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剧组穷的事儿,你都不敢信现在看着眼熟的《亮剑》,当年拍的时候连“凑人”都费劲。副导演张伟,本来是管现场调度的,结果因为缺演员,直接套上旅长的军装就上场了。后来观众说“旅长演得有范儿”,没人知道他前一天还在跟场工一起搬设备。还有司机杨清文,本来是拉道具的,剧
《亮剑》火20年!李幼斌曝猛料:为一句“脏话”硬刚剧组,穷到副导演客串,精神早扎进普通人生活
最近李幼斌上节目聊《亮剑》,一开口就爆了不少20年前的老底,听完满脑子都是“原来当年这么难”,但越听越觉得这剧能火20年,真不是没道理。
先说剧组穷的事儿,你都不敢信现在看着眼熟的《亮剑》,当年拍的时候连“凑人”都费劲。副导演张伟,本来是管现场调度的,结果因为缺演员,直接套上旅长的军装就上场了。后来观众说“旅长演得有范儿”,没人知道他前一天还在跟场工一起搬设备。还有司机杨清文,本来是拉道具的,剧组找不到会说日语的演员,导演拍着他肩膀说“你上”,结果他演的日军大佐,现在还被网友剪进“经典反派”合集里。
李幼斌自己也没闲着,魏和尚被土匪杀那集,有几个麻匪的镜头没人演,他直接抹了把灰在脸上,穿上破衣服就出镜了。后来他笑说“那会儿哪想什么咖位,就想着别让戏断了”。道具更省,坦克是跟部队借的旧装备,发动的时候还冒黑烟,摄影师得跟着跑才能拍到清晰镜头;群演是附近村民,早上给俩馒头就来帮忙,拍冲锋戏的时候,大爷大妈跑得比年轻演员还快。
就这么个“穷酸剧组”,李幼斌却在台词上“认死理”。有场戏李云龙骂“他娘的,给我冲”,制片人看完说“太糙了,得改文雅点,不然过不了审”。李幼斌当时就急了,在片场跟制片人吵起来,声音大到整个剧组都听见:“你见过打鬼子的兵说话文绉绉的?李云龙要是能说出‘请您允许我们冲锋’,那他就不是李云龙了!”
制片人说“改改词是为了能播出去”,李幼斌更倔:“要是为了播就丢了魂,这戏播了也没人看!”最后两边各让一步,台词保留,但播出时“他娘的”被消音成“哔——”,结果观众反而记住了这个“消音梗”,后来再看这段,都能自动脑补出那句词,成了全剧的名场面之一。
这次采访里,李幼斌反复说“《亮剑》不是神剧”。他举了个例子,有场戏是战士们打完仗,坐在地上啃干馒头,有个小战士啃着啃着就哭了,因为想起牺牲的战友。拍这场戏的时候,道具组准备的是真的干馒头,演员咬的时候都费劲,有个年轻演员咬得牙龈出血,也没喊停。“那时候没想着要多感人,就想让观众知道,战士们不是铁做的,他们也会想家,也会疼,但该上的时候绝不躲”。
最戳人的是他聊“亮剑精神”,不是电视剧里打胜仗的热血,而是普通人生活里的“不认输”。他说前阵子刷到个视频,暴雨天里,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在水里走,车轮都快被淹了,订单备注里却写着“这单我接了,学李云龙,不撂挑子”。还有考研教室的照片,有个学生的书桌上贴满了便利贴,上面写着“向独立团看齐”“狭路相逢勇者胜”,最下面一张是“今天不学够8小时,就对不起李云龙”。
节目里放了段消防员逆行的视频,去年台风天,山林着火,消防员王磊背着装备往火里冲,镜头里他的衣服都被火星烧破了,还在喊“快跟上”。李幼斌盯着屏幕看了半天,眼圈慢慢红了,拿起话筒说:“好多人问我《亮剑》有没有续集,其实续集早就在生活里演了——外卖小哥、考研学生、消防员,还有那些上班不迟到、生病还坚持照顾家人的人,他们都是现实里的‘李云龙’。”
现在再看《亮剑》,弹幕里全是跨年龄层的互动。00后新兵刷“看完想去当兵”,80后上班族刷“加班的时候就想看看李云龙”,还有爸妈带着孩子看,跟孩子说“你看叔叔们当年多不容易”。B站重映那回,播放量破了4100万,“骑兵连冲锋”“开炮”这两个片段,弹幕能盖满整个屏幕。
说实话,作为追了《亮剑》20年的观众,这次听李幼斌聊完,才更明白这剧为什么能火这么久。它没把英雄塑造成“完美偶像”,李云龙会犯错、会骂人,却在关键时刻能扛事;它也没回避剧组的穷和难,却用这份“真实”打动了观众。
现在的我们,可能不会像李云龙一样上战场,但会遇到加班到深夜的疲惫、考试失利的沮丧、生活里的各种难。这时候想起《亮剑》,想起外卖小哥的“这单我接了”,就觉得“这点难不算啥,咬咬牙就能过去”。
要是你也被这份真实和勇气戳中,不妨点个赞,让更多人知道《亮剑》不只是一部老剧,更是咱们生活里的“精神打气筒”;也可以转发给正在硬扛的朋友,告诉他“你现在的坚持,就是最好的亮剑精神”;要是想听听更多老剧背后的故事,关注我,下次咱们接着唠那些藏在镜头里的暖心事儿。
来源: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