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潜伏》:才懂晚秋身世可怜却如此令人讨厌,只因她太有心机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8 17:36 3

摘要:晚秋出身富贵人家,按理说应该过得不错。但她命不好,成了家族联姻的牺牲品,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谢若林。谢若林是个什么货色?投机倒把、唯利是图的小人,根本不懂什么叫爱情。晚秋在这段婚姻里受尽委屈,整天以泪洗面。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在《潜伏》中的晚秋: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潜伏》这部剧里,要说哪个角色最让人心情复杂,晚秋肯定排得上号。这姑娘身世确实可怜,但很多观众就是喜欢不起来,甚至觉得讨厌。

为啥呢?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晚秋出身富贵人家,按理说应该过得不错。但她命不好,成了家族联姻的牺牲品,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谢若林。谢若林是个什么货色?投机倒把、唯利是图的小人,根本不懂什么叫爱情。晚秋在这段婚姻里受尽委屈,整天以泪洗面。

照理说,这样的遭遇应该博得观众同情才对。但为什么很多人反而觉得晚秋讨厌呢?关键就在于她处理问题的方式太“有心机”了。

什么叫“有心机”?咱们举个具体的例子。

晚秋明明知道余则成已经结婚了,还是死缠烂打不放。她不是不知道余则成和翠平是夫妻,但她总觉得自己的爱情更高贵,更值得被满足。这就有点不地道了——你不能因为自己感情受挫,就去破坏别人的家庭啊。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晚秋特别会利用自己的“可怜”来博取同情。她动不动就哭哭啼啼,要死要活,搞得所有人都得围着她转。余则成因为她几次三番陷入险境,但她似乎从没真正考虑过别人的处境。

比如说那次自杀未遂。晚因为感情受挫就要寻短见,余则成不得不去救她。这一救不要紧,差点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晚秋难道不知道余则成的工作性质特殊吗?她知道,但她更在乎自己的感受。

这就是晚秋最让人讨厌的地方:她总是把自己的感情放在第一位,从不顾及别人的安危和处境。她用一种看似柔弱的方式,绑架着周围人对她的同情和关心。

再说说她和谢若林的关系。晚秋看不起谢若林,这可以理解。但她既不想办法改善关系,又不果断离开,而是用一种半推半就的态度维持着这段婚姻,同时又在外面寻求感情慰藉。这种做法,说好听点是懦弱,说难听点就是自私。

晚秋还有一点很让人反感:她总是摆出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觉得自己有文化、有思想,比别人都高尚。但实际上,她的所谓“进步思想”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小资情调的表现,而不是真正的革命觉悟。

这一点在她和翠平的对比中特别明显。翠平没什么文化,但做事干脆利落,为了革命可以牺牲一切。晚秋呢?满口新思想,但一遇到事情就先考虑自己的感受。这种言行不一的表现,让人很难产生好感。

当然,咱们也得客观说句公道话:晚秋的心机很大程度上是环境逼出来的。一个弱女子在乱世中,没有点手段确实难以生存。她的那些小算盘、小伎俩,某种程度上也是她自我保护的方式。

但问题在于,晚秋的心机用错了地方。她把这些小心思都用在了感情上,用在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而不是用在正道上。如果她能把这些聪明劲儿用在革命工作上,或许会是另一番景象。

后来晚秋确实有所转变,参加了革命,成了同志。但这个转变过程太突然,缺乏足够的铺垫,让很多观众觉得突兀,甚至觉得这是她又一次的机会主义选择——因为得不到余则成的爱,所以就选择了余则成的信仰。

总而言之,晚秋这个角色让人喜欢不起来,不是因为她可怜,而是因为她把可怜当成了武器;不是因为她有心机,而是因为她把心机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她代表了一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和摇摆性:一方面向往进步,另一方面又割舍不下个人情感;一方面批判旧社会,另一方面又无法真正融入革命洪流。

重温《潜伏》,我们同情晚秋的遭遇,但很难喜欢她的为人。这或许正是这个角色塑造成功的地方——她不是非黑即白的扁平人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复杂个体。她的讨厌之处,恰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所以说,晚秋让人讨厌不是没有道理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来源:哈哈怪的小卖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