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韶华》骗了我们!原著中陈萱根本没死,还活成了母亲的骄傲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6 14:19 2

摘要:看完《灼灼韶华》的观众,无不为陈萱之死泪流满面,小女孩为保护母亲被亲叔叔用枕头捂死,褚韶华抱着女儿尸体手刃仇人后远走上海。 这场戏足够虐心,却并非故事原貌。 但是原著中,陈萱不仅没有死,还活成了褚韶华最大的慰藉和骄傲。

看完《灼灼韶华》的观众,无不为陈萱之死泪流满面,小女孩为保护母亲被亲叔叔用枕头捂死,褚韶华抱着女儿尸体手刃仇人后远走上海。 这场戏足够虐心,却并非故事原貌。 但是原著中,陈萱不仅没有死,还活成了褚韶华最大的慰藉和骄傲。

电视剧中,陈二顺深夜潜入褚韶华房间意图不轨,惊醒的陈萱为保护母亲大哭,却被亲叔叔用枕头活活闷死。 褚韶华悲痛欲绝,手刃陈二顺后带着仇恨离开家乡。 这一改编强化了戏剧冲突,却彻底改变了人物的命运轨迹。

原著讲述了完全不同的故事。 陈二顺在北京赔光两间铺子并欠下高利贷,被褚韶华所救后暂时安分地做她的跟班。 真正出主意的是宋舅妈,也就是陈二顺的舅母。 她眼见褚韶华赚钱能力强,便怂恿陈二顺“生米煮成熟饭”,盘算着只要褚韶华怀上陈家的孩子,就能乖乖把钱留在陈家。

宋舅妈甚至详细计划,孩子生下后抱给宋萍抚养,褚韶华为了脸面绝不会声张。 这样褚韶华赚的钱就都能留在陈家,她作为宋萍的母亲也能从中获益。

褚韶华早已察觉陈二顺眼神不对,夜里对方刚摸进门,就被她抄起家伙一顿痛打。 强暴未遂后,陈家反而倒打一耙,指责褚韶华“勾引小叔”,并坚决扣留陈萱的孩子,这陈家唯一血脉,也是拴住褚韶华的缰绳。

褚韶华彻底心寒,将全部积蓄留给陈家,只换一句“善待萱儿”的承诺,便孤身奔赴上海。 她没有杀死陈二顺,也没有带走女儿,而是把对未来的所有期待都寄托在那个瘦小却眼神倔强的女儿身上。

陈萱后来的成长经历比电视剧中的“惨死”更加励志。 她留在老家,虽然衣食依靠陈家,却天天盼着母亲的消息。 十四岁那年,她依照婚约嫁给娃娃亲对象魏年,随夫进京生活。

从识字开始,陈萱走上了自学之路。 《三字经》《百家姓》一路啃到《史记》,她听说“一级教授”最体面,便立誓要成为教授。 尽管旁人嘲笑她痴心妄想,她只是埋头苦读。

当褚韶华在上海站稳脚跟后,派人接来女儿,为她请先生、送她出国留学。 陈萱一口气读到博士,还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最终回国受聘于中央大学,真正成为了教授。 那个被母亲留在乡下的小女孩,靠一支笔、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了“褚韶华2.0”。

褚韶华离开家乡的原因也并非女儿之死。 陈大顺去世后,她本想陪着萱儿长大,终身做陈家媳妇。 但兄嫂一直想为她说媒,算计她那点彩礼钱。 陈二顺做生意失败,不仅赔了两间铺子,还欠下高利贷,若非褚韶华周旋,他可能就交代在北京了。

陈家人做得实在过分,最终导致褚韶华不得不切断一切联系,前往上海闯荡。 一方面是因为娘家不堪,婆家无耻,她没有留在家乡的必要;另一方面是褚韶华也想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像男人一样做事。

剧版用“女儿惨死”为女主提供了离开的强烈动机,让褚韶华手刃仇人的时刻充满复仇的快感。 但代价是陈萱不再是希望而是仇恨的象征,母亲不再是榜样而是复仇者。

原著中那份“为了孩子,我要闯出一片天”的温柔动力,被替换成了“为了血债,我要让所有人付出代价”的狠厉。

无论是剧版还是原著,褚韶华最终都长出了新的血肉。 她不再是谁的女儿、谁的妻子、谁的母亲,而只是褚韶华,一个靠野心和算盘,在乱世中开辟生路的强大女性。

当知道陈萱其实没死,并且活成了光芒四射的样子,才会明白,有时候,活下去比复仇更需要勇气;把女儿送上教授讲台,比把她写进死亡名单更加震撼人心。

来源:桃桃说剧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