都曾是受害者。
他拍戏习惯不断修改,剧情、人物随意推翻,演员和剧组常年陷入无谓的消耗。
如今再看编剧被压榨的故事,似乎也“并不意外”。
艺术的光环下,隐藏着冷酷的商业逻辑。
四、我的看法
娱乐圈一直被认为是资本横行的地方,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其实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心酸。
观众看到的是明星的红毯和奖项,但在幕后,真正的创作者往往没有声音。
像古二这样的编剧,如果他的爆料属实,那确实很心酸。
毕竟,一个作品能火,不只是靠演员和导演,更离不开最初的故事和人物设定。
说到底,署名权和收益,是创作者最基本的尊严。
如果连这都被剥夺,那行业的规则和底线就太脆弱了。
我们普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娱乐圈的事”,但换到任何行业都一样:干活的人有功劳,就该得到承认。
当然,维权不是靠发几篇长文就能解决的。
如果古二真有证据,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拿起法律武器。
法律或许不能保证你马上赢,但至少能让事情回到规则里,而不是任由资本来碾压。
创作者只有敢于发声、敢于较真,行业才会慢慢变得更公平。
五、结尾
其实,娱乐圈的纷争,普通人未必能看得太清楚,但有一点大家都能明白:
创作不该被忽视,更不该被吞没。
不管是导演、演员还是编剧,大家各司其职,作品的价值才能完整呈现。
观众之所以喜欢《繁花》,是因为它真实、细腻、有烟火气。
如果背后的故事最终留下的却是创作者的遗憾,那这部作品多少会蒙上一层阴影。
说到底,一部戏火不火,靠的不是一两个名头,而是所有参与者的努力。
给该署名的人署名,给该分成的人分成,这是最起码的道理。
至于真相如何,观众也许等不到完全的答案。
但这起事件至少提醒了我们:
在光鲜的娱乐行业里,也需要一份最普通的公平。
因为公平,不只是规则,更是人心。
来源:陌上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