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推动的“四大名著翻拍计划”正在推进,郑晓龙执导的新版《红楼梦》是目前进度最快的一部。 该项目已由国家广电总局推动的《经典文学影视化实施方案》立项,计划在2025-2026年完成影视化。 郑晓龙团队凭借VR技术“沉浸式叙事”获得红学会专家推荐,最终中标《红楼
国家推动的“四大名著翻拍计划”正在推进,郑晓龙执导的新版《红楼梦》是目前进度最快的一部。 该项目已由国家广电总局推动的《经典文学影视化实施方案》立项,计划在2025-2026年完成影视化。 郑晓龙团队凭借VR技术“沉浸式叙事”获得红学会专家推荐,最终中标《红楼梦》项目。
新版《红楼梦》最显著的改动是将贾元春推到了核心位置。 在流潋紫撰写的剧本里,这位原本只是连接贾府与皇宫的背景人物,被扩展成了“从贾府后宅一步步走进皇宫,在宫廷权谋中挣扎、黑化,最终牵动整个家族命运”的大女主。 故事里新增了大量元春入宫后的后宫斗争细节,比如她如何在妃嫔倾轧中立足、如何在家族利益与个人前程间权衡。
这样的改编方向让网友忍不住调侃“这分明是红楼版《甄嬛传》”,甚至认为“不如直接叫《元春传》更贴切”。 虽然流潋紫多次强调“改编会尊重原著精神”,但补充的宫斗场景还是让不少观众担忧“过度宫斗化会冲淡原著的反封建内核”。
关于结局的处理,剧组明确表示新版会完全按照高鹗续写的版本拍摄,不会沿用1987版对曹雪芹伏笔的改编。 这一决定引发了红学爱好者的争论,有人觉得“忠于续写本也是一种尊重”,也有人反驳高鹗版早已偏离曹公对悲剧内核的设定。
选角方面的争议同样不小。 网传林黛玉已确定由陈都灵出演,周也、宋祖儿为备选。 陈都灵穿古装确实有股清冷劲儿,但这三位演员的年龄都偏大了,原著中黛玉15岁,正是妙龄少女的年纪。 另外,陈都灵的表演风格偏柔弱,能演出黛玉的弱柳扶风,但恐怕诠释不出黛玉骨子里的悲凉与孤傲。
贾宝玉的选角里,檀健次的呼声最高。 大家觉得他长得斯文,有书卷气,但问题还是年龄,檀健次35岁了,演十几岁、爱闹爱撒娇、跟一群小姑娘混在一起的宝二爷,让人感到违和。 王熙凤的角色可能在蒋欣和孙俪之间选择,蒋欣凭《甄嬛传》里的华妃一角积累了足够的狠辣气场,孙俪则有足够的谋略感演出凤姐的精明。 但孙俪42岁了,原著里的凤姐儿应该二十出头,属于“年少掌权”。
由于目前意向的成年演员普遍缺失“少年感”,剧组还在同步招募05后素人演员。 要求是有古典气质、没有商业化痕迹,然后通过封闭培训提升他们的步态、礼仪。 这让人想起87版的成功,离不开那些演员整整3年的培训,但现在影视圈节奏快,投资方不一定有耐心让素人磨3年。
制作上的投入倒能看出诚意。 为了贴合原著场景,剧组专门在横店投资1,1还原了大观园,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参照书中描述建造。 服化道设计也藏着细节,薛宝钗的服饰会更偏朴素,贴合她“冷香丸”的清冷人设;林黛玉的配饰以白玉簪为主,象征角色的高洁。 每个角色的服饰都会融入花卉隐喻,比如香菱的衣服上会多配荷花元素,暗合她“根并荷花一茎香”的判词。
目前的舆论对新版的态度明显两极分化。 支持的人认为,郑晓龙有拍《甄嬛传》《藏海传》等权谋剧的经验,流潋紫擅长刻画女性群像,这个组合或许能给《红楼梦》的女性角色赋予新解读。 而且元春主线的拓展填补了原著空白,比单纯复刻“宝黛恋”更有创新性。
反对的声音则更尖锐,质疑流潋紫的编剧能力,担心她根本扛不起《红楼梦》的文学高度。 毕竟她独立当编剧的《如懿传》口碑崩塌,被指“叙事拖沓、人物单薄”。 甚至有好事者翻出她早年作品涉嫌挪用红楼桥段的旧闻,觉得用这样的编剧,本身就是对经典的不尊重。
剩下一部分的声音就是对所有翻拍都不看好。 可能是受够了翻拍剧的翻车,李少红2010版的铜钱头造型、选角混乱,只拿了豆瓣5.9分。 胡玫2024年的电影版更是票房惨败。
这次国家推动的四大名著翻拍计划,各项目分工明确,风格也截然不同。 正午阳光负责的《三国演义》投资10亿,主打对标《权游》的史诗级战争场面。 柠萌影视的《西游记》计划用AI技术设计妖怪形象,甚至传出“唐僧可能由女性反串”的大胆想法。 新丽影视的《水浒传》则侧重硬汉感,打算挖掘硬汉演员和退役运动员。
可偏偏这里面,郑晓龙版《红楼梦》成了争议最大的一个。 说到底还是因为《红楼梦》的文学性最强、经典滤镜最重,每一点改动都容易触动观众的情怀神经。
来源:花儿看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