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掌心》刚播三集,豆瓣小组就刷满“刘诗诗别再演恶女”的吐槽贴。
“开年第一刀,砍在追剧人钱包上。
”
《掌心》刚播三集,豆瓣小组就刷满“刘诗诗别再演恶女”的吐槽贴。
古装悬疑最怕“面瘫破案”,偏偏她把“狠”演成“困”,观众连倍速都救不了。
更离谱的是,编剧把线索当拼图乱撒,凶手是谁全靠旁白硬cue,悬疑感还不如片头曲带劲。
《难哄》热搜买到飞起,剧情却一路翻车。
女主被骚扰六次还在原地等救赎,弹幕齐刷“这不是恋爱脑,是工伤”。
有人统计,前十集里女主哭戏占47分钟,比男主台词都多。
热搜词条#难哄女主好惨#点进去,高赞评论只有一句:惨的不是她,是信了宣传的咱。
“迷雾剧场”金字招牌被《漂白》砸出裂缝。
浴室碎尸案原就够渗人,导演还嫌不够味,特写血浆像不要钱。
更尴尬的是,凶手被拍成“反社会艺术家”,弹幕飘过一句“这滤镜,差点以为在拍香水广告”。
剧组后来爆出替身车祸、剧本抄袭,观众直接弃坑:悬疑没吓到,先被现实吓退。
唐嫣带着“紫萱滤镜”杀回仙侠,《念无双》却活成PPT。15年前的少女感没找回来,打戏靠慢动作,感情线靠对视。
有粉丝剪了15秒紫萱旧镜头对比,播放量秒超正片。
仙侠剧卷到2025,还在“三生三世虐恋”,观众:不是爷青回,是爷青结。
段奕宏的《沙尘暴》开局像神作,中段开始“谁是谁”都记不清。
线索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人物动机全靠突然回忆。
最离谱的是真凶揭晓,弹幕集体问号:前面有这号人?
悬疑剧最怕“观众比侦探先到终点”,这剧倒好,直接把终点拆了。
姚晨贾静雯双女主的《以美之名》,把医美拍成八点档。
女主被闺蜜坑去隆鼻,下一秒就升职加薪,逻辑比玻尿酸还假。
想聊容貌焦虑,结果把整容拍成“职场捷径”,观众看完只想问:编剧去过整形医院吗?
王宝强监制《棋士》,本意是“围棋版《绝命毒师》”。
可惜宝强一开口,观众瞬间出戏——他演天才棋手像刚下田的牛,每一步都写着“我很聪明”。
围棋元素沦为背景板,犯罪线又拖沓,最后成了“看宝强皱眉合集”。
《我的后半生》靠《前半生》情怀杀进场,剧情却放飞成“老年玛丽苏”。
靳东演60岁霸总撩小30岁女主,弹幕齐刷“我爸都不这么演”。
原班人马集体降智,观众:这不是续集,是大型人设崩塌现场。
《六姊妹》把家庭剧拍成菜市场吵架实录。
奚美娟梅婷的演技救不了“大姐圣母二姐怨妇三姐拜金”的模板。
有人统计,平均每集吵12次架,摔6次门,观众耳朵先罢工:吵到最后,连谁跟谁一家都忘了。
压轴的《北上》最让人心梗。
茅盾文学奖打底,拍出来像“年代滤镜宣传片”。
旁白从头念到尾,演员像会动的明信片。
历史厚重感?
不存在的,只有精致到发光的搪瓷缸。
网友辣评:这不是《人世间》平替,是PPT精修版。
十部剧,十种扑法,总结起来就一句:观众不是韭菜,是带着放大镜的质检员。
老套路、假情怀、空噱头,2025年统统失效。
下次开播前,建议片方先问问自己:这剧情,敢不敢让亲妈看第二集?
来源:暖阳照溪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