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场景: 建康城,桓楚皇宫。新帝桓玄正大宴群臣,歌舞奢靡。殿下百官强颜欢笑,气氛诡异。而在京口,一座破旧军营中,十余条身影正于昏暗油灯下密谋]
(画面开场)
[场景: 建康城,桓楚皇宫。新帝桓玄正大宴群臣,歌舞奢靡。殿下百官强颜欢笑,气氛诡异。而在京口,一座破旧军营中,十余条身影正于昏暗油灯下密谋]
旁白: “公元404年春,桓玄篡位称帝,国号‘楚’。然其得位不正,骄奢淫逸,人心尽失。曾被桓玄利用后又抛弃的北府旧将,以及无数对门阀政治深感绝望的寒门志士,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了那个曾在孙恩起义中崭露头角、战功赫赫却出身贫寒的将领——刘裕,刘寄奴。”
(剧情展开: 京口举义)
[京口,刘裕宅邸。何无忌(北府旧将,刘牢之外甥)、刘毅、孟昶、魏咏之等二十七人歃血为盟]
刘裕 (目光如炬,掷地有声): “桓玄篡逆,天下共愤!吾等皆北府旧人,世受晋恩,岂能俯首事贼?今日之举,欲效匡复,诸君愿否?”
众人 (慷慨激昂): “愿随刘兄,共诛国贼!不成功,便成仁!”
[翌日,刘裕诈称游猎,与何无忌等召集北府旧部百余人在广陵起事]
刘裕 (手持长刀,立于众人之前): “桓玄无道,篡夺晋室!我等今日起兵,克复京师,敢有不从者,斩!” (其声若惊雷,气势慑人)
[义军虽少,却皆百战精锐,以一当十。徐兖二州子弟闻风响应,顷刻间聚众千余人,攻占京口,直指建康]
(矛盾激化: 覆舟山决战)
[桓玄闻讯,大惊失色]
桓玄 (惶惧不已): “刘裕……一介寒人,亦能作乱?!其兵锋甚锐,如之奈何?”
左右 (谄媚道): “刘裕乌合之众,陛下勿忧。可遣猛将吴甫之、皇甫敷率精兵拒之。”
[刘裕率义军与桓玄军相遇于江乘、罗落桥]
刘裕 (亲执长刀,冲锋在前): “诛桓玄,复晋室!杀!”
义军 (见主帅如此骁勇,士气大振,大破敌军,阵斩吴甫之、皇甫敷)
[桓玄愈发恐惧,尽遣其弟桓谦、大将卞范之率精兵两万屯于覆舟山,做最后抵抗]
刘裕 (令义军饱食后,将余粮尽数焚毁): “今日之战,有进无退!晋室存亡,在此一举!” (遂分设疑兵,多置旗帜,以为疑阵)
[时值东北风急,刘裕借风纵火,率众猛攻,喊声震天动地]
桓谦军 (虽众,但皆畏刘裕威名,又见火光冲天,疑为晋军大至,顿时溃散)
(高潮: 枭雄末路)
[建康城内,桓玄闻覆舟山败绩,知大势已去]
桓玄 (携晋安帝司马德宗及亲信数千人,仓皇出奔): “速走!还江陵!” (其称帝仅八十余日)
[刘裕率军进入建康,秩序井然,秋毫无犯。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刘裕 (迎晋安帝还宫): “臣等诛逆不力,使陛下蒙尘,罪该万死!”
[桓玄逃至江陵,收集残兵,欲图反扑,却被刘毅率领的追兵大破于峥嵘洲。桓玄在乱军中被益州督护冯迁斩杀]
旁白: “桓玄之乱平定,刘裕以再造晋室之功,都督中外诸军事,总揽朝政,权倾天下。但其出身寒微,与盘踞朝堂百年的王、谢等高门士族格格不入。他的崛起,本身就是对门阀政治最彻底的颠覆。”
(集末结局: 寒门称帝)
[此后十余年,刘裕对内整顿朝纲,削弱士族势力;对外则发动两次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功业震古烁今,远胜桓温]
[公元420年,刘裕觉时机已熟]
刘裕 (于寿阳宫中宴集群臣,从容言道): “桓玄篡位,鼎命已移。我首唱大义,兴复帝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业著,遂荷九锡。今年衰暮,崇极如此,物忌盛满,非可久安。今欲奉还爵位,归老京师。”
群臣 (皆不解其意,唯中书令傅亮悟其心,连夜赶回建康安排)
[傅亮入宫,暗示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
晋恭帝 (淡然苦笑): “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遂欣然书赤纸诏书,禅位于刘裕)
[建康城南郊,刘裕登坛祭天,即皇帝位,国号“宋”,改元永初。东晋王朝,历十一帝,一百零四年,至此终结]
刘裕 (登基后,顾谓左右): “吾本布衣,始望不及此。然天命有归,遂膺大宝。当与卿等共勉,开创盛世!”
旁白: “刘裕的崛起,标志着门阀士族共治时代的落幕和寒人掌权的帝王时代的真正开启。南朝宋、齐、梁、陈的序幕,由此拉开。历史的长河,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回旋后,继续奔涌向前。乌衣巷的风流,终被寻常巷陌的铿锵铁蹄所取代。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镜头缓缓掠过建康城墙,远处朝阳初升,光芒万丈。画面最终定格在刘裕坚实而充满力量的背影上,他正眺望着他打下的万里江山]
(全书完)
后记:
“《东晋那些事儿》至此落幕。感谢您的一路相伴。这百年风云,充满了北伐的豪情与遗憾,名士的风流与放达,权臣的野心与挣扎,以及寒门英雄的奋起与开创。希望这个故事,能让您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温度与脉搏。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们下一个历史故事再见。”
来源:纵横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