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提起他,早就没了七年前富察傅恒身上那股温润公子的滤镜,取而代之的是一茬接一茬压不住的负面新闻。
许凯,塌得真的很彻底。
如今提起他,早就没了七年前富察傅恒身上那股温润公子的滤镜,取而代之的是一茬接一茬压不住的负面新闻。
先是有爆料说他总爱 “吃窝边草”,和公司里好几位女同事都有过暧昧纠葛,聊天记录里的轻浮语气,和剧里那个克制深情的傅恒判若两人;
没等这波争议平息,又有新闻爆出他长期聚众赌博。
虽然不知道真的假的。
但一波又一波的丑闻,早就把观众对 “傅恒” 积攒的那点好感碎得稀烂。
看着这些新闻,才后知后觉明白:
许凯只是许凯,永远成不了那个站在宫墙下、眼里藏着星辰大海的富察傅恒。
就像这七年里,我再也没见过哪部剧能像《延禧攻略》那样,让全民都为它疯狂,看得人酣畅淋漓。
还记得吗?
七年前也就是2018年的夏天,《延禧攻略》的热度简直像泼了油的火,烧得全网都沸腾。
那时候打开手机,十条热搜里能有八条和它有关,从 “魏璎珞怼人名场面”“富察皇后发饰细节” 到 “尔晴什么时候下线”,一天十几个热搜轮流霸榜。
连不怎么看古偶剧的长辈都被传染,饭桌上会主动问 “今天延禧更了吗”。
厂长的办公室里更夸张。
同事们一上班就凑在一起复盘剧情,有人为容音皇后掉眼泪,有人骂纯妃 “恋爱脑拎不清”。
每一天,几乎都在热火朝天的讨论这部剧。
就连下班地铁里都能看到有人举着手机追更,遇到魏璎珞手撕坏人的片段,周围还会有人小声附和 “怼得好”。
那时候的服化道也成了话题中心。
莫兰迪色调的宫装、精致到能看清纹路的点翠头面,甚至宫女衣服上的绣线都透着讲究。
大家还特意扒出 “延禧色” 的色卡,说这种低饱和度的颜色显高级,连美妆博主都跟风出了 “延禧仿妆”。
容音小天使头饰上的绒花,也是随着爆火。
现在回想起来,《延禧攻略》能爆,最核心的还是它把 “爽” 字玩到了极致,每个角色都鲜活到让人过目不忘。
就说女主魏璎珞,别的宫斗剧女主受了委屈要么忍气吞声,要么躲起来哭,她偏不——
别人刁难她,她当场就怼回去;有人害她朋友,她转头就设局反击。
“我魏璎珞天生脾气爆,不好惹” 这句话一出口,感觉心里积压的气都跟着顺了。
她入宫是为了查姐姐的死因,一路像开了上帝视角,聪明得让人惊叹,可偏偏命运总跟她开玩笑:
刚认下容音皇后这个 “姐姐”,皇后就从角楼一跃而下;好不容易和傅恒心意相通,却因为皇权只能错过,到最后连明玉都离她而去。
这种 “看似无所不能,却留不住最亲的人” 的反差,又让这个爽文女主多了层让人疼的真实感。
吴谨言那时候演技确实被骂过,说她表情僵硬、台词没劲儿,可不得不承认,她那张清冷又带点倔强的脸太贴魏璎珞了——
不像深宫里娇滴滴的花,倒像墙角里野蛮生长的杂草,就算被踩进泥里,也能凭着一股韧劲儿再冒出来。
后来她演《墨雨云间》的薛芳菲,还是这种聪明带刺的角色,才发现原来她和这类人设的适配度这么高。
而秦岚演的富察容音,简直是全剧的 “白月光天花板”。
在此之前,大家提起秦岚总想起《还珠格格》里的知画,那个带着心机、装柔弱的 “绿茶” 形象深入人心。
可容音一出场,所有人都被她的温柔圈粉了。
她是皇后,却没半点架子,宫女犯错了她会护着,璎珞被刁难了她会撑腰,把宫里的人都当成家人来疼,可偏偏护不住自己的孩子,护不住自己的爱人。
记得她从角楼跳下去那集,多少人跟着哭红了眼?
伴随着《雪落下的声音》,我当时简直哭成狗。
后来看《花儿与少年》,看到秦岚在节目里温柔地照顾同行的人,还会下意识想起容音皇后。
那层 “白月光滤镜” 根本摘不掉,连她说话的语气都觉得亲切。
聂远演的乾隆也特别出彩,打破了以往宫斗剧里 “帝王工具人” 的刻板印象。
他不是只会摆威严的皇帝。
面对朝堂,他有帝王的权衡和果断。
面对容音,他藏着说不出口的温柔,皇后去世后,他坐在空无一人的长春宫里发呆,手指摩挲着皇后用过的首饰,那种落寞感看得人心里发酸。
面对璎珞,他从一开始的 “这宫女太野”,到后来的 “朕离不开她”。
帝王的傲娇和普通人的情愫结合得特别自然,让人觉得这个乾隆是真的 “活” 在那个宫里的,不是编剧笔下的纸片人。
佘诗曼的娴妃,那才叫 “演技教科书” 级别的黑化。
她前期是宫里最佛系的妃子,不争不抢,穿着素色宫装安静地抄经,可当母亲饿死、弟弟惨死,她才明白 “软弱只会任人欺负”。
最绝的是她的黑化不用靠浓妆,就靠一个眼神——
前一秒还是温柔的笑意,下一秒眼里就只剩冰冷,嘴角微微一挑,那种 “我要让所有人付出代价” 的狠劲,看得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有人骂娴妃坏,可站在她的立场想,看着家人一个个离开,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换谁都会被逼着长大,被逼着变强大,这种 “有理由的黑化”,反而比单纯的 “坏” 更让人共情。
除此之外,就连明玉、纯妃、尔晴这些配角,也都各有各的戏。
明玉直来直去,一开始跟璎珞对着干,后来却成了最护着她的人,最后为了不拖累璎珞选择自戕,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纯妃对傅恒的执念太深,从温柔才女变成心机妇人,一步步走偏的样子让人又气又叹;
尔晴就更不用说了,“尔晴我劝你善良” 当年成了全网的梗,她的坏不是表面的,是藏在 “温顺” 面具下的阴狠。
连嫁给傅恒后都不安分。
最后被璎珞赐死,多少人拍手称快。
那时候才发现,《延禧攻略》里没有真正的 “小透明” 角色。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执念,不是为了衬托主角存在的,这才是它能让人记住这么多年的原因。
最让人意难平的,还是傅恒和璎珞的感情。紫禁城那么大,错过的人那么多,可他们的错过偏偏最让人疼。
璎珞每次跪在地上喊 “奴才罪该万死”,其实心里都在说 “傅恒我喜欢你”;
傅恒为了救璎珞,只能娶自己不爱的尔晴,一辈子都在为她付出,哪怕后来远赴战场,临死前还惦记着把能救璎珞的药材送回来。
那时候多少人盼着他们能有个好结局,可编剧偏要写 “错过”,这种 “意难平” 反而让这段感情更难忘。
后来许凯出了那么多负面新闻,大家还是会说 “傅恒是傅恒,许凯是许凯”。
因为那个温润如玉、守着一生执念的富察傅恒,早就成了心里的白月光,谁也替代不了。
七年前的夏天,《延禧攻略》陪着我们走过,那时候的我们好像也和剧里的璎珞一样,对未来充满期待,觉得只要努力就能像她一样 “逢凶化吉”。
现在再回头看,不仅怀念剧里的爽感和那些鲜活的角色,更怀念2018年那个蒸蒸日上、大家都昂首向上的日子。
后来也看了不少宫斗剧、大女主剧,有的服化道更精致,有的演员阵容更强大,可再也没有一部能像《延禧攻略》这样,让全民都为它疯狂,让我们看得又哭又笑,酣畅淋漓。
或许有些剧就是这样,只能属于特定的时光,而《延禧攻略》,就是属于我们青春里最难忘的那一段。
来源:电影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