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母三次进宫天差地别,难怪甄嬛恨透了皇上,你看果郡王做了啥?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1 14:56 2

摘要:电视剧《甄嬛传》啊,越看到后面,越觉着那点儿悲欢离合,都藏在不经意的小地方。你说这甄嬛和皇上,两个人似乎有过一段真情,又像是从头到尾都没真正地爱过。你琢磨,皇帝终于意识到自己动了心的时候,甄嬛却早已死心了。两个人纠缠了半辈子,到最后只剩下怨怼。到底是谁错过了谁

电视剧《甄嬛传》啊,越看到后面,越觉着那点儿悲欢离合,都藏在不经意的小地方。你说这甄嬛和皇上,两个人似乎有过一段真情,又像是从头到尾都没真正地爱过。你琢磨,皇帝终于意识到自己动了心的时候,甄嬛却早已死心了。两个人纠缠了半辈子,到最后只剩下怨怼。到底是谁错过了谁?又是谁,逼得甄嬛狠下心手,亲自送皇帝最后一程?网上吵作一团,有人骂甄嬛冷血,有人觉得她太苦。可往前倒倒,甄母头三回进宫的模样,才隐隐道出了答案。

甄母头回进宫,是甄嬛落魄之时。她熬过小产的煎熬,又靠着那只蝴蝶,歪打正着给自己赢来了些宠爱。宫门一开,母女见面——甄母那神情,一半安慰一半忧愁,像是隔着一道难过的水。玉娆那丫头嘴快,张口就问姐姐,皇上是不是像寻常人家丈夫那样。甄嬛半眯着眼,嘴上说得云淡风轻。可其实,细细琢磨,这话里哪有半点“夫妻”的柔情。甄母坐在床榻边,留下几句家里的老理,意思再明白不过:夫妻之间,就算是一般人家,都很难做到真心以待。更别提在宫门里,那是君是臣、身价高低、真真假假的好一出戏,指望得了什么?甄嬛听着,神色却依稀还存着点幻想。那时候的她,看皇帝,像小姑娘盼个好归宿——谁不盼呢?但有时候,盼得越深,失望越狠。

甄母第二次进宫,风光截然不同。年羹尧倒台了,华妃也折了。甄家沾了甄嬛的光,门楣亮堂,老小都沾喜气。甄嬛这时位高宠隆,妃嫔里只怕没人敢正面惹她。甄母进来,仍是战战兢兢——临走前一遍遍叮嘱甄嬛:宫规森严,不可太放肆,不要贪欢久留。甄母走得匆忙,连皇帝进门都避开了。章节小节,细想其实挺人性。皇帝一瞧甄母不在,随口就问,甄嬛便答“母亲听闻皇帝要来,自去告退”;而皇帝的那点“随口”,甄母的那点“避嫌”,都说明了弦外之音。大家族的老派人,都知道什么地方该闭口,什么话不能讲。宫中人不由己,一言一行都要掂量。

甄母第三次进宫,已经全然不是过去的模样。甄父、甄母,一路风霜。宁古塔的流放,冻饿折磨过了身子,也磨掉了脸上那些细致的端庄。甄嬛回了宫,可家中的苦难,没法轻轻松松抹去。那一场团聚,说是喜悦,又何尝不是泪水里夹着咸涩。甄母站在甄嬛面前,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眼圈红得发亮。看女儿风光,心里却想起当年的苦。你说,哪一个当妈的不是看着闺女受委屈自己心里刀刀割?再想想当年入宫时鲜亮的衣裳、稳重的仪态,还不是被那场流放,和皇帝的一句无情,打打磨磨变了样。

宫里的人情味,其实全都在这些见不得光的委屈里。甄嬛被皇帝罚——一件纯元旧衣惹出祸事,成了“伪替身”,成了罪人。父亲被关进牢,母亲老泪纵横。皇帝一个说法,一道圣旨,把整个甄家都扔去了天寒地冻的宁古塔。说是流放,实际就是发配,没几个人能活着回来。甄嬛哪能不恨?她还怀着八个月的身孕,跪在冰冷的地上,拉着皇帝的衣袖,一遍遍求饶,可那人恍若未闻。回头再看胧月,出生不到几天,甄嬛已心灰如死水,干脆远遁甘露寺。

那些日子的甄嬛,有谁懂?她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家人远在苦寒之地,自己的心被一桩桩、一件件事冷透了。那时候,她的苦不说,只有寂寞和放弃在作陪。人们见她狠下心,或许只道是争宠争权,谁知背后藏着多少无奈。比起荣华富贵,更要命的是亲人无处安放,内心的裂痕,再多的锦衣也盖不住。

玉娆更是家里的另一个担忧。姑娘年纪小,却被拖着一起流放宁古塔——你说,那地儿,冰天雪地,长途跋涉,想活下来都难了。幸亏果郡王一路上相护,才让她安然无恙。要不,甄母怕是早就哭断肠。果郡王其实是整个甄家命运里最安静的温柔。他从北京一路北上,顶着风雪,走了四十多天,只为了顺道递个消息,捎去一句平安。甄嬛收到那封信的时候,只怕比什么圣旨都珍贵。后来,他帮甄家打点、关照,无声无息,却把最难的忙都撑住了。甄嬛这辈子,错过了的其实是这样的情分。

你要说恨,甄嬛对皇帝的恨,从来不是一时冲动。那根刺,一次次被生活扎得更深。她小产时皇帝冷言冷语,家人受苦时他不闻不问,自己成了替身时更是万念俱灰。可果郡王饮毒酒时,念的却是“我不愿让你为难”。你见过这样痴情吗?可惜,宫里的规矩比情深还狠,皇帝的自负比命更重。甄嬛曾经梦想和皇帝比肩,比翼。到头来,却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影子,一个代替。

回头说开场的那一场雨。杏花微雨,甄嬛第一次见四郎,彼时以为是一段缘分。谁知,往后,也不过是错位的时光,重重的误会。皇上始终念着纯元,甄嬛一生都在做别人的影子。等到甄嬛彻底明白自己不过是个“替代品”,那份绝望才真正地沉到底了。

甘露寺的别离,甄家流放千多日,那伤,是流不尽的泪,是说不完的痛。皇帝后来想弥补,给了新称号“熹妃”,意思是要一切重新开始,再不讲相似,可那时甄嬛的心早已如枯井,不见春水。甄家从盛极一时,到被打入北地,老母亲从仪态万方,到衣衫褴褛;她自己,从单纯到老练,那个温柔姑娘也早在苦难里死去了。

说到底,甄嬛从未“狠心”,她不过是被生活收拾成了如今模样。更何况,一家人的性命曾只值皇帝随口一句;母亲老泪纵横,那不是眼泪,是血在流。大概我们只能说,人心难测,命运无常。有的人生来是宠妃,有的人不过是风雪中的流犯。从此,锦水汤汤,各自天涯。哪怕宫墙里再无嬛嬛与四郎,世上再不见那段微雨落花。可我们回头看看这位“狠心”女子,或许心里都会叹一句:你要是走过她的路,也未必能好到哪儿去。

来源:山谷中寻香的蝶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