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变化最大就是女主的内核。剧中韶华是为了不被圈在后宅,困在一亩三分地里才想要去外面工作的,后凭借自己出色的商业才能成为了药铺的管理人。但在陈父和大顺死后,一切都变了,从不被圈在后宅,变成了靠着药铺养活全家。甚至韶华在丈夫死后,把养活全家当成奋斗的动力。
克死老公,手刃杀女仇人。"大女主野心家"爆改"窝囊温顺儿媳"?灼灼韶华的改变究竟有多大?看完原著再看剧,这改编的也太多了。
·首先变化最大就是女主的内核。剧中韶华是为了不被圈在后宅,困在一亩三分地里才想要去外面工作的,后凭借自己出色的商业才能成为了药铺的管理人。但在陈父和大顺死后,一切都变了,从不被圈在后宅,变成了靠着药铺养活全家。甚至韶华在丈夫死后,把养活全家当成奋斗的动力。
这样看,剧中前期主要营造韶华想要出去学习药铺相关知识,这其实很符合原著中韶华的设定有野心。但是很奇怪的一点是,为啥在陈父和大顺死之后,剧中对韶华的设定进行了改变,从野心家变成了奋斗版的窝囊儿媳?这就不对了。
但原著中,韶华就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她就是要靠着自己的能力混出名头。她想成为像守元药庄的夏老板那样,一个女子也是能在时代浪潮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她清楚自己在人生这条道路上的缺陷。
→一是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农村,家庭落后。而她身为一名女孩,受到了很多不公平待遇。比如在褚家,她根本没有话语权。而她的的婚姻就是用来救哥哥的,算是一个不动产的补血包。
→二是没有接受到教育,本身就重男轻女,更不可能送她去学习了。而如今她仅有的知识,都是在爷爷的传授下学会的。她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她就要做第一吃螃蟹的人,打破大众的刻板印象。女子不比男子差,也是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从守元药庄主动和陈家合作时,主动邀约韶华就足以证明,她离自己的梦想近了一步。
·其次就是手刃杀女仇人。看名字这应该是剧中的大高潮,其实并不是。这趴算是原著中比较大的一个雷点。大顺死后,为了摆脱家里的极品亲戚,将女儿留在了老家生活,自己跑到上海打拼。韶华回家后,没有见到女儿,怀疑自家的极品亲戚将女儿害死了,只是怀疑并没有确定就直接将他们杀死了。甚至对方在否认并没有杀死女儿时,韶华却还是坚信他们说女儿死了,没有用任何方式确认。
甚至更过分的是,第二天在温知秋的劝说下,直接出国开启另一个副本了。而温知秋确实怀疑女儿没死,但他并没有派人去确认。这一趴感觉男女主的行为都很降智。
原著中一直在营造韶华爱女和洞察人心的人设,但偏偏在这件事上人设塌了。爱女儿但不确认她的生死,只是被男主哄了两句,本来打算做法事,现在也不做了,抬抬屁股走人了。现如今,剧版在韶华去上海之前就将女儿写死了,而手刃杀女仇人这一趴肯定是要删了。
首先女主的这种行为可能过不了审,而且她的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其实看剧时就能发现,韶华可以被称为大女主,但不能被称为野心家。她身上的野心已经在改编的过程中逐渐削弱了。希望女主在去上海打拼时,这个设定会被加强,要不然人物设定可能会有点垮。
来源:泰山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