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荧光笔划重点。边看边念台词。江湖豪情,武林纷争,全被一页A4纸戳破幻象。
成毅拿着剧本上热搜了。
不是演技炸裂。不是名场面出圈。是手里真·拿着剧本。
荧光笔划重点。边看边念台词。江湖豪情,武林纷争,全被一页A4纸戳破幻象。
这操作,堪称行为艺术。观众爆哭:我们花钱看的是电视剧,不是排练现场。
《赴山海》最近有点忙。忙着上热搜。忙着被群嘲。忙着解释“那不是剧本,是道具”。
实锤了。 那就是剧本。纸张褶皱、荧光黄、手写字体,连折角都一模一样——站姐拍的花絮里,休息时成毅翻的就是这本。
制作方说:后期会修复。网友冷笑:搞快点。 别等大结局才修,我们想现在就看个“无剧本纯净版”。
一部剧,能因为“演员拿剧本”上热搜,本身就说明——草台班子,已经搭到C位了。
穿帮只是冰山一角。
抠图抠出残影。主角骑马,背景是P的山河。风没动,树在晃。马儿飞在半空,影子还在地上。
特效五毛。爆炸像贴纸。刀光剑影,像儿童画展。有网友截图对比:这棵树,上个月在《雪中悍刀行2》里死过一次。
服化道?成毅一人分饰三角。三个角色,同一顶假发。换个发带,就是新身份。观众嗑CP——嗑死我了,这发带成精了,轮回转世。
造型师是不是觉得,观众眼神不好?还是觉得流量能遮百丑?
顶流扛剧,但扛不动烂制作。
温瑞安的《神州奇侠》,多少人心中的武侠白月光。
结果改编改得亲妈不认。原著里荡气回肠的“神州会”,变成“相亲角”。兄弟情义,拍成塑料友情。反派动机,全靠降智。
网友锐评:95%好看靠原著,95%难看靠原创。 这数学,成毅得重修。
编剧是不是边刷短视频边写稿?三分钟一个反转,五分钟一个误会,十分钟一场哭戏。
台词更绝。“我本江湖一孤鸿,奈何情字困其中”——下一秒就“宝,你吃了吗?”切换女友视角,毫无违和感……才怪。
这哪是武侠剧,这是狗血连续剧披了件古装。
老武侠讲究留白。讲究意境。讲究“此时无声胜有声”。现在倒好,主角一出场,旁白狂念五百字,生怕观众不知道他多惨。
观众不是傻子。是你们把我们当网速差的播放器——缓冲一下,还得靠脑补。
成毅最近挺难。
前脚《莲花楼》封神,后脚《赴山海》塌房。从“演技派”到“流量工具人”,只差一部剧的距离。
他演技没崩。眼神还在。情绪也稳。可一个人救不了整艘漏水的船。
你再用力划桨,船底是筛子。水哗哗往里灌。
粉丝说:他很敬业。每天只睡三小时。打戏亲自上。高温四十度也不喊停。
可敬业≠好剧。 吃苦≠出圈。观众要的是作品,不是感动。
就像你考试写作文,字迹工整,态度认真——但跑题了。老师能给满分吗?
制作方呢?忙着炒“成毅背台词到凌晨”的热搜。这叫转移焦点。 问题不是他背不背,是剧本值不值得背。
别把观众当情绪垃圾桶。 又要我们为他的辛苦感动,又要我们为烂剧买单?
最讽刺的是——剧越烂,热度越高。
《赴山海》播放量破纪录。热搜天天见。话题度爆表。
数据不会说谎。但数据也不代表口碑。
流量时代,烂剧也能赢。只要主演够顶流,营销够猛,观众就会“边骂边看”。
平台乐见其成。骂声=热度=广告费。越骂越赚。
制作公司笑出声。成本压到最低,特效外包,剧本AI生成,导演挂名——省下的全是利润。
韭菜割得明明白白,还自带肥料。
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是“酒臭不怕直播间”。
你敢信?有制片人私下说:“只要成毅站那儿,剧情随便改。观众爱看脸,谁看故事?”
这话听着酸,但……好像有点道理?
但观众真傻吗?
不。我们只是暂时没得选。
好剧本被锁在抽屉。好导演没预算。好演员接不到戏。
而资本只认流量。平台只看数据。热搜成了唯一KPI。
于是,我们年年看“大制作”。年年失望。年年还得看。
《赴山海》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雪中悍刀行》特效像PPT。《有翡》打戏像广播体操。《青簪行》男主出事,直接变“无簪行”。
经典IP改编,几乎成了“毁原著”代名词。
我们怀念《仙剑奇侠传》。李逍遥一剑西来,天外飞仙。赵灵儿笑靥如花,一眼万年。
现在呢?男主出场,滤镜十层。女主流泪,眼泪像珍珠批发。
不是技术退步。是用心没了。
成毅冤不冤?有点冤。
他想演好。他也努力。可团队不给力。剧本没底线。剪辑乱节奏。
一人扛三角。造型像批发。剧情像车祸现场。
他不是塌房,是被房子埋了。
粉丝心疼。路人摇头。业内沉默。
但更可怕的是——这种剧,居然还能赢。
赢在宣发。赢在流量。赢在观众“骂着也要看”的矛盾心理。
这不叫成功。这叫幸存。
就像考试,有人抄答案及格。有人写满试卷却不及格。你说这考试,还有意义吗?
娱乐圈的魔幻现实:
剧越烂,主演出圈越快。因为热搜多。表情包多。梗多。
成毅最近综艺邀约不断。品牌代言也没撤。站姐出片量暴涨。
塌的是剧。红的是人。
这算不算一种“反向激励”?——你只要站对位置,烂也能烂出圈。
制作方更坚定了:不用心做剧,也能赚大钱。
于是恶性循环。越来越烂。越来越敢拍。
观众成了“柠檬精”。酸的是曾经的好剧。酸的是不再被尊重的审美。
我们不是要完美作品。只是想要一部——别拿我们当傻子的剧。
说到底,问题不在成毅。
在资本。在机制。在“唯流量论”的畸形生态。
一个演员,能决定剧本?能管得了特效?能换掉导演?
他能做的,只是尽力演。哪怕背景是绿幕,手里是剧本。
可当整个系统都在偷懒,一个人的认真,显得那么悲壮。
像武侠片里的孤胆英雄。剑还在,江湖没了。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哪怕数据造假,热搜买通,播放量注水——我们心里,自有评分。
《赴山海》评分4.2。评论区全是“原著粉含泪退场”。
可平台还在推。还在首页强刷。还在说“爆款”。
爆款?爆的是雷吧。
我们不是反对改编。我们反对的是——把经典当提款机,把观众当韭菜地。
温瑞安写江湖。写侠义。写人心。
现在呢?写“流量+IP=稳赚”。
这不叫改编。这叫亵渎。
最后问一句:
你还愿意为“顶流+烂剧”买单吗?
你会因为成毅演,就去看一部五毛特效、剧情稀烂的剧吗?
还是说,你已经麻木,边骂边追,只为那零星几个“演技在线”的镜头?
我们到底在追剧,还是在追人设?
追到最后,人设塌了,剧糊了,只剩一地鸡毛。
来吧,吃瓜群众。
你觉得《赴山海》是成毅的滑铁卢,还是制作方的锅?
你会因为演员,容忍烂剧吗?
评论区交给你——
这一次,别让认真的人,独自寒心。
来源:副本Z-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