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谍战剧的枪林弹雨仍在荧屏回荡,央视一套今晚将迎来一部打破抗战题材固有范式的作品——《阵地》。这部聚焦1938至1944年桂林文化抗战的革命历史剧,虽历经从38集到32集的删减,却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将镜头对准了烽火中以笔为刃的文人志士,为观众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
当谍战剧的枪林弹雨仍在荧屏回荡,央视一套今晚将迎来一部打破抗战题材固有范式的作品——《阵地》。这部聚焦1938至1944年桂林文化抗战的革命历史剧,虽历经从38集到32集的删减,却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将镜头对准了烽火中以笔为刃的文人志士,为观众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精神抗战”史。在抗战剧多聚焦战场厮杀的当下,《阵地》以文化为锚点,试图在荧幕上筑起一道承载民族气节的“精神防线”。
相较于传统抗战剧里冲锋陷阵的战士,《阵地》的主角是一群手无寸铁却心怀家国的文化人。1938年的桂林,虽暂未被战火直接吞噬,却已是抗战大后方的“文化堡垒”——彼时,大批文人学者从沦陷区辗转至此,在敌机轰炸的阴影下,用报纸、话剧、画作、歌曲搭建起特殊的“战场”。
剧中,郭沫若以犀利文笔在报刊上剖析时局,字字句句如投枪匕首,直刺侵略者的野心;夏衍创作的话剧《一年间》,以普通家庭在战火中的命运沉浮,让观众在泪水中燃起抗争的斗志;徐悲鸿则在防空洞的微光里挥毫泼墨,将骏马的刚毅与山河的壮丽融入画作,唤醒国人对民族精神的坚守。这些真实历史人物的身影,在剧中与虚构角色交织,勾勒出文化抗战的群像图谱。
导演高希希此次并未沿用《大决战》中宏大的战争场面调度,而是将重心放在“小切口里的大格局”。剧中没有“裤裆藏雷”的荒诞桥段,也没有以一敌百的“神化”剧情,更多的是文人在乱世中的抉择与坚守:陶行知在山洞里创办学校,即便教具简陋、随时面临空袭,仍坚持为流亡儿童授课,用知识为民族存续希望;年轻学生(徐璐饰)。
从最初的懵懂怯懦,在夏衍、李克农(李晨饰)等前辈的影响下,成长为深入战地的记者,用文字记录侵略者的暴行与国人的抗争;冯绍峰饰演的夏衍,既要应对国民党当局的文化管控,又要躲避日本特务的监视,却始终坚持排演进步话剧,让舞台成为传递抗日思想的“秘密阵地”。这些细腻的情节,让文化抗战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象化为每个文人的日常抉择。
作为《觉醒年代》的总制片人,严从华在《阵地》中延续了对历史细节的严谨把控。剧中的每一份报纸、每一张话剧海报、每一件服饰道具,都参照了1930年代的历史资料:《救亡日报》的版式设计、话剧舞台上的简易布景、文人长衫上的补丁痕迹,都力求还原那个年代的真实质感。更难得的是,剧中诸多情节均源自真实历史事件。
1941年“皖南事变”后,桂林文化界人士联名发表《文化界对时局宣言》,坚决反对内战、呼吁团结抗日;1944年日军进攻桂林前,文人学者们冒着炮火将珍贵的书籍、手稿转移至安全地带,为中华文化保留火种。这些被搬上荧幕的历史片段,让《阵地》不仅是一部电视剧,更像是一部影像化的“文化抗战备忘录”。
演员阵容的选择,也贴合了角色的“文人气质”。冯绍峰饰演的夏衍,褪去了古装剧里的贵气,多了几分文人的儒雅与坚韧——在一场排演话剧的戏份中,他因剧情触动而红了眼眶,却强压情绪继续指导演员,将夏衍“以戏明志”的心境诠释得恰到好处。李晨饰演的李克农,少了军旅剧里的硬朗,多了几分地下工作者的沉稳,与文人交流时的谦和、面对危机时的果决,展现出角色的多面性。
徐璐则精准捕捉到年轻学生的成长弧光,从初到桂林时的迷茫,到成为战地记者后的坚定,一个眼神的转变便串联起角色的蜕变。此外,剧中诸多老戏骨的客串,也为作品增添了厚重感:饰演陶行知的演员,仅凭在山洞里教书时的一个手势、一句台词,便将教育家的执着与温柔刻画得入木三分。
《阵地》的价值,远不止于填补“文化抗战”题材的荧幕空白。在当下强调文化自信的语境下,这部剧更像是一面镜子——它让观众看到,在国家危亡之际,中华文化不仅是滋养民族的精神食粮。
更是抵御外敌的“无形铠甲”。那些文人用文字、艺术筑起的“阵地”,虽没有硝烟弥漫,却同样关乎民族的生死存亡。即便历经六集删减,剧中传递的核心精神并未打折: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只要文化不灭,民族的精神就不会倒下。
今晚,当《阵地》登陆央视一套,观众将看到的或许不是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却是更令人震撼的“精神交锋”。从夏衍话剧舞台上的掌声,到徐悲鸿画作前的驻足,再到陶行知课堂里的读书声,这些片段串联起的。
是一群读书人用生命守护文化、用信仰唤醒国人的壮阔史诗。对于看惯了枪战爆破的观众而言,《阵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抗战剧打开方式——它让我们明白,抗战不仅是战场上的殊死搏斗,更是文化与精神的坚守;而那些以笔为枪的文人,同样是值得铭记的“战士”。
在这个娱乐化盛行的时代,《阵地》的开播犹如一股清流,它以严谨的创作态度、深刻的主题表达,提醒着观众:有些历史,不该被遗忘;有些精神,需要被传承。今晚,不妨守在电视机前,看这群文人如何在烽火中筑起一道永不陷落的“精神阵地”。
来源:长白0h4g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