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壮举再现,激战乌江天险!一起重温——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3 10:50 1

摘要:《突破乌江》是由朱欣编剧,李舒田、李昂执导,于纯绵、刘江、曲云主演的剧情电影。该片于196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讲述了红军强渡乌江迫使敌人缴枪投降,保证了全军向遵义进军作战计划的实施,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胜利的道路的故事。

北京日报客户端影视频道精选多部经典影视剧,在光影中回顾那些峥嵘岁月,本期推荐经典影片——《突破乌江》。

影视介绍

《突破乌江》是由朱欣编剧,李舒田、李昂执导,于纯绵、刘江、曲云主演的剧情电影。该片于196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讲述了红军强渡乌江迫使敌人缴枪投降,保证了全军向遵义进军作战计划的实施,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胜利的道路的故事。

剧情简介

长征途中,红军先头部队摆脱身后追赶的强敌,在张团长(李久芳 饰)和秦政委(周正禹 饰)率领下,来到自古称为“天险”的乌江南岸。江边的黄家村已被敌人糟蹋的不成样子,所有房屋被烧成砖头瓦砾,牲畜也被抢劫一空,江边只剩下几条冒着烟的破木船。部队一边组织战士救火救人,一边派出小 分队侦察敌情,伺机强渡乌江。江北的敌旅长(邢吉田 饰)接到行辕电报,要他死守乌江,他以大烟土为犒赏命令部下组织敢死队,抵挡红军进攻。先头部队第一次强渡失败后,第二天夜里又组织偷渡,但因风疾浪高,只有陈连长(于纯绵 饰)等少数人侥幸过江。这时,敌援军已距南岸数公里,张团长心急如焚......

导演故事

李舒田

李舒田,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1923年10月27日出生于河北完县一个农民家庭里,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11月参加八路军曾任晋察冀军区三军分区冲锋剧社演员,1942年进华北联大文学院戏剧系学习,1945年起任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十二团宣传队队长、第五军分区北进剧社副社长、晋冀剧社副社长兼戏剧队队长、军文工团团长,总政话剧团分队长,总政京剧团团长等职。曾在多部话剧中男扮女装,在话剧《电线杆子》中饰青年妇女,《打鬼子去》中饰张大嫂,《劫后》、《一心堂》中饰老太太等,1952年在长影故事片《丰收》中饰主角——村支书。1956年2月调八一电影制片厂任导演,曾与人合作编导了纪录片《护航》和故事片《长空比翼》,并在《长空比翼》中饰飞行员,同时还导演了《海阔天空》,《突破乌江》(与人合作)、《蒙根花》以及《白求恩大夫》等。此外他还在影片《战上海》中饰解放军肖师长,参加了《盼》、《将军塞上曲》等剧本的改编。1988年因病逝世,生前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晋察冀文艺研究会会员。

李昂

李昂,原名李松年,男,1930年8月生,浙江省定海县人,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1939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攻读土木专业。后因喜爱文艺、戏剧,于1942年进入上海天风剧社当演员。1945年7月赴安徽淮南地区参加新四军文工团,任演员、编导等职。1948年12月调二野文工团工作。1953年调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先后任戏剧队副队长、队长等职。此间,他曾导演过大型歌剧和话剧,其中有《刘胡兰》、《白毛女》等。曾进修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调八一电影制片厂任副导演、导演等职。他担任导演的影片有《突破乌江》(合作)、《英雄坦克手》、《苦菜花》、《闪闪的红星》(合作)、《沂蒙颂》(舞剧,合作)、《红云岗》(京剧,合作)等。其中影片《闪闪的红星》1980年6月获全国儿童文艺作品创作奖二等奖。1985年10月因病逝世。

演员故事

于纯绵

于纯绵,1928年8月出生,山东文登人。1945年2月参加革命,曾任山东威海市委宣传队队员、胶东东海军分区宣传队队员、音乐组长、副队长,战地记者。1950年10月始,历任胶东军区文工团分队长、音乐组长,福建军区文工团戏剧队副队长,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演员组长。这一时期,参加的话剧主要有《霓虹灯下的哨兵》、《东海最前线》、《军人的性格》、《东进序曲》等。

1958年4月调入八一厂演员剧团,任演员、演员组长,1983年任副团长。拍摄影片主要有《东进序曲》、《哥俩好》、《金铃传》、《突破乌江》、《雷锋》、《打击侵略者》、《主犯在你身边》、《激战无名川》、《飞虎》等。电视剧有《热泉》、《便衣警察》、《柏油路上的战争》、《破烂王》等十余部。译制片配音主要有《山本五十六》、《巴顿将军》、《侠盗罗宾汉》、《莫斯科保卫战》《敦煌》等,还在京剧中饰演角色。 1988年离休。1991年10月去世。

刘江

刘江,原籍辽阳,1925年生于哈尔滨一个城市家庭,他很早就到社会谋生,曾当过学徒,做过邮电部门的职工。刘江从小喜欢文艺,对电影、戏剧的兴趣尤其浓厚。十六岁时,他参加了哈尔滨北斗业余实验剧团。曾在《事变的前夜》、《十万元的一封信》、《逃亡》、《青春底悲哀》等话剧中,扮演过次要角色。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解放了哈尔滨,刘江参加了松江军区政治部文艺工作团。曾先后在《白毛女》、《军民互助》、《牛永贵负伤》、《收割》、《钱永福回家》等歌剧和秧歌剧中,扮演我军战士、班长、指导员,以及地主、敌伪军官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正反面角色。同年年底,刘江随文艺工作团编入野战军主力部队十二纵队三十四师政治部文艺宣传队。起初做宣传员,后来曾任分队长、宣传队副队长等职。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刘江除演出了《白毛女》、《血泪仇》、《刘胡兰》、《骨肉亲》、《战斗里成长》等剧目外,还参加了攻打德惠、四平,围困长春,解放沈阳,以及平津、衡宝等战役。经受了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成长为一个自觉的革命文艺战士。1949年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2年,刘江由野战军独立第二师文艺工作队,调到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剧院(即现在的广州部队话剧团)。从此成为一名专职演员。在此期间,曾先后演出《是谁在进攻》、《无名英雄》、《双婚记》、《曙光照耀莫斯科》、《海滨激战》、《新局长到来之前》等中外剧目,扮演了资本家、地主、敌特、敌高级将领、官僚主义者、矿长、局长等角色。频繁的舞台演出实践,不仅使刘江的表演水平和艺术修养有了显著的提高,也为他进入影坛奠定了基础。 1958年,刘江由广州军区话剧团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开始了电影演员生涯。

二十多年来,他先后参加了《海鹰》、《回民支队》、《赤峰号》、《突破乌江》、《鄂尔多斯风暴》、《苦菜花》、《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火娃》等十余部影片的拍摄。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反面人物形象。成为中国影坛上以善于扮演反面人物著称的电影演员之一。

曲云

曲云,原名曲秀云,女,1928年生,山东牟平人。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幼年家境贫寒无力读书。直到1940年家乡解放才读小学。在学校担任过儿童团长和姊妹会长。1944年考入胶东实验学校学习。1946年被胶东文协文工团招为演员。饰演过歌剧《白毛女》中的王大婶、《血泪仇》中的王仁厚妻等角色,被评为模范工作者。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参加《太平天国》、《故乡》等剧的演出,荣立三等功。1948年任该团政治指导员。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调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任指导员兼演员。1954年转业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工作。1956年调入八一厂演员剧团任演员。参演和主演了《金铃传》、《县委书记》、《奇袭》、《突破乌江》、《哥俩好》、《英雄坦克手》、《岸边激浪》、《雷锋》、《苦菜花》、《山村新人》、《女交通员》等几十部影视剧。1980年代离休。2003年获第九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李久芳

李久芳,男,1929年出生,黑龙江密山县人。早年在牡丹江政府文工团工作。1946 年,入东北野战军炮兵学校文工团任演员,主演过《白毛女》等歌剧。1948年任东野炮兵纵队宣传队下属工兵团宣传队长。1949年先后在四野特种兵宣传队、特种兵政治部文工团任演员。解放初,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总政文工团工作。其间,主演北影 《一件提案 》等影片。后成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

综合1905电影网、豆瓣电影、新华网等

来源:京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