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们的河山》《生万物》持续热播,“俺们”“觅汉”等剧中山东方言成为网络流行语,老少同堂围坐追更的场景屡见不鲜。这两部山东题材作品不仅让山东话、山东的历史与风物“出圈”,更点燃了市场对齐鲁文化影视创作的期待。山东深厚的文化积淀中仍藏有大量优质改编题材,在政
随着《我们的河山》《生万物》持续热播,“俺们”“觅汉”等剧中山东方言成为网络流行语,老少同堂围坐追更的场景屡见不鲜。这两部山东题材作品不仅让山东话、山东的历史与风物“出圈”,更点燃了市场对齐鲁文化影视创作的期待。山东深厚的文化积淀中仍藏有大量优质改编题材,在政策扶持与产业升级的加持下,有望延续“齐鲁热”的荧屏盛况。
历史题材是文化富矿
山东是“孔孟之乡”,此前已有多部反映儒家文化的影视作品与观众见面。在淄博成为网红城市后,这座城市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正在被发掘,以管子治国、稷下学宫为核心的先秦题材受到关注。
2500年前管仲在齐国推行的“相地而衰征”等改革举措,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治理智慧,与当代全球治理倡议有着跨越时空的呼应。可采用历史正剧形式,通过管仲在朝堂上的改革博弈、在民间的民生实践,展现其治国理念的形成与落地。
稷下学宫则为文明对话题材提供了绝佳载体。这座战国时期的“学术圣地”曾汇聚诸子百家,构成了丰富的戏剧冲突。相比管子治国,稷下学宫的作品更适合群像展现,聚焦不同学派学者的求学与论道经历,呼应当下全球文明交流主题。
今年初,徐则臣代表作《北上》改编的电视剧热播,以现代视角激活了大运河文化记忆。在大运河的山东段,坐落于鲁西南的南旺分水枢纽也是一座隐藏的“影视富矿”。作为明清运河的“心脏”,南旺分水枢纽是永乐九年工部尚书宋礼采用汶上老人白英建议修建的工程,见证了山东在南北交通中的枢纽地位。影视剧可以融入运河沿岸的民俗风情,如济宁码头的商贸往来、聊城的书院文化、临清的钞关日常,让观众在水利传奇中读懂运河。
近期以《我们的河山》《归来》为代表的红色题材影视剧热映,山东除了沂蒙山红嫂、孟良崮战役、铁道游击队等观众早已耳熟能详的红色故事,还有众多感人的英雄故事待呈现,比如山东曾支撑了四大野战部队的主力。这些故事既能强化“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主题,又能通过山东方言的质朴表达,让红色精神更具感染力。
文学IP中的齐鲁百态
《生万物》的热播带动赵德发原著小说《缱绻与决绝》的热卖,据悉,目前这本书的印量已经达到75000册。印证了扎根乡土的文学作品始终拥有广阔市场。除了已改编的作品,山东文学宝库中还有多部佳作具备影视转化的潜力。
赵德发的最新长篇《大海风》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成为海洋文学的代表之作,目前已被推荐至平遥国际电影展,影视改编提上日程。这部以胶东半岛为背景的作品,讲述渔家从传统近海捕捞到近代渔业转型的历程,其中祭海大典的庄严仪式、渔家号子的激昂旋律以及对胶东民俗的描写极具画面感。影视化可打造“年代传奇+民俗图鉴”剧集,为影视创作提供了差异化选择。
另外,赵德发还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他的“农民三部曲”的第二部《君子梦》也是一部适合影视化的作品。这部小说以沭河岸边律条村为背景,跨越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改革开放三个时代,讲述许氏家族几代人追求道德完善的故事,探讨了传统儒家伦理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如被影视化,或将延续《生万物》对山东民俗细节的细腻呈现。
此外,作家王宗坤的《极顶》则因独特的泰山元素成为影视推介焦点。这部作品讲述了泰山林业人世代护林的奋斗历程,塑造了有使命、有担当、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现代林业人形象,勾勒出一部泰山儿女的心灵史。作者不仅将泰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山来塑造,更强调了泰山是万物共生的生命体,着力彰显昂扬向上的生命力。
多措并举筑牢创作根基
当然,优质题材的落地,离不开完善的产业生态支撑。为推动影视创作高质量发展,山东已出台多项重磅政策,形成全链条扶持体系,更是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好项目。
山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十项措施》等政策举措,覆盖影视创作生产、市场培育、税费减免、消费转化等全业态。针对单个影视项目,省、市、县三级叠加扶持最高可达4500万元,从今年开始每年再拿出1000万元用于重点影视作品前期孵化创作。成立“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项目服务专班,整合全省影视服务资源,为影视机构提供政策咨询、拍摄取景、服化道美等“一站式”服务。《生万物》导演刘家成就在该剧研讨会上特别感谢了山东当地政府为影视剧拍摄提供的便利服务。在近日举办的“沂蒙精神代代传”红色文化文艺创作研讨会上,又发布了《山东省“沂蒙精神代代传”红色文化主题文艺创作传播规划(2025—2029年)》和《山东省文艺精品创作传播孵化实施细则》,不断提高红色文化主题文艺作品原创力、传播力、影响力。
此外,扎实的影视基地建设则为题材转化提供了硬件支撑。从《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到《唐探1900》,从《南来北往》到《国色芳华》……目前山东已形成多元化拍摄场景矩阵:青岛东方影都可承接国际化大制作,临沂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主打红色主题场景,德州乐陵影视城覆盖鲁北特色风貌,从山区到海洋、从古代王城到民国都市的场景需求均可满足,适配不同题材创作。
随着更多齐鲁题材作品的开发落地,相信“山东话热”“山东文化热”将在荧屏持续升温,在“影视+文旅”联动效应下,让更多观众透过光影读懂齐鲁大地的文化密码。
来源:娱乐12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