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7天收视霸榜!央视八套年代剧成2025年度黑马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8 19:05 1

摘要:央视八套播出的年代剧《灼灼韶华》开播以来,收视一路走高,几乎每天都在同档位里拔得头筹,热度直接把它推到了国庆档讨论榜的前列。这份成绩单很直白:观众愿意停下手头事,继续追它,这就说明剧里有什么能抓人的东西。

央视八套播出的年代剧《灼灼韶华》开播以来,收视一路走高,几乎每天都在同档位里拔得头筹,热度直接把它推到了国庆档讨论榜的前列。这份成绩单很直白:观众愿意停下手头事,继续追它,这就说明剧里有什么能抓人的东西。

把它看成一部候选“年度剧王”的作品,并不夸张。原因分两条路子:一是题材和时代感很对胃口——民国初年的市井市面、男女新旧观念冲突、商业竞争的烟火味,揉在一起就有看头。二是演员与台前幕后团队够硬。导演余丁、编剧苏晓苑坐镇,热依扎、杨祐宁、茅子俊、丁勇岱、李勤勤等一众老戏骨罩着,观众进门就放心了。

这部剧把女性自我觉醒和生意场的攻防放在一起,不是写励志口号,而是用一连串具体的生意办法把人物的成长推进。那种从“家里哪有女人出头”到“用生意跑赢偏见”的转变,是这部戏最吸引人的地方。服饰、道具和街巷布景做得用心,能把观众拉回民国初年的市井,用细节说话,让人信服那一套社会规则是真实存在的。

演员表现里有几位特别抢镜。热依扎演褚韶华,从青涩姑娘到母亲再到商界女人,跨度大,表演层次充足。情绪推进自然,人物没有那种速成的英雄化,更多是一步步凭聪明和韧劲把局面拉回自己的手里。柴碧云饰演的康二妞有一场在八大胡同的爆发戏,哭着喊着的那段,把一个被时代和命运压得喘不过气的女性形象呈现得生疼。车永莉扮演的大嫂角色不多,但每次出现都能让人恨得牙痒痒,市井小算盘和表面笑脸被演得活灵活现。丁勇岱把陈父的老练和保守内敛地表达出来,观众一看就知道这是个有经验但被传统束缚的人。李勤勤扮的婆婆刻薄又小心眼,戏份有力,为女主的阻力提供了真实的家庭冲突样本。

剧情的具体推进里,有几段生意上的小招数写得特别爽。把这些环节按时间线倒着讲,会更能看清褚韶华的成长脉络。比如玉容粉这一回合,过程是从零到爆红。她主张研发成品化妆粉,把中药材做成美容品,这一步把药铺的受众从病人扩展到爱美的普通人。推广策略简洁而大胆:先免费送样。目标人群选得精明,直接把货物投向八大胡同的潮流圈,期待口碑放大。前两轮各送了五十盒,反响平平,库存还剩一堆,父亲和大顺都开始怀疑这出招的智商。韶华坚持再送五十盒,店里依旧冷清。正当大家快气馁,一位姑娘进门一次性要了100盒,还有远方来信托人买200盒,消息像野火一样在胡同里传开,店里瞬间被挤爆。玉容粉由此打开市场,销量和名声一起上了台阶。

再往前看她的营销手法,小心机更多。一次有客人来配方药,需要稀缺的云南麝香。店里没有现货,韶华承诺一小时内送达,还故意在价格上做让步,把原价20大洋的药只收18。这一次表面上是亏本做买卖,实际在做品牌承诺与客户黏性投资。她让伙计去跑腿买回药,店里虽短期吃亏,但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未来回头客的可能性。她还看了人家的住址,判断周边社区富裕,这等于是一次免费铺路,价值在时间后显现。

更早些的那种小聪明仍然值得回味。店里有客户来取蜜丸,韶华趁着店里没人,把几味珍贵药材捆绑销售给客户,给出合适的用药组合和长期省钱的算盘,客户当场点头买单。这在今天看来是基础的营销手段,放在当时却是新鲜的商业思维——不只卖方子,卖的是解决方案。

再往回就是她的出身和婚姻背景了。褚家是药铺世家,自小就把认字、识药、算账这些“男人的活儿”教给她。她的爷爷偏爱她,讲经商故事给她听,从小种下了创业的种子。家里落入欠债情境,为了帮哥哥还债,她被安排嫁入也做药材生意的陈家。刚进陈家,按家规和婆婆的性子,女人的行路被限住,怀孕又成为她不能随意出门的借口。她心里憋着一口气,想回到药铺去做事。那一回,伙计大顺配合她演出,让婆婆误以为他病倒了,借此打开去药铺的口子。真正回到店里,她像小孩子见到玩具一样高兴,那份快乐来自于做自己喜欢的事。

写这些具体细节,是为了说明一个事实:这出戏不靠英雄式台词去打动人,而是靠一连串真实的小操作、一步步的收益与损失,让观众看到女主怎样把头脑、胆量和时间换成成果。情节既有市井的烟火,又有商战的手腕,人物把观念冲突和情感纠葛都扛在身上,让这部年代剧既有怀旧味,又觉得紧凑有料。

想看一部既能听到时代呼吸,又能看到女性如何把命运一点点改写的剧吗?《灼灼韶华》值得一追。

来源:吉的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