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褚韶华要去法兰西,为了让娘家日后有收入来源,特意将华顺药铺的四成股份分给母亲。
周燕真的太坏了。
褚韶华要去法兰西,为了让娘家日后有收入来源,特意将华顺药铺的四成股份分给母亲。
华顺药铺从开张到经营,褚家没出钱更没出力,能够拿到股份已经算是天降馅饼。
而且,四成股份听上去不太多,但也足够娘家人一年的开销。
只要他们勤俭节约,说不定还有剩余。
所以,正常一点的人,都会感谢褚韶华的大方。
可嫂子周燕却不知足,非要褚韶华重新分配,让褚家得到更多。
看到小姑子不同意,周燕下药,迷晕褚韶华,试图夜里去药铺拿钱。
褚韶华原本可以躲过陈二顺。
没想到,因为周燕的那壶茶水,最终被小叔子得逞。
这事之后,褚韶华去了上海,而华顺药铺也被土匪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药铺没了,褚家的四成股份无法变现。
周燕这是妥妥的竹篮打水一场空。
褚韶华结婚之后,事业一路开挂。
周燕但凡有点观察力,都能看出小姑子非池中之物。
只要以诚相待,日后定能得到她的关照。
如今褚韶华没在祁州,娘家日子再难,她也管不着了。
周燕真是又贪又蠢。
然而在原著里,周燕这样的人只是小菜一碟。
周燕的母亲才是更贪,更蠢,更毒之人,她无时无刻都在算计着褚韶华。
在原著里,周燕的母亲是褚韶华的亲大姨。
褚韶华爷爷在世时,褚家也算是有钱人家。
王大姨经常装穷,每次去褚家,不是拿钱就是顺走东西。
看到褚韶华要嫁入陈家,王大姨厚着脸皮跟她们去市场上采集嫁妆。
王大姨分文不带,一心想蹭褚韶华的聘礼。
王大姨的嘴脸和手段,褚韶华早就见识过了。
在应对又贪又穷的亲戚这件事上,褚韶华做得更狠,更绝。
王大姨狂买不付钱,褚韶华就让店老板将大姨扣起来,直到表哥拿钱才放人。
因为这件事,王大姨和褚韶华多年不来往。
有这样的亲戚,断绝联系是对彼此最好的安排。
可王大姨很快就将自己的丑事,忘得一干二净。
看到褚韶华在上海买了房子,王大姨跟着女儿和女婿一起去上海找褚韶华。
褚韶华去上海之前,婆婆扣下宣宣不放手。
褚韶华只能暂时放下女儿,一个人前去上海。
为了婆家能够善待宣宣,褚韶华放弃所有财产,净身出户。
可没想到,褚韶华在上海拼事业时,宣宣却在老家出事了。
重点是,宣宣出事,没人将这件事告诉褚韶华。
也就是说,褚韶华一直以为女儿在婆家快乐成长,而她还在幻想着早日将女儿带到身边。
王大姨则精准地抓住这个漏洞。
王大姨没把宣宣出意外的事,告知褚韶华。
褚韶华如果知道女儿不在,她不会再回祁州老家,那么,老家那边的亲戚就没机会搜刮褚韶华。
王大姨做了个决定,她将自家孙女的相片交给褚韶华,光明正大地用孙女顶替了宣宣。
王大姨这么做,只是想着先稳定褚韶华,再将她骗回老家。
可听到褚韶华有意将娘家人接到上海时,王大姨又改变了主意。
王大姨决定让孙女顶替到底,然后跟着褚家父母一起到上海,由褚韶华供孙女读书,培养她成才。
王大姨打得一手好算盘。
可惜,她算错了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情感。
褚韶华再怎么糊涂,也不可能认不出自己的女儿。
当看到大哥、大嫂和大姨都不说出宣宣的事时,褚韶华已经意识到女儿出了意外。
而在看清身边人又贪又坏的本性后,褚韶华也没让他们成功离开上海。
王大姨的两个儿子了解真相后,都不好意思替母亲讨回公道。
王大姨落得如此下场,咎由自取。
来源:居里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