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7版《红楼梦》刚播那几年,街坊邻居最热闹的话题不是剧情,而是“贾宝玉长得不够好看”。
87版《红楼梦》刚播那几年,街坊邻居最热闹的话题不是剧情,而是“贾宝玉长得不够好看”。
原著里那句“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像一把尺子,量得欧阳奋强被吐槽到今天。
可要是把尺子放下,单看屏幕里的宝玉,其实挺有意思。
他撒娇时眼角先塌,委屈时嘴角往下挂,那种被全家捧在手心里又随时怕被规矩勒住的劲儿,跟小说里那个“混世魔王”一模一样。
好看的脸常有,能把“娇”和“怕”同时演出来的少年不常有。
再说黛玉和宝钗。
黛玉一皱眉,宝玉的肩膀先缩半寸;宝钗一笑,他又忍不住偷瞄。
这些小动作不靠脸,靠演员把“怕失去”和“想靠近”揉进骨头里。
观众后来回忆,记住的不是五官,而是宝玉蹲在地上给黛玉系披风的背影——那一下,谁还管脸圆不圆。
剧组其实也懂。
他们没把宝玉拍成画片上的神仙公子,反而让他穿松垮垮的纱衣,头发总有几缕毛躁。
镜头扫过荣国府,雕花木窗掉漆,茶碗边磕了个小口子,连宝玉的指甲都带着啃过的痕迹。
这种“旧”和“糙”衬得他更像在富贵堆里打滚的真小孩,而不是海报里精修过的假人。
说到底,87版敢让宝玉“不标准”,是它最狡猾的地方。
观众一边嫌他不够俊,一边又忍不住跟着他的红眼眶一起难过。
等剧终了才反应过来——原来大家爱的从来不是完美皮囊,是那个被规矩逼到墙角还惦记着给姐姐妹妹留糖吃的倒霉孩子。
下次再刷到“欧阳奋强不够帅”的老帖子,别急着点头。
把声音关掉只看画面,看宝玉怎么在人群里偷偷拽黛玉袖子,看他在父亲面前吓得打哆嗦。
那一刻,脸还重要吗?
来源:园中赏花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