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宫廷里要说亲情有几个钱一斤,那是真可惜了。甭管谁上谁下,到了皇帝家,血缘算个啥?什么父子之情、兄弟义气,统统像是早上雾气,太阳一出来全干净溜溜。外头的人,还以为皇家日子熨帖,其实啊,里面没几个人能睡个安生觉,儿子不放心爹,兄弟里暗枪暗箭的,可没半点温情。
宫廷里要说亲情有几个钱一斤,那是真可惜了。甭管谁上谁下,到了皇帝家,血缘算个啥?什么父子之情、兄弟义气,统统像是早上雾气,太阳一出来全干净溜溜。外头的人,还以为皇家日子熨帖,其实啊,里面没几个人能睡个安生觉,儿子不放心爹,兄弟里暗枪暗箭的,可没半点温情。
咱说到清末的道光皇帝家里,那场景估计比咱们看电视剧还精彩。道光虽然不像他爹乾隆那样儿子多,可留下来的那几个也真是斗得像下棋一样。其实皇家兄弟之间,从不会真心交心,很多时候就像关在笼子里的猫,外表抚得顺溜,实际上一个比一个有分寸。你瞧,老三奕纲,看着憨厚常常跟着老五奕誴后面转,其实心思活络着呢。太子奕詝心里想着的,殿下的位置不是那么稳当,生怕哪天突然就被换了。老二奕譞说好听点叫温和,说不好听点就是面上笑呵呵,心里飞快算盘早拨拉得山响。没一个是纯粹的。
最让人咂舌的,是道光在儿子们之间捏饵投食,像养斗鸡那样平衡着各种“小心思”。道光临终前,还特别压着奕譞,偏要把聪明伶俐给贬成庸才。可太子哪个是真傻?一边装拙,哄得当父亲的欢心,一边暗地里又和宗室打点关系,把冷门的太妃攀成老仙姑,谁说这不是条厚黑路?
而道光身边的奕䜣,看起来总是窝里横,但人家心气高得很,哪怕多年被嫌弃,也未必心甘,只是不露声色罢了。现在想起来,老三刚好是生不逢时,明明有点谋略,奈何道光早就偏心眼,怎么看都不顺眼。不像太子,表面笨笨,实际上什么都明白。这种“扮猪吃老虎”,在皇家的论资排辈局里特别吃香。就像家里打麻将,你明明是庄,手牌差也得坐到最后,万一熬出头了呢。
那时候有个小传闻,说长公主胤祚悄悄劝过道光:几兄弟里头,别只看谁乖巧顺从,有时候乖得离谱的,更容易养出麻烦。道光嘴上没听,心里却不落一根刺。为啥?宫闱争斗早让他学精了,看着儿子们表面的和气,谁都知道底下暗潮汹涌。只要你还活着,这把刀子永远没人收鞘。
大多数宫里的兄弟,都被父亲当成活棋子。奕纲年轻时候热血点,哪里知道老太监一句话能决定自己进退?有回随驾南巡,差点让太子手下一个趁夜“失足”掉了湖,这种事表面看起来像意外,谁都明白那是娘娘亲戚的把戏。可是道光事后翻脸比翻书快,谁也没捏住他短处。试问,哪个兄弟能心口如一?更多的是像老二奕譞那样,早早明白进退,学会“服软”,只求苟全性命。
其实皇家最大的悲剧就是,个个都活得像影子,谁都看不到谁的全部。偶尔喝点酒吐吐心声,也只是应付场面。一次除夕,奕誴曾托酒装傻,嗓门大了点,“将来皇位谁落得着?”底下奴才吓得半宿没敢睁眼,老三明明听见,却当没发生过。过了年,太子送他一对金镯子,还拍着肩说“有福同享”,转身第二天就在内务府搬他的账本。这哪里是兄弟?哪怕血浓于水,也是冷水!
最没心计的,也许还数那老五,榆木脑袋懒得琢磨权谋,偏偏一身正气,被派往边疆戍守,每回都在小城给百姓写对联、劝人婚嫁。时间长了,皇帝再怎么防,也对这个“傻儿子”生不出恶意。不过,这么正直一人,活成什么样呢?没能成事,倒是帮别人擦屁股。你说尴尬不尴尬。
宫里的人哪有闲心谈亲情,大多数靠怀念过去硬撑着接下来的冷暖风雨。其实一大家子,从老爷子到小子,闹着闹着,烟消云散,全成了故事。太子能掌印,也不是功劳和德行换来的,不过就是人情算计到位。有时候我在想,真要论家国大计,一屋子聪明人,不如给百姓省点心。
后来那道光“交棒”后不久,宫里依旧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知情的老嬷嬷背后叹气,“人家自己儿子都防着,可别说下人。”没谁愿意亲手毁掉自家根基,只是进了皇宫的人,哪个还有退路?大家都明白,兄弟间的情分,如同池塘里的冰面,看着似乎结实,重压一来,咔嚓一声就碎了。
要说可怜,老五也许最可惜,他在外做了好几年总兵,老百姓倒记得他的好,皇帝却连册封都不着急。他偶尔回京述职,喝醉了半夜闯老三屋里,说“咱哥几个,这辈子能不能坐在院里晒太阳吃番薯?”对方半天没吭声,谁都晓得,这院子不是你弟弟我的,也不是你我的,是朝堂的。
等到皆成往事,这房子这皇位,这满院子的花灯谁能分得明白?一个家,若是日日算计,跟陌路人何异。道光最后睡不安枕,总疑心谁要对自己下手,年节时不叫儿孙闹,偏要关紧门窗,只留一盏油灯。那一刻大约没人来劝他,也没人真同情,毕竟谁不是“先想着自个活”呢?
现在回望,那一大家子的故事,真真假假,恩恩怨怨,最终能记住的大都是些边边角角的趣事、哀事。我们也别总笑话皇帝无情,说到底谁也不真图富贵,最后剩下的,不过是桌上没凉透的一盏茶和夜里一声唉声罢了。
来源:影视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