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包青天》的不解之谜:崔明冲为何不把石碑拆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7 07:50 2

摘要:在写《少年包青天》关乎崔明冲的文章下,总会有很多的评论表示不明白崔明冲有三年的时间为何不选择拆掉写着云霜诗词的石碑,为什么要留下一个证据让别人猜出他和云霜的事呢?

在写《少年包青天》关乎崔明冲的文章下,总会有很多的评论表示不明白崔明冲有三年的时间为何不选择拆掉写着云霜诗词的石碑,为什么要留下一个证据让别人猜出他和云霜的事呢?

首先,当然是导演不让拆,不然包拯就没有证据能够联系起来参透崔明冲是凶手了,但这样子的用意其实要说也是说得通的。

剧中公孙策给包拯介绍石碑来历的时候就曾说过,当初云霜在京城是很出名的,很多公子哥为了见她一面愿意豪掷千金,和她见过面的人都知道她的嘴里经常念着一首诗:水上鸳鸯,云中翡翠;忧佳相随,风雨无悔;引喻山河,指呈日月;生则同襟,死则同穴。

在云霜自杀后,这首诗更是被人拿来各种解读,再加上云霜死后尸体被千里湖的鲤鱼围着,白鹤也在她身边不肯离去,尸体漂浮了两天才沉下去,作为有上帝视角的我们自然知道是有百日醉在作祟。

但在那个年代这就是一个很邪门的现象,于是这首诗传着传着就跟考状元挂上了勾,传言只要解开诗谜就能高中状元,也算是一个好寓意,所以这倒也算是误打误中了,因为真正能够解开诗谜的人必定就能联想到崔明冲,有了太师女婿的帮助,何愁考不上状元呢?

在这种传言的加持下,这首诗几乎到了众所周知的地步,连远在庐州的公孙策都听过这样的传言,只不过他不信这些罢了。

再后来,或许也是为了图个好意头,就在千鲤湖边建了一座碑,上面刻了云霜生前常常念叨的那首诗,彼时崔明冲应该已经因为想要逃离云霜自杀这件事而申请去云南出差了,所以建碑的事轮不上他参与。

而这三年里也没有人解开碑谜,自然也没有人把这首诗跟他挂上钩,崔明冲也慢慢放松了警惕,毕竟这首诗哪怕是最后包拯揭秘我个人都觉得蛮牵强的,如果不是知道崔明冲和云霜,怎么可能联想到这首诗里嵌合了两人的名字?

阮文浩和向天问压根儿就不是先解了诗谜才知道崔明冲和云霜的关系的,他们应该是那天在鲤跃居的门口见到崔明冲,然后突然想起来三年前来赴京赶考的夜晚,他们看到崔明冲和云霜本来一个弹琴一个跳舞,结果云霜突然倒下,从远处看他们就算不知道云霜是不是中毒,但应该是看到云霜跳湖后崔明冲没有施救行为,再结合碑上的诗文,他们这才猜出了崔明冲和云霜的关系,并以此相要挟。

不得不说,阮文浩、向天问和周八斤这三个人的记性是真好啊,三年前见过的一对陌生男女,还是晚上,都能够记忆犹新?像我这样的脸盲仔别说三年前了,三天前见过的我都不一定能够记得住,所以每次看到那些悬疑破案剧问某一天几点在做什么的时候,我都觉得太牛了,问我昨天的事估计我都要好好想一想。

崔明冲应该也是没想到他会被人认出来,但那个时候他就算想再去毁了石碑也没有任何理由了,名不正言不顺,且这首诗早都人尽皆知了,石碑存在与否对这件事并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他本来是想把罪名推给赛中原,就差临门一脚,连包拯都中圈套了,没想到公孙策却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他的才能,破解了诗中之谜,他唯有对公孙策下毒。

也正是因为公孙策中毒,让包拯预感到事情或许还没有结束,恰巧他又发现周八斤的死有蹊跷,并不是所谓的喝醉酒溺水身亡,这才破了案。

所以,关于崔明冲为何不拆掉石碑,我觉得一是他没想过这个诗谜真的会被人破解,二是他不知道当年他和云霜在一起时被三个人看见了,三是他觉得这首诗已经被大家熟知,即使拆掉石碑也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来源:闲來無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