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短剧圈好像突然变了画风。以前短剧就是拍完就上线,靠算法推流量,观众刷两集就忘了。现在倒好,拍完剧还搞线下见面会、明星追剧团,活脱脱把长剧的那套照搬过来。前两天我刷短视频,看到《请君入我怀》那两个主演直接跑去听花岛剧场和粉丝面对面聊天,现场粉丝举着灯牌尖叫,
最近短剧圈好像突然变了画风。以前短剧就是拍完就上线,靠算法推流量,观众刷两集就忘了。现在倒好,拍完剧还搞线下见面会、明星追剧团,活脱脱把长剧的那套照搬过来。前两天我刷短视频,看到《请君入我怀》那两个主演直接跑去听花岛剧场和粉丝面对面聊天,现场粉丝举着灯牌尖叫,跟追明星似的。这要是搁两年前,短剧演员哪敢想这待遇?
说白了就是短剧太多没人看了。现在每天平台都有几十上百部新剧上线,观众刷都刷不过来。以前短剧靠狗血剧情开篇,三分钟抓人眼球就行。现在剧情套路都看腻了,观众刷完剧立马拉黑。有制片人跟我说,2023年后光靠算法投流根本赚不到钱,必须得让观众记住你的剧才行。
短剧学长剧的第一招就是“线下扫楼”。以前长剧演员去大厂、商场发传单拉粉丝,现在短剧也跟着干。比如《饲养夜色》主演姚冠宇去爱奇艺线下活动,现场还开了个粉丝见面会。还有《皇贵妃她怀了紫薇星》,让演员去百度大厦扫楼,视频一传网上,好多网友都说“短剧演员也能这么拼了”。
宣传东西也变讲究了。以前就是随便剪个片花糊弄,现在提前放出角色关系图,给每个角色单独拍预告片,剧播完还放出花絮和番外。我有个朋友追《念念有词》,光是剧里CP互动就买了很多次周边,线下见面会后两人互动更亲密,粉丝直接叫嚷着要他们出恋爱综艺。
不过这招玩下来成本涨得凶。长剧投资动辄上亿,光宣传费就够小短剧拍好几部。我现在刷直播,看到好多短剧宣传都是几十人的小规模,连个像样的发布会都搞不起。有位导演吐槽说,短剧得“用最低成本搞最大动静”,比如粉丝群发红包、和观众玩连麦,成本比线下扫楼低多了。
观众口味也跟着变刁。现在追短剧的不再只是图个爽,还要参与感。比如宝妈群体看母婴类短剧,宣传直接冲母婴群发消息;甜宠剧重点找小红书博主带话题;悬疑剧干脆在论坛发“凶手线索征集”。以前观众看完就拉黑,现在倒好,还要加群、写评论、发二创,剧下架了还讨论个没完。
最绝的是CP线能直接变现。以前短剧CP下线就完事,现在粉丝追着演员跑,还整出个“百念好何”CP。那俩主演在线下活动搂搂抱抱,网友说比偶像剧还磕。数据看着也不错,那部剧播放量比普通短剧高30%,付费看番外的人还不少。
但问题跟着来了。钱不够怎么整?我刷平台招聘信息,好多短剧宣传都是新人带,经费只够发些小礼品。有演员私下说,长剧见面会能搞几百人,短剧连场地都租不起,只能在小场地开直播。
未来可能会更卷。现在短剧宣传既要学长剧的长线运营,还得保持“短”的灵活性。比如甜宠剧上线前每天放个角色小故事,播的时候让演员和粉丝连麦互动,剧下架了再发个结局彩蛋。这种模式看着像是长剧思路,但执行起来更轻量,观众也追着看。
观众现在追短剧跟追长剧没两样,天天在群里讨论角色,连线下活动都跑着去。以前说短剧是快餐,现在倒像是开了家连锁店,慢慢做品牌了。不过钱不到位,这事能不能长久还得看。
来源:墨鱼影视