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樵松有时候会半夜惊醒,嘴里带着酒气,手还习惯性地握着枕下的手枪。人说到了这种地步,该有点觉悟才对,但林樵松始终没想明白:怎么他辛辛苦苦剿了那么多匪,最后却落得个孤身一人的下场。这种命运,就像是突然打翻的酒杯,谁都没料到,但其实线头早在他准备亲手解决崔敬尧那次
林樵松有时候会半夜惊醒,嘴里带着酒气,手还习惯性地握着枕下的手枪。人说到了这种地步,该有点觉悟才对,但林樵松始终没想明白:怎么他辛辛苦苦剿了那么多匪,最后却落得个孤身一人的下场。这种命运,就像是突然打翻的酒杯,谁都没料到,但其实线头早在他准备亲手解决崔敬尧那次就已经断了。那时候他揪住崔敬尧的衣领,眼里都是戾气,旁边人根本不敢多看一眼。再往前,林樵松那个自证身份的事,说白了,就是把自己往绝路上赶。
当初上面把他往上海一丢,还给了侦缉队这种身份,说是为了方便他干活,但大家私底下都知道,是怕他太狠,这种性格要是混进政要圈子,谁都睡不安稳。南京那些人,哪个不是人精?对这种出了名的狠角色,表面客气,背地里能避就避。与其让他在头顶上晃悠,不如把他扔在角落里打杂。他们希望林樵松好好表现一阵,斗得比谁都拼,只要不闹得鸡飞狗跳,偶尔出点成绩就够了。太锋芒毕露的人,老天都怕他早死。
康少捷比别人明白得早,时常背地里嘲弄林樵松,还故意拿他跟“市井混混”比,说林樵松那点野心不值一提。有人会觉得康少捷太刻薄,但换个角度说,没准他见林樵松抬头就要咬人,越发想踩一脚。林樵松自己呢,嘴上不服气,心里却打着小算盘——有朝一日重新回南京,领兵剿匪,风风光光,好让那些瞧不起他的人找不着台阶下。这种滑稽劲儿,说白了,就是没看清自己在别人眼里早就成了“杀手工具”而已。
其实林樵松不是不懂人情世故,他无数次在处理案子时故意下狠手,活像生怕别人不记得他的厉害。有多少次,他追着地下党人的线索,上一秒还跟同僚说笑,下一秒就翻脸动刀,连一起吃饭的哥们也不敢多说一句。不过说到底,他的动作虽快,脑子却慢半拍。换作后来沈图南他们下场负责的案子,林樵松自信满满地前脚一踏,却突然被“钓了鱼”,转眼成了被人围猎的对象。这种味道,跟没喝够的烈酒似的,越品越苦。
说到憎恨地下组织的劲头,林樵松是真拼。有人讲他把每次抓捕都弄得跟赌命一样,谁要是抢在他头里,林樵松立刻火冒三丈,像极了那些疯狗圈里的老大。倒霉的是,他偏偏遇上了沈近真这样的“异类”,外表柔弱却浑身是刺。林樵松本以为抓她不过一桩小事,不成想对方的背景水深马滑,牵出来的麻烦令南京上下都头痛。可怜他左右逢源,每一步都踩在钢丝上,谁还敢再帮林樵松一把?
顺便说一嘴魏若来,这人底子不干净,林樵松偏要一根筋地揪着他不放。明明有人在背后保着魏若来,但林樵松哪肯认输,每次都像斗败了还要强撑气势的小孩。其实外头传的是魏若来“有后台”,林樵松嘴上不认,背地还偷偷查资料,只为让对方在自己手里吃瘪一回。可现实总是扎人,林樵松屡次碰壁,火气没地方撒,就全往魏若来头上砸。
再说沈近真,她资料上写得干干净净,谁都没发现那点“异动”。林樵松靠的是直觉,硬是从她的举止里起了疑心,也没多问就直接扣人带走。结果不够“周全”,办案还出纰漏,南京那边听到消息,立马让人赶来收拾残局。徐诺这人原本与林樵松井水不犯河水,却偏同沈近真是一伙人,眼看林樵松要下狠手,徐诺当场自曝来救姐妹,搅得现场跟摊开麻将牌没点谱。这样一搞,林樵松不仅砸了案子,还得罪了中央银行那帮大爷。康少捷眼珠子一转,哪还会陪着林樵松端着锅,当场把他推上风口浪尖,还装出一副无辜模样,连板凳都擦得干干净净,唯恐跟林樵松多沾一身。
有人说林樵松的结局其实早有预兆,南京那边要整顿清账,第一个就把他抓了出来,刑场上的那一天风很大,林樵松还是觉得自己冤。如果不是这些弯弯绕绕,他兴许还能再活几年,没准哪天还能官复原职。但哪来那么多“万一”,林樵松这一辈子像是在打牌,每次都把底牌翻给别人看,轮到最后算账时,没人会替他多挡一道枪口。
一传十,十传百,坊间关于林樵松的故事越讲越邪乎,有的说他临死前还嚷着要见南京大员,有的说他牢里写下遗书,最后烧得渣滓都没剩。但其实过得苦的人只能把最后一点倔强留给自己。你要是问当年侦缉队里的人,大都摇头叹气,觉得林樵松不懂世道,连累了自己也没占到便宜。只是世上多的是这样的人,有本事,但没个好归宿,活着就像搅进了一锅浑汤里,谁都难一口吃明白。
有时候我在想,像林樵松这样的人多了,是不是整个社会就该多加点规矩?还是说,每个被“工具化”的狠角色,最后的命运都差不多,就像那一枪响过之后,谁还记得江湖上最出名的名字,不就是一阵风过去了么?
来源:小智影视大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