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彬一向眼高于顶,御下也非常严苛,很少会夸奖别人,唯独对周乙这个下属兼同僚给了“太聪明”的极高评价!也正因如此,他将特务科奸细的头号怀疑目标放在了周乙身上,幸好周乙凭借智慧多次躲过高彬的试探。
枪声在寒冷的哈尔滨街头响起,周乙的身体缓缓倒下!
我党费尽心血培养的一位高级特工平静接受了自己的死亡,没有悲壮激昂的宣言,嘴角甚至还带着一抹难以察觉的释然微笑!
但也正因为死去的如此突然,才让很多观众直呼烂尾,引发了关于周乙之死是否合理的争议!
周乙在很多观众的心里一直都是以聪明谨慎、胆大心细示人,他是众人的主心骨,数次在危机中力挽狂澜。
高彬一向眼高于顶,御下也非常严苛,很少会夸奖别人,唯独对周乙这个下属兼同僚给了“太聪明”的极高评价!也正因如此,他将特务科奸细的头号怀疑目标放在了周乙身上,幸好周乙凭借智慧多次躲过高彬的试探。
但特务科的奸细始终是高彬的一块心病,高彬对周乙的怀疑反反复复被放下拿下,直到获悉孙悦剑还活着的消息,高彬才确认了周乙的真实身份。
周乙为了营救孙悦剑,顶着身份暴露的危险冒险制定计划,他利用日本宪兵队、警察厅和保安局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在陈景瑜的帮助下成功瞒天过海,救下了孙悦剑。
之后周乙安排好一切,在边境顺利和孙悦剑夫妻团聚,结束潜伏任务。
也就是在这时候异变突生,莎莎被绑,成为周乙重返特务科的催命符。
对周乙而言,莎莎就是她的亲生女儿,没有父亲能够对身处险境的女儿置之不理。同时周乙回去也能把所有嫌疑都揽在自己身上,并保护其他潜伏同志陈景瑜的安全。
但对周乙的坦然赴死,很多观众却认为非常不值得,甚至觉得周乙就不应该回来!
第一,周乙是我党在哈尔滨特务科培养的高级特工,不管是身份和经历都非常具有价值,无论是能力智慧还是地位,都可以帮助我党获得更加有价值的情报,本可以成功撤离,最后却用自己的性命为顾秋妍的失误买了单。
从感性角度来看,周乙长期潜伏,一直在为了任务隐藏自己的真实感情,就像一颗孤独的棋子,就算是目睹同志牺牲,也要装作漠不关心,所以他的返回是第一次完全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以一个人、一个父亲的身份和情感行事,不仅保护了自己女儿的安全,也保护了战友顾秋妍和其他潜伏同志的生命。
从理性角度来看,周乙活着的价值肯定比死去的价值更大,他明明可以在潜伏工作发挥更大作用,结局却那么悲怆憋屈,没有轰轰烈烈死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而是死在了自己同志的愚蠢行为下,所以观众觉得不值得。
第二,周乙因为任务的原因,一直亏欠自己的发妻孙悦剑和亲生儿子家乔,他一直没有尽到为人父和为人夫的责任,最后好不容易有相守的机会,周乙也果断放弃,为“假家庭”付出了一切,让他真正的家人永远失去了他,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呢?
“悬崖”这个词象征着潜伏者如履薄冰的生存状态,周乙死的如此无常,也正是这种高危工作的具象化,周乙潜伏多年,每一步都游走在悬崖边上。
周乙的死亡结局很特别的一个点就是与传统谍战剧中英雄死去时,惯用的慢镜头、悲情音乐不同,周乙的死亡非常平淡,但也正是这种平淡才符合那个年代英雄的真实结局。
而导演也并没有刻意渲染这种氛围,而是致力于呈现生命原本的样子——直白、 猝不及防、无法逆转,普通人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就更不用说周乙这种经常潜伏在敌人心脏地带的地下工作者,死亡早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周乙一直在和高彬斗智斗勇,剧中也多次展现了他在面对危险和考验所展现出的临危不乱,但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周乙每一次任务的成功,都意味着他离身份暴露越近,而这些被怀疑的细节也为周乙之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毕竟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像周乙这样的地下工作者,他们的性命就是风中飘摇的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周乙的离开不是偶然,而是经常游离于“悬崖”边缘的必然。
亲爱的各位读者们,对于周乙之死,你是怎么看的呢?你觉得他的死值得吗?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一起参与这场关于谍战、人性和牺牲的大讨论吧!
来源:人间一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