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著名导演郑晓龙要翻拍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大家对演员孙俪是否适合扮演王熙凤展开了争论。在我看来,包括王熙凤在内的红楼梦中的大多数角色其实是很接地气儿,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并不难。唯独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要角色,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们
最近,著名导演郑晓龙要翻拍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大家对演员孙俪是否适合扮演王熙凤展开了争论。在我看来,包括王熙凤在内的红楼梦中的大多数角色其实是很接地气儿,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并不难。唯独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要角色,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们寄托了作者的某种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找到的,而这两个角色才是拍摄《红楼梦》是否成功的关键。
相比于87版《红楼梦》拍摄时的社会环境,在今天中国社会中找到这么两个人比登天还难。
首先,导演郑晓龙大概率没法复制王扶林导演选拔演员的路径。陈晓旭是通过海选找到的。当时她在鞍山话剧团做报幕员,没学历,没背景,写点小诗,做着当明星的白日梦。而在40多年后的今天,很多地方的文艺团体因为入不敷出纷纷倒闭,像陈晓旭这样手无寸铁,怀揣梦想的文艺女青年早已没了立足之地,她们要么在家里躺平啃老,要么在职场苦苦挣扎,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哪还有心思毛遂自荐?
欧阳奋强当时在四川,是扮演史湘云的演员推荐给王扶林的。选宝玉也有上述面临的问题。除此之外,现在的导演很在意资源的交换,要结识有钱的投资方和有流量的大腕,基层小演员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因此通过他人介绍的方法也不太可行。
其次,黛玉宝玉都是至情至善之人,年龄又很小,因此要求一定程度上的本色出演,这恐怕是选角最难的地方。目前青年演员陈都灵成为扮演黛玉的热门人选。乍一看,她消瘦的身型、清冷的气质、精致的五官确实有些优势。但是仔细看,她其实少了书卷气,不适合演才女。她最近出演的《雁回时》也有很重的表演成分,谈不上本色出演。至于能否演绎黛玉忧郁中的幽默、热情和灵动就更不好说了。
当然,这不是某一个演员的问题,而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在我们这个社会中,还有所谓真实的感情吗?大众媒介如电视、短视频、社交媒体将私人情感 公共化。短视频平台上的 情感博主将个人失恋、育儿、职场焦虑等私人体验转化为标准化的 “情感叙事”这些叙事并非为了传递真实体验,而是为了迎合公众对 “情感共鸣” 的需求,成为吸引流量的工具。商家通过广告将 “爱情” 与钻戒绑定、“孝心” 与保健品绑定、“孤独” 与奶茶绑定,使原本抽象的私人情感转化为可被购买的 “符号商品”—— 消费者购买的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商品所承载的 情感意义,但这种意义并非自发生成,而是资本建构的结果。
说白了,现在的情感很多时候不像过去那样真切又有意义了,更像是快餐——一刷短视频、一看狗血剧情就能立刻笑或哭,但转头就忘了。很多情感还被当成工具用:主播靠煽情卖货,博主靠卖惨或晒幸福圈流量,媒体和公司用“正能量”或“家文化”稳人心。情感越来越表面化,被拿来利用,而不是人心里真正的东西了。
尽管如此,我依然相信,真正的黛玉和宝玉会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只是他们没法被找到。他们是如此至真至善之人,在这个社会中不会生活得很好。他们可能正遭受不公,怀揣梦想,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艰难度日。
来源:温柔的力量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